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青铜器看秦朝历史真相

  • 来源:艺术商业
  • 关键字:青铜器,秦朝,历史
  • 发布时间:2015-07-24 09:46

  商周之后,秦朝从原来的诸侯国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帝国。至今,许多人对距今两千多年的大秦帝国充满了好奇与向往。从现存的秦朝的青铜器来看,这个帝国在某些方面确实有不同之处。

  青铜龙 大秦恢宏气势

  造型:其造型为两条相互盘绕的青铜龙,龙头略呈方形,双目圆鼓,张口翻鼻,龙身布满鳞片,两尾盘绕为一个中空的圆锥体。

  用途:它应当是战国晚期或秦代巨大宫殿与陵墓中用来安置编钟、编磬等大型乐器的底座。从龙身上的残留断裂痕迹来看,目前已经复原的庞然大物仍然是不完整的。

  历史解密:我国古代编钟、编磬往往成对出现,因此作为底座的青铜龙原来也应当还有一件或者多件,这不由让我们为大秦的恢宏气魄感到震撼。

  杜虎符 严格的军队管理制度

  出土:1975年,西安南郊沈家桥村村民在耕地里发现一个像老虎的铜疙瘩,并将它送到博物馆。经过清洗修复,它竟是铜虎符的左半边。

  造型:长9.5厘米,重80克,有错金铭文9行40字。

  用途:这件兵符由两件组成,右边一件在君主手中,左边一件在军队所在地“杜”。调动甲士50人以上必须持兵符,两块虎符严丝合缝才有权调动军队,除非出现重大紧急军情才可以在不使用虎符的情况下调动军队。

  历史解密:秦国对军队的管理非常严格。这件虎符出土地离“杜城”不足两公里,应当是存放在军中的那一半。当时,调动军队不仅需要兵符,还需要派遣中官单独向军队宣读君主的诏令,而将领一旦完成使命要立即缴回兵符,实现兵将的分离。

  铜铍 质量管理体系严苛

  造型:铍长35.5厘米,为古代兵器,形如断剑,前锐后宽,后部一体铸造有窄长的茎,茎上有圆孔,用以与木质的长柄连接固定,加装木柄后的长度达3米以上。

  用途:它是当时威力巨大的长兵器,军队大量装备后就可组成无坚不摧、攻守兼备的战阵。

  铭文释义:铍身上刻有铭文“十七年寺工敏造,工窎”,茎身上刻有编号。“十七年”是指秦王嬴政十七年,即公元前230年。这一年秦国俘获了韩王安,灭了韩国。“寺工”是秦国最重要的官方军械生产中心的名称。“工敏造,工窎”是指制作这件兵器的工人“窎”以及负责对它进行质量检验的工师“敏”的名字。

  历史解密:秦的质量管理体系严苛,首先,通过在兵器上镌刻姓名的“物勒工名,以考其诚”制度,对每一件器物的质量问题做到追责到人。这就保证了工匠在制作时都精益求精;其次,当时的秦国在中央官署的生产上已经实现了某种程度的流水线式的标准化生产,这更反映了秦人的政府管理水平非常高效。

  文/呼啸 编辑/黄楠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