其实,没有那么多的缺钙!
- 来源:时尚育儿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缺钙,睡眠,辅食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4-11-05 13:23
段建华|北京新世纪妇儿医院保健科资深医师,医学硕士,先后就读于首都医科大学和澳大利亚Griffith大学,Unicef,WHO,Health Unlimited妇幼卫生保健项目组成员。
年轻的父母们,恐怕都为“孩子有没有缺钙,到底要不要补钙”这个问题纠结过。夜惊、汗多、枕秃、肋骨外翻、难以安抚……这一系列似乎与缺钙相关的表现,常让初为人母的你焦虑不已。究竟真相是怎样的呢?来听听儿保科医生是怎么说的吧!
那些你以为的缺钙表现不一定准确
在儿保科,经常会见到抱着孩子忧心忡忡前来的家长:“医生,我孩子睡不踏实,夜里老动,是不是缺钙了?”“医生,我孩子好像有点肋骨外翻,怎么办?”“医生,我孩子枕秃很严重,老闹夜,给测个微量元素吧!”……
其实,每当这个时候,我都想宽慰家长:“别紧张,其实那些表现不一定是缺钙!”的确,那些和缺钙很类似的表现:易惊、夜啼、难以安抚的哭闹、汗多、难以入睡,甚至肋骨外翻,大部分孩子在1岁前,尤其是6月龄前都经历过。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有很多,并不一定是缺钙。
●易惊、惊跳 多发生于小年龄(尤其是3月龄内)的孩子,很多时候是由于孩子神经系统还未发育完善。随着孩子月龄增长,大约在6月龄后,这种现象就会慢慢缓解直至消失。如果惊跳等症状在3个月后还不消失,还应该考虑神经系统发育的其他问题。尤其是早产、低出生体重儿或者有生产史异常的孩子,妈妈们应该带孩子访问专业的儿科医生,对孩子进行必要的体检,而不能单纯仅考虑缺钙。
●汗多 尤其是孩子刚入睡后以及上半夜,出汗特别多,一般是由于孩子植物神经较为兴奋。在孩子2岁后,入睡后汗多的现象就会慢慢好转。
●枕秃 这和孩子6月龄内主要以平躺为主有关,并不一定是缺钙。孩子的脑袋本来就容易出汗,出汗后,小脑袋经常在枕头上磨来磨去,头骨枕部的头发难免被磨得稀少了。等孩子会坐、会爬后,头发还会长回来,妈妈们不用过度担心。
●睡眠不踏实 睡眠不踏实的原因则更为复杂:睡眠环境不舒适(如过冷或过热),睡前吃得太饱又或者进食不够,没有形成良好的作息,睡眠习惯不良(如养成抱睡、奶睡)的习惯,夏季空调过凉时孩子易发的肠痉挛都会让孩子睡眠时吵闹,不能单纯以缺钙概之。
●肋骨外翻肋骨 外翻也不能作为缺钙的唯一指征,缺钙还多同时伴有夜惊、烦躁、方颅、串珠肋等综合表现。同时,在孩子1岁前,“肋骨外翻”的现象也不少见。这多半是由于孩子的胸肌、胸廓尚未发育完善,又加上婴幼儿都是“蛙腹”,胸廓和腹部的比例不协调,容易导致“肋骨外翻”的假象;另外,家长给孩子穿裤子时,特别是穿带松紧带的裤子时,有时会把裤带拉得过高,甚至拉至肋骨以上,长期这样也容易产生轻微的肋骨外翻现象,称其为“束带胸”。不过这种情况,家长在纠正穿着方式后,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肋骨外翻的现象也会逐渐好转。
确诊是否缺钙,要四方面综合判断
的确,缺钙的孩子会有夜惊、易烦躁、汗多、难安抚、枕秃等表现,但并不能因为孩子有其中一项或两项表现就认为孩子缺钙,即便是资深的儿保科医生,也不会仅凭孩子的表面现象就断定孩子缺钙,通常还会结合考虑母亲的孕产史,孩子的喂养史、疾病史,必要时还需进行化验检查,四方面综合考虑才会做出诊断。
●孕期钙储备不足 如果母亲在怀孕的时候,有严重的孕吐,营养摄入不足;或者母亲在怀孕时患有妊高症等孕期疾病;又或者孩子是双胞胎、多胎或早产这些情况可能导致孩子在孕期未获得充足的钙,致使体内的钙储备不足而在出生后出现缺钙的表现。
●不理想的喂养情况 孩子出生后,若奶量不足、未及时添加辅食、或者辅食添加得不均衡,孩子蛋白质摄入不够;又或者孩子辅食添加困难,6个月之后还是只愿喝奶,不愿吃辅食;孩子没有及时补充维生素D制剂等,这些不理想的喂养情况也易导致孩子缺钙。
●经常生病 若孩子从小体弱多病,经常罹患感染性疾病,由于疾病需要消耗大量钙元素,同时疾病导致的肠胃吸收能力减弱也会导致钙摄入不足。
●有体征和检查支持 如果孩子有上述三方面的一种或几种情况,且伴随易烦躁、难以安抚、入睡困难、易惊醒、枕秃、手足虚力等现象时,医生会考虑缺钙的可能,但也只是“怀疑缺钙”而已,要确诊还需做详细的全身体格检查(看头型、囟门、牙齿,摸肋骨串珠、手足串珠等),必要时还会进一步抽血检查(如查佝偻病诊断比较特异的指标——骨碱性磷酸酶,查血钙血磷含量,查体内维生素D含量等),甚至拍摄X线片以帮助判断。
当然,有时在“高度怀疑”的情况下(如孩子生长发育一直不达标,且奶量、辅食、维生素D的补充摄入情况不理想,同时伴有缺钙的一系列表现时),医生会根据经验给孩子开一些钙剂进行试验性治疗。
通过微量元素检测钙,并不靠谱
现在有很多家长都信奉微量元素检测,发现孩子有类似缺钙的临床表现,常会要求医生给予微量元素检测以确定孩子是否缺钙。其实,这种检测钙元素的方式并不靠谱。
因为目前主流的微量元素检测方法是通过抽手指末梢血来获得钙指标,即检测的是末梢血液中钙元素的含量。但要知道,人体中99%的钙元素都存在于骨骼中,只有1%存在于血液中。而这1%中只有0.5%呈离子状态能通过血液检测出来。当人体确实存在缺钙时,身体会积极动员沉积在骨骼中的钙来补充血液中的游离钙,从而保证血液中的钙水平保持正常。所以用这0.5%的钙比例来描述整个身体的钙状况并不科学。因此,是否缺钙并不能单纯以微量元素中钙降低而确诊。
此外,目前辅助缺钙诊断最常用的方法是检测微量手指血的骨碱性磷酸酶。采用半定量的测查方法,一般所得数据小于200个单位时,视为正常范围;大于250个单位时,会考虑缺钙的可能;大于300个单位,同时又有临床表现时,基本可确定孩子缺钙,会给予钙剂和维生素D进行治疗。
其实大部分孩子缺的是维生素D
钙元素的主要来源为奶制品、豆类、肉类、蛋类等,除了素食主义家庭,以及上面提到的母亲孕期营养状况不佳、孩子从小体弱多病、喂养情况不理想的状况外,在现代社会中,宝宝的饮食已经足够提供成长所需的钙剂,孩子一般都不缺钙元素,而是缺乏促进钙吸收的维生素D。
因为根据“国家营养膳食调查”,在中国人的日常膳食中,作为脂溶性的维生素之一的维生素D的确是比较匮乏的。而维生素D的缺乏会直接导致钙元素的吸收不佳。所以,我们建议孩子出生15天后,就要开始进行维生素D的常规补充,每天400国际单位,一直补充到孩子2岁。当然,维生素D的补充还要考虑到日照,因为日照有助于体内维生素D的合成,所以应用补充剂额外补充维生素D的量要根据季节、地域特点决定。例如,在日照比较充足的南方,如果宝宝户外活动时间经常大于2小时,并且皮肤能够直接接触太阳光,可以考虑隔天补充一次;如果是日照不足的北方冬季,那就需要天天补充。此外,日照比较强烈的春夏两季,可以隔一天或两天补充一次;若是日照不足的秋冬季,就可能需要天天补充了。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国家所推荐的孩子每日钙元素的需求量为400~600mg。如果家长对孩子每日钙元素的摄入没有把握,那不妨买本《国家膳食指南》,里面对每种食物的钙含量有明确的标识,家长可以大致估算一下。如果确实觉得孩子钙摄入不足,那再在医生的指导下,酌情补充。
采访、编辑|平燕婷 受访专家|段建华 美编|劳秋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