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古代士大夫学靠谱茶艺

  • 来源:艺术商业
  • 关键字:古代士大夫,茶艺
  • 发布时间:2015-07-24 09:42

  宋朝时,日本僧人荣西来中国学禅,回国时,把茶种带回了日本。茶叶在日本开始广泛种植。其后,一些东瀛人陆续来到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学习饮茶,而后返回了日本。日本茶道在这些人的努力下逐步形成。由于历史原因,我国茶文化被迫中断,改革开放以后,台湾人将日本茶道带到了内地,并进行商业推广。如今,很多人了解或者学习的日本茶道,并非我国古代皇宫和士大夫的正宗饮茶文化和仪式。那么,古代士大夫到底是怎么饮茶的呢?

  朱元璋改团茶为散茶

  朱元璋爱喝茶。他坐拥天下之后到福建视察,发现茶农特别辛苦,同时赋税繁重。他们翻山越岭,拎着布袋子,用手掐取茶叶的牙尖,手都因此流血。之后,茶农再将采摘的茶叶带回家,晾晒、烘干和压饼,制成茶饼。这个过程不仅劳民,而且很多茶叶因此损耗了。穷苦人家出身的朱元璋体恤茶农疾苦,决定免去茶农的赋税,让茶农不再压饼茶,而是让其制作散茶。于是,茶农的赋税减少了,劳动力减少了,成本降低了,利润更高了,生活变好了。

  朱元璋的决定对于这些茶农来说是好事,但是对于茶文化来说,并非好事。泡饼茶时,需要很多配套茶器和一系列流程。而泡散茶时,很多茶器比如杯、碗、茶托、盏、炉就用不上了,很多茶器制造者由于没有销路而不再生产这些茶器。于是,宋、元以来烹茶的乐趣和各种配套器物就没有了,茶文化自此衰弱。虽然,饼茶和砖茶在很多边远地区被保留下来,比如西南地区。但是,这些地区却没有饮茶的仪式和器物,而保留了仪式和器物的东南地区却改喝散茶了。到了清朝,盖碗茶就在泡散茶的基础上产生。

  最后一个士大夫喝高碎

  曾在小说《异秉》中提及朱元璋的汪曾祺也爱喝茶。朱元璋喝茶,影响了茶文化。汪曾祺总归无法和一代开国皇帝相比,但是他也在爱茶、喝茶中过着士大夫般的日子。20世纪六七十年代,汪在经济上还比较拮据,想买茶,但是没钱,怎么办呢?他只好利用每次出去买菜的机会,从菜钱里面偷偷拿出5分钱。当这些钱攒够两毛钱时,他就拿着钱去吴裕泰买高碎。高碎,也叫高末,就是茶叶末子。

  吴裕泰会卖各种茶叶,品质较好的茶叶一般放在小方筒或者瓷罐里面,品质一般的茶叶就放在大木箱里面。当方筒或者木箱里面的茶叶即将卖完时,会剩下一些茶叶末子。伙计将这些茶叶末子集中放到簸箩里出售。这些高碎在当时也是紧俏货。有一些人会专门来买这些高碎,而且高碎也分档,有些茶叶个头比较大,有的就很小了。所以,很多买高碎的人都想得到这些个头大的茶叶。如果买茶人和伙计的关系比较好,那么伙计就抖搂出一些大一点的茶叶给他;如果和伙计的关系一般,那么伙计就用秤盘随便舀取了。

  汪曾祺就经常获得伙计给他大叶高碎的待遇。这是因为他老给这些伙计讲故事。当他拿着茶叶回家时,夫人就问他:“茶叶从哪来的?”他只好说是学生给的。

  汪曾祺是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限于物质匮乏的特殊年代,他喝的是高碎,喝茶时,或许也没有那么多的讲究,比如配套茶具和烦琐仪式。但是,他的士大夫精神不改,这不得不让人对古代生活充裕且有文化的士大夫阶层的饮茶方式充满期待。

  茶席流程

  1.敲磬。击磬三次,每一次敲击时,都要等前一次敲击的声音完全静下来。击磬的目的,一是让人们懂礼,二是以示清静

  2.将开水倒在茶壶里面

  3.将茶壶盖子取下来

  4.把茶叶倒在臂搁里

  5.观茶和闻茶

  6.用茶匙将茶叶拨到茶壶里面

  7.给茶壶注水

  8.洗茶叶,然后将热水相继倒在茶杯里面洗茶杯

  9.将洗茶水、洗杯水倒在建水里

  10.再次朝茶壶里面注水

  11.将茶倒在公道杯里面

  12.把公道杯里面的茶依次倒在茶杯里

  13.拿茶杯时,手不能摸茶杯的口沿

  14.将茶杯端至和心脏平行的位置

  15.把茶杯向奉茶人推出去,奉茶人也要如此

  16.喝茶时,用手掩住嘴,不要让对方看到自己的嘴巴

  17.敲钟三次,每一次敲击时,都要等前一次敲击的声音完全静下来。敲钟完毕,茶席散去

  品茶礼仪

  茶具选择

  本期专家刘锡荣所使用的茶器大多为价值不菲的古董。而一般人在饮茶时,宜根据自身经济能力选择自己喜好的饮茶方式和茶具。

  斟半杯茶

  自古就有“茶半酒满”之说,所以斟茶一定是斟半杯或者大半杯。

  三次喝茶

  古人喝茶时,一杯茶一定要分三次喝。第一次,呷少量茶汤,品味茶的口感和香气;第二次,啜一些茶汤,让茶汤从舌头的两侧滑下,然后流入舌根,再流到咽喉。茶在口腔里面回环,口齿留香;第三次,把茶汤全部喝完。喝完后,捧着杯子,慢慢回味。

  穿着颜色

  穿衣,尽量统一着装。衣服颜色没有统一的要求。古代士大夫参加茶席时,会按照对应五行的颜色来穿衣服,也能依此安排座次。坐在北边座位的人穿白色,坐在东边座位的人穿蓝色,坐在南边座位的人穿红色,坐在西边座位的人穿玄色。

  刘锡荣

  中国传统文化学者、收藏家,被誉为“宣德炉收藏第一人”。历任国家有关单位公职,从事中国传统文化的综合研究工作30余年,收藏门类涉猎广泛,包括中西书画、诸多陈赏清玩。近年来,相继出版代表作《钟鼎茗香》系列、《万象沉烟》、《荣斋札记》、《俪松居遗珍》等著作。所著书目皆为国家博物馆、故宫博物院、国家图书馆等文博机构编目入藏。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