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总是永远都有的——读周克芹《许茂和他的女儿们》

  《许茂和他的女儿们》是周克芹获得茅盾文学奖的作品。这部作品截取历史长河中的一段,掀开了这一段中或波澜壮阔或谈不上波澜壮阔,但都无疑被打上了时代的烙印。作品是从1975冬切入的,地点是四川沱江边上一个叫葫芦坝的地方,那地方有条河叫柳溪河,不远处有座山叫耳鼓山。故事就是从这里展开的:县上工作组要来葫芦坝大队搞农业学大寨运动,许茂和他的女儿们便纷纷上场,进入读者的视野……

  许茂是个典型的农民,无儿,却有九个女儿。故事中主要围绕他的四女儿、九女儿、三女儿和七女儿展开,其余的顺带而过。

  四女儿许秀云命运多舛,与大队副支书郑百如离婚后,还要承受着诸多心灵的重负。但是她不放弃希望,心中有束微弱的火苗,就是要与大姐夫金东水合为一家,这不仅是可怜早逝的大姐,也是心疼大姐留下的两个孩子,更主要的是她心里有金东水——这个不屈不挠的汉子,一个铁血男儿,一个钢筋铁骨愈挫愈勇的男人。然而途路坎坷,郑百如的阻挠与纠缠以及亲人的不解乃至误会,让四姑娘苦不堪言。她忍辱负重,备受心灵的煎熬,不知该向谁倾诉,最后投河自尽不成,被工作组组长颜少春的热心与真诚打动,从而鼓足勇气,把郑百如这个禽兽不如的家伙干的所有坏事一一向组织陈述,让坏人得到了应有的惩罚。

  许琴,是最小的女儿,刚满二十岁,高中毕业,在队上任团支书。她是个热心活泼开朗,内心又有许多高尚追求的年轻人。受着心中一拨拨希望的驱使,她干劲冲天,凡事冲在前。但心中也时不时有受挫的感觉,那是迷茫,是困惑,是看不到光明未来的短暂休克,好在历史的云雾散去之后,年轻人的心里又亮堂了。于是,她重新打点行装,又开始奔向下一个目标……

  老三,泼辣,刀子嘴豆腐心,是个典型的农村妇女,但又不无一腔热心肠。老七,在镇上供销社上班,俨如国家工作人员,她好慕虚荣,厌恶劳动,为此付出不小的代价:身体上的,感情上的。然而她又非执迷不悟,还心存希望,渴望美好幸福有尊严的生活……

  四姑娘、九姑娘和七姑娘都有着自己的爱情,然而这些又不是一帆风顺的,尤其是受着时代浪潮的冲击,她们都经历过属于自己的坎坷和不幸,也都不同程度地在内心有过起伏,有过动荡……但爱情又是美好的,让人恋恋不舍和愿意苦心追求的,也正因为有这样的希望在心中涌动,生活才变得不那么枯燥和让人觉得乏味……

  《许茂和他的女儿们》这部作品集中体现了情美或者说是情的可贵。情美,源于人美。人又咋个美法呢,不说是长得多么漂亮,漂亮的一般还真不美,甚至有点让人讨厌,像书中的七姑娘许贞可谓是许茂老汉九个女儿中长得最漂亮的,可是她却好慕虚荣,厌恶劳动,甚而有点看不起像她爹那样的“土包子”,就连她最初的男朋友,从小一块长大的,后来成为科研种田带头人的吴昌全,她也觉得因为他不是城里人,不是国家的正式工作人员而将其“大打折扣”。最开始是她把他给踹了,后来自己感情上受了挫,又回过头来重新和他好,但是她和他似乎是两条道上的人,尽管她一再或拼命想通过什么法子让他成为“体面人”,但是他却没一点兴趣……作品就是从这里嘎然而止,尽管没有告诉我们最后的结果,但会心的读者会一目了然。

  这其间,吴昌全对他这位青梅竹马的对象的“恋”或者叫“痴情”也算是很能突出“情美”这一点的。他的日记放在抽屉里被工作组的工作人员齐明江——也是个小伙子——看到了,里面记叙了他和她的“今生约定”或者说是“海誓山盟”,可惜她先打了退堂鼓,跟一些不三不四的人交往,这让他失望。但是他对她的那份情,那份思念,却是不打任何折扣的,可以说是雷动不动吧,以致后来她回过头来找他时,他还愿意跟她好。但是两个人的生活理想或目标注定他们只能成为既熟悉又陌生的朋友,要成为心心相印的夫妻——那时叫“革命伴侣”恐怕就难了。

  再说九姑娘许琴对吴昌全的“恋”也突出“情美”。起先她并不知道她心里爱慕的这个小伙子原来心里一直装着她的七姐许贞。她为他而激动,而脸红,而神不守舍。她好想天天、时时、刻刻同他在一起,看着他钻研科学种田的样子,那份执著,那份忘我,她就有着莫名的心跳加速……有天晚上,她去他家,很晚了,他送她回去,送到家后,她又说:“我送你回去吧,我们再一起走一会儿吧……”这种因为暗恋一个人又不好明说的心理状态实在是让人读来有点怦然心动又充满神往,仿佛又回到了属于自己的青葱岁月。

  还有四姑娘许秀云对于大姐两个孩子的爱以及她对大姐夫金东水那种想表达又不知该如何表达的感情,让她只能一直放在心里藏着,掖着,怄着,煎熬着,直到最后柳暗花明,她才堂堂正正地把这份感情付之实施,从而实现了“有情人终成眷属”的夙愿。

  当然“情美”并非只是表现在爱情上,也包括亲情和干群之间的那种“鱼水情”。像许茂老汉对四女儿由最初的“恨铁不成钢”到最后知道自己“误会她了”,以及他对大女婿和两个外甥态度的转变,也都很好地说明了亲情是永远都割舍不断的纽带,它们血浓如水、情深意长。而工作组组长颜少春对下面群众的嘘寒问暖,尤其是对于像许秀云这样有苦说不出,不知向谁诉说的女子的关心、关怀,让人觉得党的好干部就是老百姓心头的明灯,真是照到哪里哪里亮。这些都是一种“情美”乃至“大美”的表现,让人感动,心里暖和,有时还会不自觉地掉下泪来。

  工作组的颜组长是党的好干部,许茂老汉呢,是个有着传统意识的农民,身上难免会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但是在经历过诸多的事实之后,他又最终变得心明眼亮,这无疑是巨大的进步。还有金顺玉大娘(一名老党员),以及金东水这样被打倒最后又重新站起来的大队支部书记,包括像一心扑在科研项目上的年轻小伙吴昌全等,都是我们劳动人民中优秀的代表,是民族的希望。他们构成了一组先进典型,是书中的亮点。正如书中所说:“表面看去,他们开山挖河,改田造地,只是为了自己的吃穿,而历史地看,则正是他们这种辛勤的简单劳动,在丰富着人类的生活,支撑这祖国社会主义大厦。历史,应该写上这一笔。”然而在信念上,他们又坚信:历史如奔腾不息的大河,偶尔会出现一个漩涡,但终究又会浩荡东流去的。基于这一点,在遇到困难,遇到挫折,乃至是痛苦和不幸,他们依然心存希望,在希望的指导下追求幸福美好的生活。

  “希望,总是永远都有的!”正因为此,无论真怎么被假掩盖,善怎么被恶欺侮,美怎么被丑凌辱,真善美都终究会战胜假恶丑的,这是历史最公平公正的一面,也是最令人欣慰的一面。最后请记住书中的叮咛:“要为美好的希望活下去!”

  作者简介:

  周克芹,四川省简阳人。1958年毕业于成都农业技术学校。毕业后回乡务农,先后当过农民、民校教师、生产队长、大队会计、农业技术员、公社和区干部。由于他长期生活在农村,熟悉农村生活,他的作品大都是反映农村生活的题材。1963年发表第一篇短篇小说《井台上》之后,1973年以来陆续发表了《早行人》等20余篇作品。他的作品还有短篇小说集《石家兄妹》,短篇小说《勿忘草》《山月不知心里事》《桔香,桔香》和《晚》等等,其中《勿忘草》和《山月不知心里事》分别获1980年和1981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周克芹历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中国作家协会四川分会党组副书记、常务副主席、《现代作家》主编。1990年8月5日,以创作出《许茂和他的女儿们》而闻名于世的作家周克芹,在成都病逝,终年53岁。

  张晓辉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