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父亲过一个“七夕节”
- 来源:青春期健康•家庭文化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七夕节,父爱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09-11 08:12
七夕节又要到了,我们姊妹几个商量着要完成一个心愿——今年怎么替妈妈给含辛茹苦的父亲过一个幸福的“情人节”。父亲是个实诚的庄稼人,说话办事一是一,二是二,一生最看不重的就是那些“虚东西”,比如“过生日”、“走亲戚”等,但父亲最讲究“孝道”和“报恩”。父亲三十岁那年,妈妈因病去世了,从那以后,父亲就独自一人带着我们姊妹六个坚守着这个风雨飘摇的家,并始终没有再娶。在这其间也不知有多少好心人为父亲介绍过对象,可是都被父亲婉言拒绝。父亲说“孩子他妈走时,最不放心的就是我带不好他们,我一定不能让她失望……”
父亲在母亲走后,就开始了既当爹又当娘的时光。那时候父亲还是队里的生产队长,白天出工大搞革命生产,晚上回家还得学着给我们几个孩子做饭。那时村里的男人都不会做饭,所以父亲开始做的饭是非常难吃的,有时候还出现夹生,但是,我们姊妹几个都吃得香喷喷的。那时候各家的粮食都很紧张,不敢放开量吃,一粒粮食就好比一粒金子那样金贵,父亲的饭碗里从来都不会剩下一粒米,因而也慢慢地把我们姊妹几个带养出了吃饭用舌头净碗的习惯。
有一次二姨来我们家,看到父亲做的简直是一锅“糊糊”的面条饭,就埋怨父亲“不是在为孩子们做饭,而是在烧猪食”。可是,父亲只是不好意思的笑笑说,“俺不是笨吗,那你多过来教教我呀!”
就是这样一句话,我们家里后来就多了二姨的身影。二姨不但教会了父亲做饭,而且还教会了父亲如何缝补衣裳,行针走线。
二姨也是个苦命人,四十岁那年,丈夫因车祸丢下一双儿女走了。姨夫去世后,父亲就开始拒绝二姨再来家里照看我们。父亲说,一是看二姨过得也很艰难;二是人多嘴杂,孤男寡女的害怕人家说闲话。
父亲是个有苦咽肚里从不会难为他人的人。父亲为了我们几个都能正常读书,常常是要干比别人多几倍的活儿。父亲会一手木工技术和砌墙技术,每天除正常劳动外,总是去帮人打家具,做农具和砌墙盖房,虽然说人家给的工钱很少,然而也总算勉强应付了我们几个孩子的学费和开销。
在我的记忆中,父亲的日子没有白昼黑夜之分。父亲的手掌一直没有断过茧子,父亲的指头皮儿总是像老树皮一样的粗糙。可是父亲的心比女人还细,每天早上起床上学,我们总是丢三落四的找不到自己的东西,可父亲知道。比如我们的袜子一只在床头,一只还在裤筒里,他都知道。
后来我们姊妹中有三个上了大学,有三个念完职专,没一个落下,都找到了一份工作,又都有了一个幸福的小家。而父亲却老了。我们曾多少次请他搬到城里来跟我们一块儿生活,可是都被父亲拒绝了。父亲仍然不想离开那块黑土地,作为他的儿女们,我们都明白父亲对母亲的情感,他是不想离开母亲葬身的那块地方。
我们知道父亲不缺吃不缺穿,可是我们总觉着父亲应该得到一个男人应有的幸福爱情。所以去年七夕节来临之际,我们姊妹几个就商量着给父亲过一个情人节。
七夕的头一天我们就将父亲请到了城里来,七夕那天早上,我们为父亲做了一桌他和母亲爱吃的好菜,待父亲坐定后,我们姊妹六个每人突然间从背后给父亲献上了一束玫瑰花,并齐声送上一声“祝爹爹七夕节快乐幸福!”开始父亲很是惊讶,可后来等我们说是替母亲给他送花的时候,父亲就禁不住流泪了。我们知道父亲是个有泪不轻弹的人,可是父亲那天的泪是因为高兴……
七夕刚过,父亲就闹着要回乡下,没办法,我只得开车把父亲送回老家。父亲一下车就抱起我们送的鲜花踏着黄昏的山路,一路蜿蜒地来到了母亲的坟前,他把那些花全放到了母亲的坟头上……父亲没有说什么话,但我知道父亲心里是在给母亲说着情话……
宋殿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