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1942 走进冯小刚电影世界
- 来源:中国旅游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印象,刘三姐,冯小刚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03-05 15:32
谁说去海南岛度假就要去南部的三亚?在岛北的省会海口就有一个五星级的豪华度假区,有齐SPA、温泉、高尔夫、酒店、美食等一流设施,最特别的是度假区内有一座以著名导演冯小刚命名的「电影公社」,以电影《1942》为蓝本,仿建了多栋造型各异的的民国建筑,由古朴的石板街道串连起来,再现民国年间长江流域四大城市:重庆、武汉、南京及上海的旧貌,令人顿觉时光倒流七十年……说的是海口观澜湖国际度假区,离海口美兰机场仅15分钟车程。观澜湖一向以高尔夫球场闻名,和深圳东莞一样,海口观澜湖同样有多个高质素的高尔夫球场。不过,即使你不打高尔夫,同样可以在这个设备完善的度假区里找到你喜爱的节目。对我来说,落成不到一年的「冯小刚电影公社」才是我此行的参观重点。
重温民国历史风云
冯小刚是近年内地炙手可热的大导演,与张艺谋堪称一时瑜亮。拍电影以外,张艺谋(或以张艺谋的名义)在全国多个著名旅游景点制作了《印象》系列实景演出,如《印象·刘三姐》、《印象·丽江》、《印象·大红袍》等;而冯小刚则与观澜湖及华谊兄弟传媒集团合作,在海口观澜湖兴建了这个「冯小刚电影公社」,按1:1比例兴建了91座民国建筑,当中不乏是重庆、武汉、南京上海的著名建筑及老店铺,例如重庆国泰大戏院、新华日报营业部、重庆银行、蒋公馆、万县西山钟楼、上海荣光大戏院、王开照相馆等。身处其中,听着导游介绍每座建筑的背景,就像上了一堂近代历史课,重温了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民国时期的风云故事。
细味1942民国风情街
以电影《1942》为蓝本的「民国风情街」是冯小刚电影公社率先对外开放的景区,民生路为中央主要大街,左右各有民主路、国府路,3条街道两旁建有大大小小建筑物,浓缩了民国时期的各行各业的代表性建筑,背后蕴藏数不清的历史故事,值得慢慢细味。
西山钟楼
原型在重庆万县,建于1932年,高约50米,是长江沿岸仅次于武汉和上海的钟楼
龙岩餐厅
原型在美国洛杉矶唐人街。当年华工远涉重洋到了美国,不少人开杂货店和中式餐馆。迪士尼乐园创办人和路,迪士尼是这餐厅的常客
重庆银行
成立于1929年,原型位于重庆市打铜街。1937年国民政府由南京迁到重庆,打铜街汇集了150多家金融机构,成为当时的「中国华尔街」
国泰大戏院
原型建于1937年,坐落在重庆柴家巷口,取名国泰民安之意,内设座位1,500个,外有闪亮的霓虹灯。戏院白天放电影,晚上演过许多抗日话剧,很多观众响应号召,出钱出力救国
荣光大戏院
原型建于1932年,位于上海海宁路,当年鲁迅常来看电影,40年代已放映立体电影
蒋公馆
原型位于重庆中山四路,即今重庆市委大院所在地。1937年,国民政府迁到重庆,成为蒋介石、宋美龄其中一处官邸。1945年国共谈判曾在此举行。解放后,邓小平、贺龙也曾进驻大院
王开照相馆
中国照相业的老行尊,1923年从北京开到上海,藉拍摄孙中山的送葬仪式及远东运动会而声名大噪,曾替周璇。胡蝶、阮玲玉、陈燕燕等明星拍造型照
交通银行
与蒋公馆同为民国风情街最坚固的建筑,具欧式建筑风格。原型是重庆打铜街的川康殖业银行,1930年开办。1937年七七芦沟桥事变后,大量故宫文物辗转运到重庆,因交通银行建筑坚固,部分文物存放于此
新华日报
原型建于30年代,位于重庆民生路,「新华日报」四字出自于右任手笔,是中共在国民政府统治下出版的唯一的机关报。1945年毛泽东来重庆和蒋介石谈判期间,曾专程来此。原建筑至今仍然保留
电影《1942》剧情简介
1942年,河南发生饥荒。老东家范殿元一家人,用马车拉着粮食,随着逃荒的人流往陕西。3个月后,到了潼关。老东家带着一家人出来逃荒是为了让人活下来,可是到了陕西,自己的亲人全死了。于是他决定往回走。此时他没想活着,就想死得离家近些。
路上老东家碰到一个同样失去亲人的小姑娘,正在死去的爹的身上哭。老东家劝小姑娘别哭,小姑娘说她并不是哭她爹死,而是她认识的人都死了,剩下的人她都不认识了。老东家百感交集,要小姑娘叫自己一声爷。小姑娘仰起脸,喊了一声「爷」。于是,老东家拉起小姑娘的手,往山坡下走去。漫山遍野,开满了桃花。
冯小刚可以说是和海南岛有不解之缘,在三亚取景的电影《非诚勿扰2》,掀起了一股三亚热潮,主角舒淇、葛优下榻的鸟巢度假村、走过的吊桥,都成为游客、影迷的朝圣之地,风头竟盖过传统景点鹿回头和天涯海角。这次在海口与观澜湖及华谊兄弟合作兴建的电影公社更是大规模、大制作,建筑面积达950亩,总投资额人民币50亿元。
「公社」蕴含理想乌托邦
至于为何叫电影公社,而不叫主题公园或乐园,是因为公社有很浓厚的理想主义色彩,包含了冯小刚对电影的热情、理想、追求,是他的电影世界的《乌托邦》。为此,民国风情街的每座建筑都修建得非常讲究,从全国各地请来近500位从事古建筑的工人,参考了历史图片及实景,一砖一墙都按原型重建,都是实实在在的房子,而不是有前无后的布景板,绝非一般的影视城可比。有些场景亦曾在冯导的电影《1942》及《唐山大地震》中出现过。里头的建筑多是银行、商会、机关、官邸、旅店、餐厅、咖啡室,以及各行各业的商店,原因是想突出昔日重庆陪都及大上海的繁华景象。
可以说,这是我看过最真材实料,严谨认真的电影仿古街道及建筑,就像冯小刚的电影,总是予人信心。更难得的是,为了表现重庆山城的地形,公社的街道不全是笔直的,有些还要上斜坡及台阶的,很有心思。人说重庆出美女,除了气候湿润和嗜辣,还因为重庆女孩子经常要上坡走楼梯,双腿显得修长,身体也比较苗条。
走着走着,身边不经意冒出许文强、丁力和冯程程打扮的路人甲、乙,既搞笑也搞气氛;突然一阵吆喝声,原来拉着冯程程的人力车正在赶路;走得累了,可随意进一家酒吧、西餐厅或咖啡室歇歇脚,我选了一间有二楼阳台的咖啡室,倚栏看着来来往往的行人,思绪不其然飞到民国那动荡的大时代……
来到与原型一模一样、高达50米的万县西山钟楼,很有亲切感。在上世纪末三峡工程动工兴建之前,从重庆坐船游三峡,客船在第一天的晚上都会停靠万县,让乘客上岸逛街吃饭购物,西山钟楼就是当地最有名的地标建筑,当年我就曾经在钟楼前留影。随着三峡大坝建成,老万县已永沉江底。
冯小刚粉墨登场
西山钟楼旁边是龙岩餐厅,是整个公社唯一不按中国所见的原型建筑兴建,它是依照美国洛杉矶唐人街的龙岩餐厅重建,据说迪士尼乐园的创办人和路·迪士尼生前经常光顾这餐厅。在龙岩餐厅对面是上海荣光大戏院,原型坐落在上海海宁路,楼高5层,鲁迅多次来过这里看电影。现在公社恢复了电影院的模样,设有324个座位,银幕、音响、灯光都是先进一流的。
为了与观众分享冯小刚的电影世界,荣光大戏院每天播出冯导精心剪辑的《悲喜十八年》,影片长40分钟,冯小刚罕有地粉墨登场,细诉他的儿时梦想、如何进入电影圈、透过电影实现理想的心路历程,以及为何要筹划兴建这电影公社,中间还加插了他多部作品如《天下无贼》、《非诚勿扰》、《唐山大地震》、《1942》的片段,非常值得观赏。
除了1942民国风情街,电影公社现正兴建第二条特色街道「南洋街」,在长300米的水岸边修建70栋南洋建筑风格的建筑,将于今年落成;至于第三条的「老北京街」正在设计阶段,相信他日这3条特色街道会成为海口的旅游新地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