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养老 找称心的保姆成难题
- 来源:广东电视周报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居家养老,保姆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09-14 09:27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节奏的加快,不少家庭需要聘请保姆照顾老人、孩子,提供家政服务,保姆需求市场日益旺盛。虽然需要保姆的人越来越多,保姆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但真正愿意照顾老人的保姆并不多。而且,由于保姆市场很不规范,中介公司也存在不少隐患,找保姆难成了大家关心的话题。为何很少有保姆愿意照顾老人?怎样解决保姆供需矛盾?记者对广州市一些家政公司、部分雇主和务工人员进行了走访。
【事例直击】
省心难遇,烦心常有
七年如一日,难得的好保姆
在王盈的心目中,自家成员除了血亲之外,还有没有任何亲缘关系的刘姐,“她这七年来一直为我照顾我那已经成了植物人的母亲,她是我家几乎一日不可或缺的成员。她每天要给我妈打点滴、做流食、喂饭、做按摩、擦身子,屋里有阳光的时候,推着我妈的病床到窗边晒太阳。”说起刘姐的工作,王盈觉得作为女儿自己做得都没有刘姐仔细,“为了给我妈做好按摩,当初是我去学的中医按摩,然后教给刘姐,几年下来,刘姐认穴位又快又准,我买的关于经络按摩的书,自己没看几次,而刘姐做笔记都做了好几本。”
七年来,王盈也不断主动提高给刘姐的工资待遇,目前每个月5600元。法定节假日双薪,过年过节都会给刘姐买礼物。每年春节刘姐休息之前,王盈还会给她提前备好给家人包括街坊邻居的年礼,另外再准备一个红包。“我们将心比心吧,她觉得我不容易,我觉得她也很难得。中间有一次春节,因为我母亲情况有点危险,刘姐还主动留下来帮我照顾老人。”
经过七年的照顾,王盈母亲的身体有了一点起色,意识稍微有点恢复。王盈在欣喜之余也有隐忧:“王姐的儿子和女儿去年都结婚了。等她当上姥姥或者奶奶后,也许就会想回去帮女儿带孩子。那个时候,我再想找一个这样熟悉又放心的保姆,可就不容易了。”
十年用了上百个保姆,烦心
王盈的隐忧是非常现实的。在家政市场上,一个好的照顾老人的保姆其实是非常难得的,有时候甚至是可遇而不可求。这一点,张璇深有体会,为了给患病的父母找保姆,她跑遍了当地的家政公司,十年里用了上百个保姆。张璇的母亲脑卒中,父亲又患上了老年痴呆症,张璇不得不请保姆在家照料,“我的工作特别忙,再加上给父母看病、买药、监测血糖、血压等情况,每天都跟打仗似的,走路都习惯性地一路小跑。”
“第一个保姆是朋友介绍来的,我给她的工资比市场价高出很多,每周都双休,还送化妆品等东西给她,毕竟是朋友介绍来的嘛,可小区的邻居们都对我意见很大,说我把保姆的价格抬上去了。”没想到有一天,这个保姆居然没打招呼,把老人丢下就走了,给了张璇一个措手不及。
此后的保姆大都也让张璇无法放心。“因为老人不跟我们一起住,尽管我一天过去好几趟,但毕竟不能随时在旁边。我父母都老了,脑子也糊涂了,有些保姆给老人吃剩菜、自己吃新炒的菜,照顾老人特别懈怠。”至于给老人准备的营养品、肉蛋奶等,也总是很快就没有了,类似的事情张璇都认了,“我经常安慰自己,让保姆们吃好喝好,她们才能更尽心一点。你把老人交给人家,就得对人家好,在这个问题上是没有商量的。”
但即便这样,还是有几个很奇葩的保姆让人无法接受。“前几年为了照顾父母方便,我在自家旁边给父母买了个房子。因为是新房子,所以家里面的厨具、灶具、电器都是新置的,新来的保姆一个多月后就给我打电话说她不干了,我当时也没在意。等我请了假赶过去照顾父母的时候,才发现家里的菜刀、剪子、屉布、勺子、筷子甚至电饼铛都不翼而飞了。”
张璇说,那些年她最常去的就是家政公司,可是跑了一段时间后,她也灰心了。“去家政公司一看,在那等着找工作的我几乎都用过了,就是这种水平的保姆还都供不应求,让人怎么能不灰心?!”
【实地求证】
保姆工资翻番 APP预约有隐患
保姆对工作越来越挑剔
照顾老人的保姆为什么会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某家政公司的一名资深从业者告诉记者:“素质相对高一点的都当月嫂或者育儿嫂去了,干不了这两样的才不得不去照顾老人。”记者也了解到,在一般的家政公司,照顾老人的保姆多数月工资在2500元到3500元之间,每天24小时工作,且以住家保姆居多。如果老人不能自理,工资会上调到每月3800元或者以上,但是很少有高于4000元的。某家政负责人彭姐说,如果老人生活不能自理,需要他人把屎把尿,3800元一个月是肯定要的,如果不需要照顾老人大小便,就可以便宜点。“老人的家属总是觉得保姆工资过高,但是,你和月嫂或者育儿嫂的工资对比一下,就知道照顾老人的保姆工资水平确实不高了。”
另一位家政员聂小姐介绍说,在他们公司里,很多外地过来找工作机会的中年人实在没有办法才选择去照顾老人,有人甚至表示即使照顾老人的月工资比当育儿嫂工资还高也不接照顾老人的活。“带小孩和照看老人,这两份工作给人带来的心理感受完全没法比,带小孩每天多高兴啊,看着孩子天真无邪的笑容,自己心情都舒畅些。而照顾老人,你的心情完全不同。再说了,现在哪家不是把孩子当宝贝,育儿嫂和月嫂带孩子的时候,还有孩子的父母、爷爷奶奶一堆人随时给帮忙,哪家不是高看月嫂一眼?可是你看哪家能特别尊重帮你照看老人的保姆,差距是明摆着的。”
APP预约家政存在隐忧
记者在走访中还了解到,通过手机APP请保姆正流行。然而记者在体验中却发现,通过手机预约保姆或家政保洁固然方便,但规范程度却良莠不齐,一些家政阿姨上门时甚至无法提供证件,存在着安全隐忧。
记者打开“家政无忧”APP,预约钟点工。目前该APP可提供日常保洁和保姆(长期钟点工)两项服务。钟点工服务的费用为每小时25元,2小时起订。点击“预约”,填好服务地址和时间,页面上很快跳出数十位钟点工阿姨的信息,每个阿姨的姓名、年龄、籍贯、身份证号以及服务次数、用户评价均有公开,但健康证、家政服务上岗证这两块内容却遍寻不着。
记者随机选择了一位张阿姨下了单。到了约定时间,对方如期而至。据张阿姨介绍,自己是广东人,来以前一直在小餐馆当服务员,去年年底在朋友的推荐下,才转投“家政无忧”,干起了帮人做饭搞卫生等服务,时间不长。
当记者提出想看相关证件时,张阿姨表示无法提供。“报名时,需要提交身份证和健康证,但上岗证,我是加入之后才去考的,现在还没拿到。”
当下,本地保姆最受欢迎
相对于大部分雇主“临时抱佛脚”寻找家政人员,却一时难以如愿的情况,记者发现,不少家政公司和雇主也相应积累了一些经验。如多打温情牌,尽量选本地保姆,完善员工福利等,尽量让保姆们干得时间长些。
市民岑先生告诉记者:“我身边的朋友找保姆都喜欢找广东的,知根知底,做的饭菜也合胃口。平常保姆家里有什么事回家也很近,不像有些外地保姆,家里有事一走就一个星期。现在保姆不好找,我们一般都早出晚归,有个外地人在家心里多少会有点犯嘀咕,本地保姆就好些,保姆家里情况都了解,用着也放心。”
据了解,为了留住本地家政人员,广州市许多家政公司也在不断完善福利和人性化管理。
【市民心声】
找保姆比找对象还难
■保姆心声
宁愿带小孩也不愿侍候老人
保姆为何不愿意干侍候老人的活儿?采访中,来自湖南的保姆李小姐告诉记者,侍候老人责任太大,老人稍有点磕磕碰碰,子女们都不满意。尤其是一些卧床不起的老人,每天吃喝拉撒都在床上,一时一刻也离不开人,接这样的活儿特别“拴人”。若是干普通家务活儿,每天还能出去买买菜,照顾老人离不开家。看到照顾小孩的同事不但工资高,而且还被雇主哄着,心理落差别提有多大了!
保姆陈阿姨也说:“老人脾气古怪,事也多,生病后更是十分挑剔,饭凉了点不行,水热了点不行,与老人根本没有话题可以交流,感觉在雇主家很憋屈,所以最不愿接这类活儿。在保姆中流传着一句话:宁可洗衣做饭带孩子也不侍候70岁的老人。因此,除非实在找不到工作,家里紧逼着用钱,否则,我们一般都不接侍候老人的活儿。”
雇主心声
一颗不把雇主当外人的心
郑先生是一名外企高管,家里前前后后请过六个保姆,都不是很合适,他说有些保姆不愿意住家,愿意住家的保姆又常常因为素质过低而被解雇,“家政行业的人员比较复杂,素质也参差不齐,我以前雇佣保姆主要是做家务和照顾小孩,现在还希望她们能照顾老人,所以一直想找文化程度相对较高而且有耐性、有爱心的保姆,能真诚、和谐地和我们相处。”郑先生希望能与保姆像一家人一样,打破雇佣的壁垒。
与郑先生有同样心声的还有洪女士,洪女士是一名教师,对保姆的要求是拥有一定的职业技能,有职业道德。“我觉得这一点是目前家政市场相对稀缺的,许多保姆都自我‘划清’与雇主之间的关系,很多纠纷也是源于这种心理。如果保姆能把雇主当家人,真诚地照顾我们家里的老人和小孩,我们肯定不会亏待她的。”
【各抒己见】
怎样从根本上解决“找保姆难”
可向职业化要出路
广州某重点高校李副教授表示,面对找保姆难的局面,可考虑“向职业化要出路”。“‘找保姆难’问题出现的深层原因是缺乏职业化管理,不成熟、不规范的管理导致保姆出现紧缺的现状。一方面,很多市民不是通过家政公司来找保姆。他们有的是通过亲戚、朋友等关系介绍的,有的原本是通过家政公司找的保姆,但几个月到期后,保姆和雇主之间达成协议,私底下继续保持雇佣关系,这种不正规的‘雇佣关系’令保姆可以‘说走就走’甚至‘不说就走’。另一方面,即使市民是通过家政公司来找保姆,但不规范的管理也会使一些保姆缺乏责任心。如果家政公司实行雇佣制而不是只作为中介,让保姆成为公司雇员而不是自由行为,那么保姆就会受到工作规章的约束,她们擅自离岗的问题就能有所缓解。而且‘职业化管理’还能给保姆群体带来收益上的好处,例如节日期间的薪酬结算标准与其他行业保持一致,对她们来说也是一种保障。不过要让保姆全部走上职业化管理,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提高保姆职业素质
广州某公立大学汤老师则认为,目前一些从事保姆行业的人员职业素质不高也是出现“找保姆难”的一个原因。“如果保姆群体能通过培训来提高自身的职业含金量,比如能够做很多美味的饭菜,能够专业地照顾老人和小孩等,她们就更容易令雇主满意。如果每一个保姆都能有足够的技能和素质,那么任何一个保姆都可能适应任何家庭的需要,雇主的满意度上升,保姆的幸福感提高,她们频繁‘跳槽’的现象或许就会减少。”
汤老师还认为,政府有关部门应该加强对家政服务业的管理,“引导、培养适合从事家政业的人员加入到家政服务业中,规范家政市场管理,让保姆成为公司雇员,和其他行业的员工享受相同的待遇,才能更好地解决‘找保姆难’问题。”
权威声音
双方最好签订劳务合同
(广东天旗律师事务所主任律师 刘开正)
我认为,保姆与雇主之间是劳务关系,在没有确定劳务关系之前,最重要的就是签好合同,这份合同是由双方共同协商而定的,也是将来双方发生纠纷时的书面依据。所以,签订劳务合同是对劳务双方的一种利益保障,这份合同越详细越好,比如,家政人员工作的范畴、时间、费用等等。有些保姆宁愿带小孩、做家务,也不要照顾老人;有些保姆不愿意在节假日照顾老人……这些都要在合同里有所体现。因为,劳动仲裁委员会一般不受理家政纠纷,当家政人员与雇主发生冲突时,可依据合同走法律程序。
至于由谁来赔偿的问题,必须视具体情况而定。如果雇主是通过家政公司聘请的保姆,并且劳务合同是与家政公司签订的,那么,当保姆与雇主发生纠纷时,家政公司需承担连带责任。如果劳务合同是直接与保姆签订的,依据合同分清责任。
雇主在找寻保姆之前,就应当根据自身需要确定标准,明确与家政公司以及保姆之间的法律关系。万一发生纠纷,雇主也要冷静、理智地处理。
便宜的乡下保姆已不复存在
(广东时事评论员 一鸣)
素质高的保姆越来越难找,主要有两大原因。其一,老人需要的保姆越来越多,因为中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其二,雇主付的工资与保姆的预期工资差距大。雇主想三四千块钱就能请到一个保姆,而保姆心里的预期工资会更高。专门帮忙带孩子、照顾孕妇的一些月嫂每月能拿到七八千甚至上万,但专门护理老人的保姆却只能拿三四千元,保姆对于这种差距心理会不平衡。
要想改善这种情况,有两种办法。首先,更早地做经济上的准备。其次,换一种思路。正规的养老院也是老人家的好去处。政府应提供更多价格合适的高水准的养老院,来满足数量越来越庞大的老人需求。老人和其子女都要在经济和心理上做好准备,以很少钱就能请到年轻的乡下保姆的日子已经过去了。
小结
他们也需要社会和人们的关心
将心比心,家政服务员同样也需要社会和人们的关心。因此,要想彻底化解由人口老龄化与城市生活日益紧张化所导致的“保姆荒”,仅靠雇主与保姆之间的换位思考,还很不够。毕竟,这就需要社会的全方位、多角度、多渠道努力,比如通过市场博弈的方式,稳步提高保姆的工资标准;通过管理的手段,使保姆行业尽快规范化、法制化、专业化;通过由政府部门提供免费培训、帮助家政人员办理意外伤害保险、对从事家政保姆行业的本地下岗失业人员给予政府补贴等形式,促使市民中的低收入群体转变思想观念,扩大保姆的稳定来源等。
文/钟紫燕 黄雪莹 张孟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