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旭光的千亿梦

  • 来源:汽车观察
  • 关键字:谭旭光
  • 发布时间:2010-05-26 16:44
  “牛人”谭旭光,正在用行动宴现其让潍柴在2012年实现千亿的目标。在这条别人看起来有些艰辛的道路上,谭旭光走得却很开心。

  借湘火炬腾飞

  在业内,谭旭光人称“谭大胆”。2005年在“收购湘火炬”一事上,谭大胆的个性表现得更为淋漓尽致。

  德隆系崩盘后,湘火炬汽车集团正是唐氏兄弟为清还巨额债务四处兜售的资产之一。“德隆一出事儿,我们第一个反应就是机会来了。”谭旭光回忆。 一旦有了目标,谭旭光就会坚决地去宴施,他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只有想不到的,没有做不到的。谭旭光属牛,他也非常喜欢牛,听音乐时他也最喜欢听西班牙斗牛曲,因此他的性格中也透出一种牛的精神。

  “必须把湘火炬从德隆手里拿过来!”,谭旭光不得不在潍柴内部开起了“夜总会”,即每晚的8点到次日凌晨2点,潍柴的一间会议室内一定灯火通明。为了尽快拿出对策,谭旭光和潍柴极少数的几位高层,还有他的智囊机构彻夜讨论一件事:潍柴怎样在法律框架许可的范围内出奇制胜。

  短短的几天里,谭旭光的一系列行动被业内人士评价为“兵行诡道”。

  2005年8月2日,已是临近投标前的一个星期,谭旭光联合山东海化、潍坊亚星等山东本地大型国企神速地注册成立了潍柴动力投资有限公司作为收购湘火炬的主体,其中潍柴动力持股45%。

  “在这样的框架下,潍柴动力只是收购主体的一部分,其所出资金的额度完全在董事会批准权限之内,从而绕过了股东大会。另外,潍柴动力不必一次性拿出巨额资金。同时,这种态势也给万向造成一种心理压力,它面临的是山东几家大型国企联合竞标。”业内人士如此解释。

  2005年8月8日,潍柴最终以10.2338亿元拿下了湘火炬28.12%的股权,成为第一大股东。2007年4月30日,潍柴又创造性地实施潍柴动力H股换股吸收合并湘火炬A股,回归A股市场,这是首例实施的“Hto A”的资本运作案例。此次吸收合并,不仅解决了S湘火炬的股改问题,增添了A股市场的融资平台,而且简化了股权结构,使得潍柴动力直接控股陕西重汽、法士特等原湘火炬旗下的核心资产。

  通过收购湘火炬,潍柴基本形成了动力总成、整车和零部件三大业务既相辅相成又独立运营的重卡“黄金产业链”。今年起,为了增强企业竞争优势,谭旭光又迅速地提出了重构产业链的策略,即加速向工程机械、发电设备、船舶动力等通用动力设备渗透。据了解,潍柴从今年上半年开始实施销售结构调整,重点加大销售通用动力设备,至今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当年以10.23亿元吸收合并湘火炬,很多人觉得他太蠢。 “今天50亿元都不卖。”说到这里,谭旭光得意地笑了。

  2007年4月30日,经过重组后的巨力和刚刚吸收合并湘火炬的潍柴,在经历了漫长的等待之后终于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双双亮相。当谭旭光再次敲响深交所开市锣的一瞬间,潍柴以70元的高价创出了深交所有史以来上市公司的最高价。而巨力在经过一年多的停牌之后股价也从停牌前的2.5元附近大幅飙升到17元。至此,潍柴成为拥有海内外两地市场,共三家上市公司的通用动力集团。

  联手博世

  没有人知道,当潍柴和博世走到一起的时候会发生什么。然而,当这成为现实的时候,中国发动机行业再次震荡起来。

  2007年,博世就发动机的燃油喷射系统对潍柴动力实施独家供货,两方携手打造高水平的供应链,抢占欧Ⅲ乃至更高标准的中国发动机市场。短短一年时间,潍柴动力蓝擎发动机的保有量已达12万台,其中高压共轨系统功不可没。

  高压共轨电喷技术是指在高压油泵、压力传感器和电子控制单元组成的闭环系统中,将喷射压力的产生和喷射过程彼此完全分开的一种供油方式。它是由高压油泵将高压燃油输送到公共供油管,通过公共供油管内的油压实现精确控制,使高压油管压力大小与发动机的转速无关,可以大幅度减小柴油机供油压力随发动机转速变化的程度。

  应用高压共轨技术的潍柴蓝擎发动机,排放指标较同类产品降低20%,燃油消耗率降低10%~15%。发动机的耐高温、抗严寒性、排气制动技术、降噪音技术等均比同类产品有大幅度提高。它的诞生,使中国内燃机制造业从此真正具备了跻身世界科技先进行列的能力。

  2009年7月9日,对于谭旭光和潍柴来说都是一个重要的日子。蓝擎电控国Ⅲ发动机产销达到12万台,同时潍柴与博世也签订了更加亲密的的合作协议。

  双方将在前期紧密合作的基础上,建立更加稳固的长期战略合作关系,此举将进一步促进双方合作的纵深发展,大大提升双方在各自领域的竞争力。与潍柴同时签署协议的,还有著名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博格瓦纳公司。此时,距离全国实行第三阶段排放标准刚好过去了一年时间。   一年的时间,让潍柴在发动机市场雄起,一个当初看似冒险的决定,让谭旭光走在了竞争对手前列。

  打造帝国

  风雨过后是彩虹,走出了2008年下半年的危机之后,谭旭光对未来更加充满了信心,而此时,谭旭光也给潍柴定下了未来发展目标。  在2009年初潍柴召开的商务大会上,谭旭光向各界庄严承诺到2012年潍柴营业额将达到1000亿,力争进入全球500强。与此同时,潍柴还推出了最新研制的蓝擎系列新一代WP5,WP7中小排量发动机,这标志着潍柴在重卡市场取得重大成就之后,又向中卡市场和中客市场迈出了新的脚步。

  并购重组,也成为谭旭光打造潍柴千亿企业思路之一。

  2009年6月18日,在济南一处不太引人注意的会场,在经过简短的揭幕仪式后,当山东省领导把一块写有山东重工集团的匾牌交到谭旭光手上的时候,他非常清楚,此刻他手中所捧的绝不仅仅是一块镀金招牌,这块招牌里包含了太多的含义,有期望,有鼓励,更有全公司数万员工的信任。他知道从此刻起他肩膀上的担子更重了。

  山东重工挂牌成立后,谭旭光一跃成为了拥有4家上市公司横跨汽车、工程机械两大行业的集团老总。

  不光是对潍柴内部的结构性调整,谭旭光将目标也放到了海外。

  2010年3月25日,潍柴集团注册成立的潍柴一博杜安(新加坡)公司在新加坡正式挂牌成立,它是潍柴集团在东南亚的第一家分公司,标志着潍柴朝着建立全球品牌的国际化目标又迈出了重要一步。

  2010年的开年虽然有点冷,但是对于重卡行业来说,却有史以来最为炙热,继超额完成了2009年最后一个月的任务之后,潍柴却不得不面对另外一个棘手的问题,一边是公司夜以继日,加班加点地赶制产品,而另一边却是重卡整车厂老总接连不断地催要货物的电话,这让谭旭光颇为头疼。

  用谭旭光的话说,2007年是公司的扩张年,在那一年公司完成了从H股到A股的完美回归;2008是调整年,这一年,公司对旗下的各子公司理顺了关系,并进一步进行了整合;2009年是恢复年,公司不仅摆脱了经济危机的束缚,并完成了重组山东重工的战略规划;那么2010年就应该是一个腾飞年,在山东和相关地方政府的关怀支持下,潍柴将会以更加惊人的速度奔向1000亿。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