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光背后的真相
- 来源:汽车观察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风光背后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0-05-26 15:52
有一位清华大学的教授在教一门课程的时候,经常会请一些企业的管理者亲临现场与学生对话交流。但是他宣称非上市公司的老总不请!可见,社会民众对上市公司以及他们老总顶礼膜拜的程度。 就汽车行业来讲,2009年几乎接近50%的增长速度,让所有人都有些目瞪口呆,巨大的繁荣几乎成为中国乃至世界在经济仍然处于漩涡中时候的最亮丽的风景。
中国的股民2009年最后悔的一件事就是,没有预料到汽车行业增长的繁荣而痛失掉投资汽车类上市公司的机会。
然而,或许在这些老总们看来,他们风光的表面背后却有着并不值得炫耀的寒酸和残酷。特别是汽车行业的那些高管,繁荣几乎与他们无关,他们中的相当一部分人的报酬还不如一个公司的普通职员。这话要在平时说出来,几乎没有人会相信,但是看到这些上市公司向自己的投资者和证监机构作出的年报,我们就会被深深地震撼!
百万年薪者不足十
中国上市公司的老总谁最赚钱?我们常常会想到的就是金融、地产的那些大鳄,无论是民营,还是国有,年薪的报酬动辄几百万,数千万,对于一般人来说,那就是一辈子都不敢奢望的一个天文数字。
然而在《汽车观察》杂志社统计出的一个包括120多名国内汽车类上市公司(A股)一把手(包括董事长和总经理)的薪酬中,刚刚过百万的只有八位,他们是潍柴动力董事长谭旭光,福耀玻璃董事长曹德旺、总经理曹晖,金龙汽车总经理孙建华,宇通客车董事长汤玉祥,万丰奥威董事长陈爱莲,福田汽车总经理王金玉以及江铃汽车总裁陈远青。
而年薪在50万以上的也只有24位,其他的90位上市公司的一把手全部不到50万的年薪。
不过还有更加令人惊奇的,这些国内汽车上市公司中的老总居然还有年薪在15万以下的,甚至少于10万元。这两位老总需要特别提及,东安黑豹总经理王志刚,年薪为5.65万元;鑫新股份总经理徐飞,年薪只有3.13万元。
一年只能够挣到三五万的报酬,难道这该是发生在一家上市公司老总身上的事实?
这样水准的工资估计连自己的生活都不能保证,还能谈其他的吗?
如果是少数几家上市公司老总的遭遇倒也罢了,但是如此众多的上市公司老总群起陷入“丐帮”,这恐怕需要好好反思了!
鑫新股份总经理的报酬只有3.13万元,应该与该公司连续两年的巨亏有关。东安黑豹呢?该公司虽然在2008年亏损了1680万元,但是2009年却实现了4000多万的净利润。
再以东安动力为例,该公司连续多年实现高额净利润,2009年甚至突破10亿元。然而,这样一个公司的总经理的薪酬却只有15.67万元,实在让人惊讶。
我们可以举出一个其他行业的例子来看。比如华夏银行,2009年的净利润达到37.6亿元,是东安动力的将近4倍。但是,华夏银行行长的薪酬是多少呢?华夏银行行长的年薪是191万元,是东安动力总经理年薪的12倍多。
为什么汽车行业的年薪就要比其他行业“低人一等”呢?
或许是历史的原因?汽车行业作为制造业中的一员,一直被看做传统的甚至夕阳的产业。而金融行业则被看做是最有发展前途的朝阳产业,这一种差距在高管薪酬上亦显而易见。
但是,薪酬并不与产业性质本身有必然的关联。应该与产业的贡献或者更明确地说与企业本身的发展有关联,同时,企业领导人的个人能力与贡献是最终决定的因素。
没有不好的产业,只有不优秀的企业家;反过来亦然。
股权激励缺失
就上市公司来讲,对于企业领导人给予一定的股权,是一般的规律。 不同的企业,股权激励的程度却有天壤之别。
在《汽车观察》此次统计的120多位国内汽车类上市公司(A股)一把手中,只有23名获得了不同程度的股权。
股权激励制度起源于西方社会,目前在全球500家大公司中几乎都实施不同程度的股权激励制度。这有利于管理层与公司目标高度一致,同时减少代理成本,改善治理结构,从而促进稳健发展。
在《国内车企上市公司一把手身价排行榜》列出的23家获得期权的公司领导人中,所谓的期权分为两种,其中一种是所有者或者创业者的期权,严格来说,这种期权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期权激励,它只是一种公司所有权和控制权的象征。
这种期权一般发生在民营企业。比如,2010年2月在深交所上市的兴民钢圈,作为一家民营企业,其董事长王嘉民持有公司的股票数量达到9152.4万股,占到总股本的58%。这种股权其实不是公司的激励期权,而是作为公司的实际创始人所拥有的公司股权。
还有一种期权是发生在国有企业或者民营企业,他们是被公司的所有者或者董事会决定作为一种对于高层领导人薪酬补充,甚至将经营者予以准所有者化的有效激励措施。
这种期权并不一定出现在民营企业,国有或者集体类的上市公司越来越开始采纳这种比较有效的激励方式作为对高管特别是一把手的奖励或者控制。
比如,潍柴动力是一间国有公司,作为董事长的谭旭光不仅仅有100万元的年薪,还有688万股潍柴动力的股票作为期权。谭旭光之所以在此次榜单中身价名列第三,主要的原因在于他本人获得的巨额股票期权。他持股的数量在所有的汽车类上市公司一把手中排名第四,在国有汽车类上市公司中则排名第一。
截止到目前,中国实施股权激励的上市公司有100家左右,而汽车类上市公司就占到了20家上下,说明汽车行业对于股权激励制度的认可程度相对较高。但是和整个世界的趋势却相距甚远。
从总的趋势来看,薪酬的高低与股权激励存在着正相关的关系。也就是说,薪酬越高的上市公司,其实施期权激励的比例和可能性就越大。
这也反映了上市公司对于包括期权激励在内的高层领导人的薪酬体系的一致性。
这和公司净利润的大小并没有绝对的联系,或者说,公司经营的好坏并不是决定公司是否实施高薪酬或者期权激励的关键因素,公司只是根据对薪酬体系的认识而决定自己的薪酬制度。反过来也可以说,高薪酬、期权激励并不一定让企业的经营状况更好,因为企业的经营优劣,还取决于宏观形势、产业政策以及市场状况等诸多方面。
但是,期权多少反映了一家公司实施现代公司管理制度的决心与先进程度,如果仅从这个程度上讲,期权制度将对公司的经营起到正面的促进作用。
这可以从汽车类乘用车上市公司的期权实施的情况进行比较。在此次榜单中主要几家乘用车上市公司中,只有上海汽车对于一把手实施了股权激励,比如,董事长胡茂元的期权数量31400股,总裁陈虹也有6400股。其他的企业比如一汽、东风、长安均没有股权的奖励。这可能也说明上海汽车在目前中国汽车行业的竞争地位的原因所在,尽管不是全部的因素。
身价之谜
在身价最高的一把手中,前五名均是汽车零配件企业。也许这是大家都不能想象的。历来在媒体关注的都是乘用车制造公司的老大,又有谁关注那些为乘用车行做配套的呢?
再看看一把手身价前十名的公司来路,仍然没有一家乘用车公司的老总在列,整车制造公司也都是商用车公司,其中福田汽车也是刚刚进入乘用车序列。
但是位列前十身价的老总所在的公司,基本上都是细分行业市场中处于最前列的公司,比如,福田一直是中国商用车市场的第一名,宇通客车也是同行业市场中综合实力的状元,万向钱潮则是中国万向节市场最大的供应商,福耀玻璃同样在汽车玻璃制造赫赫有名。
可以看出,是公司的地位支撑了这些公司的老总能够有更高的身价,反过来,是这些公司老总相当高的经济地位才让他们更有积极性,保持更高的创业激情,从而保证公司欣欣向荣。 为什么会有这种关联性? 一把手的薪酬高低与期权多少,绝不仅仅是一两个企业最高领导人的问题,而是关系到整个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薪酬制度的合理与有效。
中国一直以低劳动力成本著称,中国企业的竞争力也是以低劳动成本作为核心和代价,但是这种低成本的竞争策略在中国经济刚刚改革开放的时代以及以后的一段时期可能有效,并不能等于一直有效。
随着劳动力市场供应吃紧,需求增加,以及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提高劳动力成本势在必行。
只有提供给就业者的报酬在维持生活以外,还能让劳动者享受生活,并提升自己,才是最合理的报酬体系,这种报酬体系的建立来自于公司一把手的意识与认知,而且首先从一把手的薪酬体系开始铸造起这个制度的基础。
反过来再看看我们今天的汽车类上市公司,当一家公司老总的年薪只有十几万,甚至几万元的时候,怎么能够指望让他的员工能够挣到更多的收入呢?老总也许有公司其他无形的收入或者补偿,但是员工呢?如果一家公司的员工连自己的温饱都不能保证的话,他能够有更投入的精神去做好自己的工作吗?
1914年1月5日,老福特将自己工厂工人的日工资提高到5美元。这个标准是史无前例的,因为它大大超出了当时的业内一般的水平。
但是,老福特以及福特公司获得的更多。正是这5美元的标准,以及大规模流水线的使用,才成就了福特当时世界第一的地位和成就。
然而,就是这个标准,在今天中国的许多企业也才刚刚达到,甚至还没有达到。试问,如此低的工资待遇又怎么能够指望依靠员工去拓展天下呢?
在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中国汽车产业快速崛起的今天,这种状况急需改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