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南省吉首市河溪镇、马颈坳镇一年一度的元宵节钢火烧龙活动,因其热烈、惊险、刺激,已逐渐声名远播,吸引了湘桂黔一带的不少游客和摄影人。
根据《宣恩县志(清同治二年刻本)》记载:「元宵迎龙灯,各家以爆竹掷迎者,忍痛不顾,犹以为乐,盖余习焉。」另外,《溪州竹枝词》亦记载:「彭公祠畔赛神歌,火树银花照眼姣;侬识踏歌郎识曲,今宵相约闹元宵。」这些文献的记载描述了烧龙活动的欢乐气氛和热烈场景。
展现土家人狂野之性
河溪镇和马颈坳镇是多民族地区,主要有汉族、苗族、土家族,其中土家族人口占多数。土家烧龙习俗起源于原始社会的神灵崇拜,发展于明清时期的农耕文明。土家族山寨在解放以前全是木板瓦房,且有少数茅草偏棚,喜群居,各家住屋相连。木板房除了作为生活起居之用外,也作为储存粮食的仓库。如遇火灾,人们不仅没有安身之处,也将失去全部生活来源。带有灵性的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土家烧龙习俗有「迁火焰」之意,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消火避灾,与当地的地理人居环境密切相关。随着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烧龙习俗的原始宗教功能淡化,而突出了以休闲娱乐为主的体育功能。
烧龙活动由戏龙人持长竹夹夹住竹筒,竹筒内置硝药、硫磺、炭末,并佐以烈酒,点火后以火戏龙,每支竹筒燃烧时间约10秒左右,烧完后立即更换。众龙逐火起舞,或舞于街,或舞于坪。年轻的舞龙人都赤裸上身,在舞龙前喝点烈酒,托举彩龙伴随锣鼓声在钢火中腾跃飞舞,充分展示了土家人剽悍、粗犷、狂野之性。

火花四溅手舞足蹈
今年正月十五,我和几个摄友相约去马颈坳拍烧龙。我们到达时,天色将晚,烧龙的、看热闹的、摄影的人已三五成群陆续赶到烧龙地点,一个个光着膀子的湘西小伙,在春寒料峭里等待着激情释放的那一刻。入夜,爆竹声、礼炮声、锣钹声起,舞龙人发出阵阵吼叫,烧龙活动开始了。只见戏龙人把点燃的竹筒高高举起,钢火立即喷泄出来,霎时间火花四溅,舞龙人见到火光顿时野性大作,狂叫着冲向火海,逐火而戏,手舞足蹈,如痴如醉,如癫如狂。狂龙在火海里翻腾,裸汉在钢花下蹁跹,观众在场外惊呼,烟花在夜空绽放,好不热闹!特别是一群好摄之人,头带防护帽,手持相机,趁狂龙在火花里摇头摆尾的刹那,冲上前连按快门。恐四溅的火星伤了自身和镜头,「哒哒」几下便忙不迭地后退。见别处火光又起,立如飞蛾扑火般再冲过去。如此执着地进退反复,亦成为烧龙场面的一道风景。更有调皮的持火者,借着酒意,把将燃尽的钢花洒向旁观人群,惹起一阵阵惊呼和慌乱。我因躲避不及,偶有火星溅在手腕上,像做菜时油溅皮肤般,疼痛感很清晰,心下对这群勇敢的舞龙人愈加佩服。
钢火烧龙,是勇敢者的游戏。
想去马颈坳镇、河溪镇……
交通:从吉首市到马颈坳镇、河溪镇,距离都是大约20余公里,路况甚好,从吉首市出发,自驾大约半小时可到。因烧龙一般在晚间,此时已无公共交通工具,可租车前往。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