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个“懦弱”的丈夫(下)

  • 来源:时尚育儿
  • 关键字:婚姻,外企,懦弱
  • 发布时间:2014-11-05 15:50

  王瑶 艾未石教育咨询机构创始人,家庭养育、学校教育首席咨询顾问,两个孩子的母亲。

  面对一个懦弱的丈夫,妻子们怎么办呢?

  如果说我们每个人的人格中都有一个成熟的自我(如“女人”)、一个父母(如“妈妈”)、一个内心小孩(如“小女孩”)这3种角色,那么婚姻关系中,我们所说的强妻弱夫的构成,则往往是“妈妈+小男孩”,或者“小女孩+爸爸”的模式。虽然这两种模式和我们的传统文化有些背离,但都属于健康的婚姻模式。

  这两种健康的婚姻模式在持续到一定的阶段后,当“小女孩”或者“妈妈”的角色逐渐变化成为“女人”的角色,对丈夫的要求则会发生变化,如果丈夫的角色发展变化与妻子的发展步调不匹配,就会出现各种冲突和压力。

  拓展我们对“成功”的认识

  菲菲妈妈李琼读书的时候一直都是优等生,也考上了一所知名的大学,研究生毕业后分到了北京知名的中学当老师。工作很繁重,收入谈不上很高,但很稳定。“菲菲爸在一家IT公司做程序开发,领导给他的工作只求完成,年龄越来越大也不想着往管理岗位转型,越来越像‘混日子’。现在的生活和我之前所设想的落差很大,这让我很没有安全感,也觉得他对我们这个家和孩子没有责任感。我想了很多办法鼓励他,但是没有用。”

  菲菲妈的内心纠结、痛苦而不甘,这种挫败和执着,源于我们对成功的认定。我们对成功的定义往往只有非常简单的几个维度,职位、学历、物质收入、权力等,缺乏对一个人价值更广泛的理解。在少而共同的几个维度上,那些“不够成功”的大多数,就会有缺失的恐惧(残缺是人类恐惧的根源)。

  为什么我们对成功的认定会如此贫乏?这往往和幼年自我概念的发展有关。7岁之前,孩子通常只会将积极自我纳入到他的自我概念中,因此,父母很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给孩子多元的自我概念维度,发现孩子更多的“成功”,比如,相比“我是一个可爱的、听话的小女孩”,“我是一个可爱的,观察仔细的,给人关爱的,能够给别人带来帮助的,让朋友快乐的,努力了就能学会的……小女孩”,就能帮助孩子建构一个更多维度的自我概念,其抗压力、抗挫折的能力就会显著提高。

  咨询师建议

  在人生中,失败是一个必定会长期陪伴的“小伙伴”。如果一个人能够有很多的支柱撑住自己,就能提高自身的稳定性,在遭受挫折和失败的时候,不会因为有“丧失感”而感受到恐惧。

  对于菲菲妈妈以及菲菲家这个家庭系统而言,其丰富的自我概念维度,是帮助他们建立一个稳健、抗风险的内在系统的重要部分。

  所以,菲菲妈妈需要用更加丰富的角度来看待丈夫和家庭关系:他是否对自己一如既往地体贴入微?他对孩子的照顾和关心是否很用心?他是否愿意帮助别人,在职场上“人缘”是否很好?……当她的成功维度越来越丰富时,会发现婚姻更加有弹性,关系更加人性。

  积极和消极都需要有一席之地

  乐乐妈陶子在一家管理咨询公司工作,出色的表现让她在公司的快速发展壮大中,逐渐成为一个独当一面的中高级管理层。“过去,丈夫的体贴、温和、包容是我选择这段婚姻关系的原因。我在丈夫的呵护中慢慢成长起来后,我的事业也发展得不错。可是,丈夫的事业发展得并不如意,本想多鼓励他、安慰他,却发现他并不需要我的鼓励,回家就说需要放松,也不想拓展自己。痛苦的是,我自己开始出现一些变化,之前看重的他的温和变成了回避冲突的懦弱,他的随遇而安变成了不求上进、缺乏激情和探索精神。我在享受家庭如水般的安定和踏实的同时,也有着对另一半懦弱、不够男子汉气的遗憾。而且,我也暗暗担心,耳濡目染下,我的儿子会不会也像他爸爸一样懦弱?”

  乐乐妈是一个非常典型的社会所赞许的形象,这同时也是她的痛苦来源,就是不知道如何面对消极的那一面。如果人的积极的一面还带有很强的社会性,那么消极的一面则通常是人们内在需要的呈现。作为一个社会属性的人,我们知道我们需要积极主动、承担责任,需要满足社会的期待;而作为一个自然属性的人,自我中心、消极情绪、攻击性行为及消极行为,都会自然而然地出现。就好像阳光和阴影,总是相伴出现的,阳光越强烈,阴影越清晰。

  追寻成就,是大家普遍认可的,以至于我们理所当然地这样要求自己,也要求他人。但是,不那么积极的另一面,休息、停滞、放松、释放也是生活的一部分,如果不给它们合理的存在空间,它们就会变本加厉地要回属于它们的合理,就会呈现出来我们所看到的情况。

  人格心理学家目前实践和研究的一个热门方向就是职业倦怠,研究那些追求卓越、追求成功的人,为什么努力奋斗多年之后,突然会觉得生活和工作索然无味,并且一旦消沉下去很长时间无法恢复。

  事实上,经营一块可以休息、可以放纵、可以消极的完全属于自己的内心空间,是一件幸福的事情。一本给孩子的情商教育绘本中,描写到当我们生气的时候,是这么说的——“生气的时候,我们想说脏话、吼叫,或者打人,不过‘想’和‘做’是不一样的,如果只是想想是不会伤害到任何人的,也不会给自己惹上麻烦,但如果我们真的那么做,就坏了。”——好贴心的关怀!不用为自己有这样的想法而背负自责、内疚和压力,但要学习管理自己的行为。父母也一样,我们只需要在想和做上做出适合社会要求、也理解自身需要的决策,帮助自己找到平衡。理解与接纳我们内心消极的部分,给它们足够的关怀,允许消极的出现,我们才能避免消极的情绪和感受给我们的生活和他人的生活带来伤害和麻烦。

  咨询师建议

  不被成功所操控,也不被放纵所沉溺,强大成熟的自我的发展,就是用来帮助我们平衡期待和本能,和帮助我们适应现实的。陶子和丈夫的婚姻生活正是因为之前良好的关系发展,才会进入到新的婚姻阶段,小女人变成了女人,才会对丈夫有新的要求,也才会出现新的婚姻挑战。她需要意识到的只是新的挑战到来,需要将自己在婚姻中的角色也随之改变成为一个独立的、主动的、有担当和责任的角色,才能真正将一个“爸爸”角色的丈夫解放出来,成为一个勇于探索、活力四射的男人。

  我们无法改变对方,却可以影响对方

  月月妈周楠在一个知名的外企工作,工作认真踏实、有闯劲儿,几年打拼,已经是公司的得力骨干。虽然在事业上蒸蒸日上,但是她逐渐发现,家庭对自己发展的反向影响越来越大,自己身心疲惫。“我的丈夫沉迷网络游戏。我是一个要强的人,在丈夫事实上缺位的情况下,事业和家庭两方面都抓得不错。在对丈夫不抱希望之前,我也对他各种激励、要求甚至威胁,但是没有用。现在,我真的累了,希望放弃婚姻关系。”

  家庭中有任何一个人有一些沉浸在自己世界的表现,都会给这个家庭其他的人造成很大的挫败和伤害。周楠在痛苦中选择了一个非常常见的无效应对办法,就是去改变对方。

  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些期望,有些是合理的,有些是不合理的,改变他人就属于一种典型的不合理期望。著名的心理学家荣格,离世前跟徒弟说:“你连想改变别人的念头都不要有。作为老师要学习太阳一样,只是发出光和热,每个人接收阳光的反应有不同,有人觉得刺眼,有人觉得温暖,有人甚至躲开阳光。种子破土发芽前没有任何的迹象,那是因为没到那个时间点。永远相信每个人都是自己的拯救者。”

  的确,接受改变意味着认可自己的不理想,这种被动的接受对于每个人都是痛苦的评判——无论是对孩子,还是对成人。每一步被改变都伴随着挫败感和失望感,让个体原本的发展需求因为外界动力过强而减弱。

  心理学中一个很有名的关于内部动机消退的效应,叫德西效应。说的是一个外部驱动力削弱人内在的发展动机的例子。一群孩子特别喜欢在一个老太太门外踢足球,老太太不堪其扰,于是想了一个好办法。第一天她给了孩子们每人10元钱,说她太喜欢孩子们来这里踢足球了,孩子们可高兴了,自己玩,还有钱挣;第二天,她给了每个孩子5元钱,孩子们还是可以接受,继续来踢球;第三天,她给孩子们每人2元钱,孩子们很生气,自己辛辛苦苦就给这么点钱,于是就不来了。

  这个过程生动地描述了一个人本来的内在动机是如何在外在动机的干预下削弱下去的。

  咨询师建议

  改变他人并不现实。但是我们可以借助系统的力量,通过家庭系统的改变来影响身处其中的每个人,因为每个系统内部的成员都很难抵挡系统对我们的影响力。那些在成功压力下的丈夫,因为自己的家庭系统和自身的人格系统中对于风险、恐慌的了解与应对缺乏,而使得系统的脆弱性增强,导致在压力状况下,容易崩塌。

  作为月月妈,她可能会选择放弃婚姻,也可能会选择继续努力改变家庭系统,无论她做出哪种选择,都不一定会伤害孩子,因为冲突事件本身不会伤害孩子,伤害孩子的是成人的应对方式,以及背后的态度。

  文|王瑶 编辑|申艳 美编|王德华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