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只爱圣保罗的女生
- 来源:汽车测试报告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师生恋,圣保罗,校风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10-11 17:56
我念的中学在港岛,是男校,一个女生都没有,但女老师却好像特别多。没试过幻想师生恋,因为有其他同学想过,我不会学他们,尤其是幻想这回事,我更要原创。幻想跟附近女校的女生呢?一来太顺理成章,了无新意;二来,对附近女校的女生没什么好感。记忆中以前学校旁边是明爱的女子宿舍,在我眼中那些女孩子都是大人,而且好像都阴阳怪气的。想独立生活很正常,但走去住女生宿舍,好像刻意要避开男人似的。距我们学校最近的女校其实是明爱的商科学院,好像又是清一色女生,读的都是秘书课程,学速写学簿记。以前我已经觉得学速写是很笨的一回事。
学烹饪还有点用,速写已经变成史前文字,没人用的了。以前圣心女校也在坚道,圣心的女孩子好像个个成绩都好,跟她们交往要先上补习班,又或者陪她们上补习班。拍拖的时候就是做功课,我就是不想做功课才想拍拖嘛。多走几步,便是圣玛嘉烈女校,那里的女孩子还算正常,不过好像没多少个喜欢念书。她们好像喜欢运动健将多一点,可惜当时我的强项是金庸和芥川龙之介的小说。再多走几步就是真光,她们未必个个都是道姑,但就几乎肯定十个有九个都穿了四条打底裤。相信我,你不会想跟穿四条打底裤的女生交往。后来附近有一间叫显辉的男女校,我姐也念过。这间好一点,她们只穿一条正常的内裤,而且校服裙几乎透明,内裤上的花纹都清晰可见。这样人见人爱的女生,要懂抽烟和打架的男生才有资格追求。附近还有一间叫Royden的国际学校,这间更厉害,女生好像都没穿内裤,要懂吸毒和一个打十个的才可以追求得了。再远一点还有英华女校和圣士提反女子中学。去到那一边就要跟英皇书院和圣保罗男校的男生竞争,自问德智体美都没一样优胜过别人,而且猛虎不及地头虫。去水街找威灵顿的女生?别说那里的男生个个凶神恶煞,据说当年那里的训导主任都是空手道高手。活够了吗?
我的初恋女友是念坚尼地道的圣方济各书院的,未结识她之前我根本不知道有这间女校存在。之前我心目中的美丽女校,都在铜锣湾。其实只有一间,就是St.Paul’sConvent。那条格子裙那双黑白皮鞋,简直是校服中的香奈儿。当年就是有所谓名校有所谓贵族学校。我校的校服是白衫白裤,走近她们的校舍我都觉得寒酸失礼,但就是神推鬼使,我第一个暗恋的女生就是来自这间St.Paul’s Convent。昔日高士威道运动场每年会举行明爱卖物会,我去到其中一个摊位,也不记得那个摊位是卖什么或玩什么游戏的了,总之就是被那里一位女生迷住。我当然不知道她的名字,但也走过去点了一首歌送给她(当日是有点歌这个摊位,可不记得自己说了什么胡言乱语),点了《You’re my Everything》,疯了一样。现在这样写出来,都差点想吐。之后每天到铜锣湾电车总站等她放学(因为等了几天,终于有一天看到她去电车总站坐电车),也不知等了多少天。然后有一天,忽然觉得自己很傻,根本是没结果的,我根本不会有胆上前结识她。也不知过了多久,终于没再等了。后来不知从何知道,她念中四,我当时念中二,简直不自量力。
可惜,自此我就中了St.Paul的魔咒。第二个让我傻傻的等的也是St.Paul’s的女生,不过这次就换成St.Paul’sCo-ed。之后又暗恋过另一个,又是St.Paul’s,来自跑马地的St.Paul’s Secondary。圣保罗男女的女生都像大家闺秀,在家里也会穿旗袍似的。St.Paul’s Sec的也书香世代,但活泼好动。St.Paul’s Con的就不只活泼好动,还时髦新潮。我不喜欢Marymount(前身也叫玛利诺)的女生,她们也时髦新潮,不过眼睛就生在头顶。St.Paul’sCon的会去最时髦的路边面摊,Marymount的就只会去最新潮的日式拉面店。跟St.Paul’s Secondary的可以去当年的Lee Garden酒店(去喝咖啡罢了,别多想),跟St.Paul’s Con的可以去丽晶,跟Marymount的就一定要去半岛,跟St.Paul’s Co-ed的即使坐大排档也好像去了半岛。因为认识有限,所以念念不忘的女生都全部来自St.Paul。当年的庇利罗士也很出名,不过好像每一个都是准大学生,没空招呼我这种半坏不乖的穷学生。如果说真光女子保守,宝血的女生就更像道姑,而且每一个都懂峨嵋剑法。走近她们都得死,讨她们便宜更要死十次,讨完便宜还负心的话就肯定死一百次。
不敢跨区到西营盘追女生,但就敢到铜锣湾跑马地痴痴地等,原来爱情(虽然是暗恋)真的盲目。不过更关键的是我到高中都完全不念书,一点也不努力,成绩差劲,烂命一条,怕什么?其实当年我一个女生都没结识到,以上所有形容描述都只是我当年的印象,胡思乱想出来,并不是真的,所以可能是读Marymount的才真的懂峨嵋剑法也说不定。近日偶尔跟品牌公关聊到这个话题,才发现原来当年我朝思梦想希望结识到的名校女生,现在统统都结识到了。有来自St.Paul’s Con的,有来自庇利罗士的,有来自宝血的,甚至连读赤柱圣士提反的都有,实在太开心了。当年其实不一定名校或贵族学校,就是私校呀烂学校呀都各有自己的特色,风格明显,这大概就是所谓的校风吧。以前就是有校风这回事,现在竞争激烈,每一间都争取成为大学入学率最高的书院,每一间都想出产几个状元,家家都变得差不多一模一样。我怀念以前每一间学校都有不同校风的岁月。以前不会鼓励朋友送子女去读国际学校,现在我会叫他们送囝囝囡囡去英国念书好了,越早越好。想孩子有独立个性?那就得远走高飞。还没戒奶的,到那边再喂吧。
佘宗明 《Ming Watch明表》杂志出版人及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