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民居:中国建筑史上的艺术杰作
- 来源:青春期健康•家庭文化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徽州,民居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09-11 08:25
无论在旅游界、还是在建筑界都有“北观皇家园林,南看徽州民居”之说。徽州民居以她自身所特有的建筑技艺、文化内涵与地方特色,给人以美的感受。从艺术的角度来审视这一古文化奇观,人们会发现徽州民居弥漫着独特的艺术芬芳和无穷的美学神韵。
在徽州无论是普通民宅,富豪大院,抑或宫府门第,乃至祠堂,庙宇、亭阁、牌楼等,都讲究一种单纯、质朴自然之美,它们都单纯地以砖、木,石为建筑材料,一概用小青瓦装点,石桥,石牌坊,祠堂的石勾栏,都是保持膏石、麻石等纯石质材料的质地感,而不施丹青;门楼的砖雕也不以五色勾画,隔扇、梁架的木雕也是保留木质纹理和天然色泽,因此,徽州“三雕”技艺处处体现出质朴自然美,徽州民居的整体色彩效果是青灰黑白相间,以黑、白、灰的层次变化组成单纯统一的建筑色调。层层跌落的马头墙,高出屋脊,或中间高两头低,微见屋脊坡顶,半掩半映,白墙青瓦,色彩分明,或上端及人字形斜下,两端跌落数阶,檐头膏瓦挑起弧线飞翘,轮廓清晰,加强了空间的层次感和韵律美。黑白相间的民居建筑群体,使人联想起黑白相间的太极图,单纯得一目了然,又神秘得高深莫测,表现出历史悠久的东方美学“道法自然”的意蕴。
徽州民居是以天然山水为园林的。
它注重环境选择,多依山傍水,随坡就势,充分体现了利用天然地形、地貌进行规划设计的特点。并且通过大量使用花墙、漏窗、楼阁、马头墙、飞檐等建筑手法,来沟通民居建筑的内外空间,使房屋群落达到与环境巧妙结合的审美意境。民居的环境选择,在对自然进行改造利用的同时,充分认识自然,服从于自然力以保持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而后源于自然、装点自然、融入自然及改造自然。徽州民居形式上的造型美,在具体布局上,多以天井为中心,三间两过厢组成长方形平面双楼层的内向四合院,四周青砖高墙围护,小瓦盖覆的坡面屋顶,马头墙封闭得外面几乎看不到瓦,小巧玲珑的砖,石、木三雕,或以砖木雕著称,或以木雕见长,或三雕骈美一宇之上,庭院小桥、流水、青石板路的和谐组合,构成了民居建筑的基调,呈现出鲜明的地方特色和特有的文化艺术氛围。
徽州民居建筑群所构成的古村落,大都结构各异,风格独特,“三雕”荟集,技艺精湛,层楼叠院,鳞次栉比,宏伟壮观,徽派民间建筑基于顺应自然、利用自然装点自然的观点,加上古代风水师卜地测居的信念,重视村头组景,在村口顺应山势、风向、溪流、湖塘,建以牌楼、亭榭、宝塔、桥梁,形成风水园大景观。这些“水口园林”、“水口建筑”集防卫、交通、生产、观赏、生态等功能于一身,是利用自然美化环境,并寄托兴旺发达的象征。
从总体上说,建筑艺术一直是一种实用与审美相结合的艺术,它一方面包含着深刻的历史因素,反映出一定时代的理想、情趣及精神风貌,另一方面又体现出一定时代的文化氛围。因此,对西方人称建筑为“石头写成的历史”的徽派建筑艺术审美的欣赏,还须从其历史风俗、时代特征、文化思想等角度来认识它的意蕴美。
总之,徽州民居建筑受着于百年徽州古文化的熏陶,它的美学价值在于它是一个文化总体,具有功能上的综合性、生态上的科学性、技艺上的渗透性。从民居建筑这部用石头写就的立体史书中,我们可以读出古代文明的脉冲和当今时代的搏动,其所体现的人类文明,科学、艺术、文化的动态平衡,直到今天仍有很强的感染力!
谢洪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