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昆回顾展 天使与魔鬼的变奏
- 来源:艺术商业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麦昆回顾展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07-24 09:50
“我是一个浪漫的精神分裂者”,这是在伦敦V&A美术馆亚历山大·麦昆(Alexander McQueen)展览前言墙上的第一句话。本次在伦敦展出的“野性之美”,是继2011年在纽约大都会美术馆后麦昆全球最大的回顾展,规模比纽约大了1/3,增加了66件当时未能在纽约展出的作品。展览从主题到展示方式都很独特,没有按常规的时间线索进行,而是根据10个主题展开,涵盖了麦昆从毕业展到自杀这19年职业生涯中最具代表性的240多件衣服与配饰,用影像、音乐、声音、装置呈现了麦昆“精神分裂”的各个维度,营造出一个来自麦昆的黑暗美学窒息时空。整个展览极美、极悲凉,像一幕幕舞台剧,层层递进,给人震撼与反思。
溯源:英格兰和苏格兰的意义
“伦敦是我出生与长大的地方,它是我灵感的源泉和我心之所在”,展厅中麦昆的声音在电子音乐中若隐若现。麦昆的爸爸是位出租车司机,他在伦敦东区工人阶级聚集的地方长大,而东区也是伦敦最具活力的艺术家聚集区。他经常提到自己的创作灵感来自于伦敦的街头、夜店与美术馆。15岁就去伦敦萨维尔街做学徒的经历给麦昆打下了扎实的剪裁、打样功底,而1990年进入伦敦圣马丁设计学院学习服装设计则彻底释放了他的天赋。
1992年硕士毕业展作品“开膛手杰克跟踪他的受害者”已初显麦昆古怪的爱好,这个系列的灵感来自维多利亚时代伦敦著名的罪犯“开膛手杰克”。展厅中引人注目的两件上装都来自这个系列—黑色丝绸西装上衣,红色的内领犹如鲜血,并用人的毛发进行压线;粉色丝缎长袍的荆棘图纹中也缝入了人发。同展厅的一系列超低腰裤、S曲线形裤子与裙子展示了麦昆打破常规、对于裁剪的大胆创新,比如露出后股沟的“超低”后腰线就开创了时装界的先河—麦昆觉得“人的脊椎末端是最性感的,它延伸了人的身体”;而S曲线形的贴身裁剪则强烈突出了人体的线条美。
如果说英格兰、伦敦带给麦昆的是呼应与反馈,那么苏格兰对于他来讲可谓是尊重与致敬。麦昆的父系先祖来自苏格兰北部的斯凯岛,麦昆曾说“苏格兰的血统对我来说意味着一切”。早在1995年秋冬系列“高地强暴”中,已经出现苏格兰红黑鞑靼格纹的元素。当时一些人从名字以及模特走秀时身上的血迹解读这个系列是对强暴女性的反抗,其实麦昆是用这一主题暗指历史上英国对于苏格兰这块高地的侵略与战争,并表达了他激进的政治看法:“历史上英国对苏格兰做的事情近似于种族灭绝。”
这样的民族主义情结一直延续到了麦昆十多年后的创作。2006年秋冬发布的“克罗登女巫”系列和2008年秋冬发布的“树上少女”系列相对而立,两边的模特都身穿经典的苏格兰红黑鞑靼格纹粗呢服装,与华丽的镶有施华洛世奇红水晶的镀金面罩形成强烈反差。“克罗登女巫”源自于1745年的苏格兰詹姆斯起义,表达了麦昆对起义中克罗登村最后决战中死者遗孀的致敬。“树上少女”则是麦昆在他老家英国东南部萨塞克斯郡乡间花园里看到一棵600年老榆树后创作的童话故事系列。
死亡与黑暗:贯穿一生创作的重要主题
展览入口处,麦昆的肖像照片与骷髅头骨微妙地互相转换,而展厅中刻有麦昆语录的大块水泥墙面好像是墓志铭,为这位在41岁正值盛年便自缢身亡的鬼才设计师默默悼念。事实上,死亡与黑暗从来都是麦昆的重要主题。他觉得,“直面死亡很重要,因为它是生命的一部分。死亡很悲伤,但它也很浪漫。它是一个循环的终点,万物都有终点。这种生命的循环是积极的,因为它为新生事物带来了空间”。
在纯黑色的第三展厅,伴随着黑暗、诡异的音乐以及犹如狼嚎的音效,在暗金色的雕花古董镜框、渗着斑驳锈痕的做旧玻璃中,19世纪维多利亚时期哥特风格的服装犹如受困于另一个世界的幽灵,令人不寒而栗。所有模特戴着嘴部饰有拉链的黑色皮面罩,身着缀满黑珠子的黑色蕾丝裙装、紧身衣、黑纱与铁链,性感并极富攻击性。麦昆通过服装设计展示了他对女性、性的看法:“我对天真幼稚的女性不感兴趣,我喜欢带有一些邪恶元素的,无论施虐还是受虐。我觉得每个人都有更深层次的欲望,我希望我的衣服能为人们揭示一系列隐秘而不为人知的秘密。”
“重组肢解”系列让人惊愕,其灵感来自于一位变态医生把女性肢解后再把尸体与鸟类的身体部件重新组装起来的故事。麦昆的爱好很广泛,其中也包括对鸟类学的痴迷。这从他1995年的作品中已经可以看到,当时他的上装中曾出现希区柯克1963年电影《群鸟》中的鸟类图案。而到了1997年秋冬的“重组肢解”他则更进一步,直接使用鸟类的身体(包括鸟的头骨、爪子与羽毛)与服装进行组合。2009年秋冬发布的著名的“丰盈号角”中的全黑羽毛长裙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有人会说像一只黑天鹅,但麦昆想要塑造的是一只带来死亡讯息的乌鸦。
麦昆一直从宗教、历史、文学与艺术中不断汲取灵感。一组带有羽毛莫西干头的高大模特,身着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大师作品的印花长裙,穿越了时空。其中一件金色上衣携带的怪诞的鸟类、生物与人物图案,混合了中世纪荷兰著名画家博斯的3幅代表作品《尘世乐园》《最后的审判》《圣安东尼的诱惑》,色彩浓烈而又充满着死亡的气息。另一条两侧印有天使的黑白印花长裙,则取材于15世纪荷兰画家雨果的《报喜天使》。此外,展出的作品还有源于15世纪德国画家史蒂芬·洛克纳作品的裙子,受美国电影导演蒂姆·伯顿启发、于2002年发布的黑色丝绸男士斗篷“奇难置信”,诡异而性感,也格外引人注目。
哥特展厅之后是一个四壁都用“人骨”构成的黑色空间,死亡、阴郁、神秘的气息依然不减。展厅顶部很低,一个被骷髅头骨包裹的弧形投影屏幕再现了2003年春夏“Irere”系列发布会背景:一个年轻女子坠入水中,在海底沉船残骸中挣扎游弋。在1997年秋冬发布的“丛林之中”与2000年秋冬发布的“Eush”两个系列中,模特不再佩戴风格各异的面罩,而是其面部都伸出一只犀牛角,好像丛林中潜伏的一只只野兽。服装的材料也大量使用了动物的身体,从羽毛、小马皮、马毛、山羊皮、羊毛到黑斑羚的角、鳄鱼头等。这是艺术家对人与自然、蛮荒与文明、掠夺者与被掠食者、现代与原始的反思。麦昆曾说过:“人一生下来就死了。我就是这么看待人类的—你在那,但又不在,仅仅是一个图像;我们所有人都很容易被抛弃。”
古典与浪漫:异域多元文化激发灵感
受到古老的欧洲魔术佩珀尔幻象的启发,麦昆用全息投影技术再造了2006年的“克罗登女巫”系列。虚拟成像的英国超模凯特·摩丝身穿白色纱裙,幽灵一般飘然而至。一片混沌与黑暗中,一丝光芒悄然闪现,随后摩丝缓缓出现,悬浮在夜空中,旋转着,裙子层层的褶饰被风吹起,像轻盈的羽毛。她舞动着,旋转着,看着你,手臂也伸向你……随后她又消逝在黑暗的夜空之中,化为点点星辰。这是本次展览中最触动人心、最柔软的一角,尤其是小提琴独奏配乐,来自由约翰·威廉姆斯作曲的电影《辛德勒的名单》主题曲,深沉而悲恸。鬼魅之魂的出现与消逝,让人再一次感受到麦昆对于生与死、现实与虚幻的探索;然而,在离经叛道的他的骨子里,更多的还是深深的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情怀。
伴随着萦绕在耳边的风铃声,麦昆把观众带到了印度、中国、非洲、日本和土耳其。在2001年春夏的“疯人院”和2005年春夏的“只是一个游戏”系列中,他大量使用了丝绸面料。著名的刺绣并饰有垂鞭绣绒球的大方盒子帽,带有东方特色图案与花纹式样的长裙(比如仙鹤、锦鲤、梅花、菊花等),镶嵌了牡蛎壳的长裙悉数亮相。有趣的是,这个“浪漫异国风情”展厅的模特与之前有所不同,全部去除了面具并配以东方人的垂直长发。麦昆希望打破不同国家、不同文化、不同种族服饰之间的屏障,正如他自己所说—“服装也可以有种族主义倾向,比如把其他文化的衣服当作一种身份符号,我要打破这种老套的看法。”
“浪漫自然主义”展厅终于重返光明,在花鸟图案的壁纸与鸟啼声中,一个个带着肉色面纱的模特像自然标本般站立在玻璃橱柜之中。这个系列的取材除了上文提到的动物之外,更多的是用到了大自然中的植物与水中生物,比如野鸡羽毛、蛏子壳、鹿角等,尤其是大量使用了鲜花。麦昆曾说到这个系列受到了英国女艺术家萨姆·泰勒·约翰逊作品《静物》的启迪,看到那些鲜艳的水果迅速腐烂掉的情景触动了他,“我想使用鲜花,因为我知道它们会死”,而这一切都好像是在为最后一个展厅做铺垫。
麦昆最后一组成衣系列“柏拉图的亚特兰蒂斯”展现了他对未来、对人类文明毁灭的想象以及对现代社会与科技发展,对自然与科技之间关系的忧虑与思考。在他的想象中,未来冰山融化,地球将被海洋淹没,人类需要返祖才可能继续在水下存活下来。纯白色的现代展厅,大音量的电子舞蹈音乐,心脏跳动的声音敲击着电子大屏幕。电脑动画制作出各种美丽而绝望的画面,金色、蓝色、绿色的蛇互相缠绕、旋转、变化,与女人的身体纠缠在一起。6个头顶犄角的未来战士身穿极简的数码印花裙,踩着著名的、经常让模特崴脚的“犰狳”超高跟鞋,呼唤着观众进入他所营造的末日世界的狂欢。
鬼斧神工的创造力
Q=《艺术商业》 A=凯特·贝休恩
Q:请介绍一件您最喜爱的展品。
A:麦昆是叙事能手。展览最后一部分“柏拉图的亚特兰蒂斯”系列是他最为鬼斧神工的作品,充满未来感,将人类演变为一种全新的水生生物,其创意可谓空前。这一系列也是通过著名摄影师尼克·奈特的“时尚影像实验室”(SHOWstudio)首场在线直播的时装秀。“柏拉图的亚特兰蒂斯”被广泛认为是麦昆最大的成就,可是如果他还在世,谁知道今后还会创造出什么(更不可思议的作品)?
Q:是什么使麦昆从同行中脱颖而出?
A:麦昆在剪裁和造型方面十分创新,总是能够将传统的元素变得非常现代。以超低腰裤为例,麦昆将正常的腰线位置往下多剪裁了5厘米,露出了下脊骨,使穿着者的身形变得更加修长。除此之外,显微镜载片和蛏子壳制成的长裙、轻质木材制成的短裙、玻璃制成的紧身上衣不仅彰显了麦昆在创意方面的胆识,更加展现出他在材质使用方面的与众不同。
Q:有些人认为设计师算不上真正的艺术家。请问麦昆给艺术领域带来了什么影响?
A:时尚、艺术和设计总是难解难分。麦昆很喜欢当代艺术,并收藏了查普曼兄弟和马特·科里肖等人的作品。麦昆是20世纪90年代伦敦活跃艺术分子中的一员,这一时期英国上下的艺术、音乐、摄影和时尚领域都发生了巨变。他从艺术、书籍、电影、舞蹈、展览和旅行中汲取灵感,将它们转化为属于自己的视觉和表演语言。麦昆非凡的创造力借由设计作品和时装秀影响到了他人。
Q:麦昆的作品中包含了哪些英国文化元素?
A:麦昆最大的贡献就是保住了伦敦作为全球时尚之都的美名。他承袭了薇薇恩·韦斯特伍德、约翰·加里阿诺等英国设计界前辈的衣钵,同时还擅于发掘优秀人才—衣帽设计师、珠宝设计师、皮革工匠、玻璃制造者,与他们进行合作,最大限度地实现自己的创意构想。
特约撰稿/窦子 编辑/茶一峰 图片提供/V&A美术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