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在普陀

  • 来源:旅游会展
  • 关键字:普陀,旅游,微信
  • 发布时间:2015-10-26 17:49

  普陀山,与山西五台山、四川峨眉山、安徽九华山称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是观世音菩萨教化众生的道场,其秀丽的自然景观与悠久的佛教文化交相呼应,是名扬中外的“海天佛国”。普陀山四面环海,风光旖旎,被誉为“第一人间清净地”。山石林木、寺塔崖刻、梵音涛声……皆充满佛国的神秘色彩。在普陀山上,普济、法雨、慧济三大寺是现今保存的二十多所寺庵中最大的。此外,在山海相接处更有许多石洞胜景,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数潮音洞和梵音洞。普陀十二景更是给人以无限遐想,更咏颂着动人的传说。

  9月,一场以看晚报游浙江“诗画浙江·微你而来”为主题的中国旅游微信联盟浙江大采风拉开序幕,一次48小时的浙江山水风情深度体验游正式上演。被誉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的普陀山就是我们此行的目的地。

  对于普陀山,我们并不陌生。无论是从影视剧还是现实生活中,我所知晓的普陀山都是佛教的圣地,这里有着佛教人信仰的观世音菩萨,而去普陀山朝拜观音菩萨,应该是许多人的愿望。

  一

  在普陀山,南海观音是其全新的人文景观,是“海天佛国”的象征。普陀山南海观音坐落于双峰山南端的观音跳山岗上。观音像面海而立,慈祥而又神圣。此处势随峰起,秀林葱郁,气顺脉畅,碧波荡漾。佛像采用新型仿金铜精铸,立像台座三层,总高33米,其中佛像18米,莲台2米,台基13米,台基面积为5500平方米。左手持法轮,右手施大无畏印,为渔民出海捕渔保驾护航。

  功德厅下层悬挂着大型木雕壁画群,栩栩如生地再现了发生在普陀山的“短姑古迹”、“二龟听法”、“飞沙填海”及“蓝公护法”等传奇故事。更有普陀山十二景中的“朝阳涌日”和“莲池夜月”的精美浮雕。上层供奉有500尊妙相各异的紫铜观音宝像,其所陈列的工艺品,充分体现了普陀山佛教文化的博大精深。

  二

  “白莲台上弥陀佛,紫竹林中观世音”。紫竹林位于百步沙南、潮音洞西,紧邻不肯去观音庙,面朝大海,立在门口,遥望莲花洋与天际相接处,与洛迦山隔海相望。

  紫竹林禅院并非只因庙宇内外遍地紫色竹子而得名。紫竹林所在的梅檀岭,山中岩石呈紫红色,剖视,皆为柏树叶、竹叶状花纹,故称紫竹石,此石为一亿六千年前,火山喷发与河流混合而成。紫竹林得名缘起于此石。五代后梁贞明二年。日僧慧锷从五台山请得观音像,归国途中在此遇风受阻,建“不肯去观音院”于紫竹林中。

  相传,日本僧人慧锷从五台山奉观世音菩萨像回国,船经普陀山洋面受阻,以为菩萨不愿东去,便靠岸留下佛像,由当地渔民供奉,在潮音洞旁边,造起了一座小庵堂,称为“不肯去观音院”,是为普陀开山供佛之始。清康有为有诗曰:“观音过此不肯去,海上神山涌菩萨”。

  如今,古庵早已废旧。经历过重建、扩建后,院前有大士桥、光明池等多次精致的景点。而在普陀山历次兴衰中,“不肯去观音院”始终屹立于此,见证着历史的变革。

  三

  告别紫竹林,我们来到了普济寺。普济禅寺是全山219座寺院中最大的寺院,是山中供奉观音大士的主刹。普济寺又称前寺,是普陀山最古老的寺院,也是普陀山第一大寺院,一切重大的佛舜活动皆在此举行。整个寺庙修筑在山势比较宽阔、平坦的地带。寺前的池水为山泉所积,池中莲蓬满结。尽管已到9月,依旧荷香袭人,这也是普陀山十二景之一的“莲池夜月”。寺院宏伟的琳宫梵宇与寺前的石牌坊、莲花池、多宝塔、八角亭、瑶池桥等美丽的景致相互映衬,构成一幅绚丽多彩的天然图画,是览胜朝拜者的必到之处。

  石牌坊是一座四柱三门的牌坊,高近20米,柱上横楣雕刻着精致的云纹与石葫芦。坊内北侧,有一石碑,书刻着“文武官员军民人等到此下马”。相传,这是皇帝立下的圣旨,过去官吏到此,文官下轿,武官下马,以示对观音大士的崇敬。

  它位于普济寺正山门前的御碑亭,建于雍正9年,上盖黄色琉璃瓦,金碧辉煌。内竖汉白玉玉碑,高3米,宽1.5米,碑顶刻蟠龙,这是普陀山现存碑石中制作规格最高,石质最好的一块。

  在普济寺,除了“莲池夜月”,另一备受瞩目的就是“宝塔闻钟”。多宝塔建于元顺帝元统二年(公元1335),是当时宝陀观音寺主持孚中禅师向诸王太子宣让王募资修建的,因此又叫“太子塔”。石塔为方形五层,高32米,有台无檐,全部用太湖石砌成。塔基平台四周雕饰着龙头,张口作吐水状;第二层为蟠龙绕住,柱子的头部装饰着莲花,龙的体态雄健修长,形象生动;除基座外,每层塔的四面均设有壶式佛龛,里面雕刻着全伽趺坐式佛像,其中,观音菩萨像为毗卢观音形象,神态祥和,给人以慈善之感。顶层四角饰有蕉叶山花,塔刹为仰莲宝瓶,极具元代佛塔的建筑风格。每到凌晨,站在海印池的桥头,看着池中倒映的塔影,听着普济寺的晨钟,颇能启人遐想、发人幽思。这就是普陀十二景之一的“宝塔闻钟”的由来。

  普陀山文化活动

  普陀山南海观音文化节(每年11月)

  普陀山南海观音文化节是舟山三大旅游节庆之一,以普陀山深厚的观音文化底蕴为依托,以弘扬观音文化、打造文化名山为内涵的佛教旅游盛会。期间有大型法会、佛教音乐会、众信朝圣、莲花灯会、文化研讨会、佛教文化旅游品展览会等一系列活动,吸引众多海内外观音弟子、佛教信徒、香客游客聚缘“佛国”。

  普陀山观音香会节

  (农历二月十九、六月十九、九月十九日)

  普陀山观音香会节又称“普陀山三大香会期”,每年农历二月十九、六月十九、九月十九为观音生日、得道、出家三大香会。此时普陀盛况空前,从普济寺的中门到佛顶山,香客如涌;从法雨寺的九龙殿到千级石阶的香云山径,信徒礼膜参拜,一步一跪拾级而上,虔诚之至,令人感悟。1997年农历九月廿九,南海观音露天铜像建成,此日乌云密布,妙善大和尚宣布铜像开光时,刹那间天门洞开,阳光普照,令海内外信徒无不倾服。

  “普陀山之春”旅游节

  (每年3月)

  “之春”是融群众娱乐、游客参与为一体的互动性大型旅游娱乐文化活动。于1990年首创,每年举办一届。其内容丰富多彩,包括声乐、舞蹈、戏剧、书画、摄影、灯谜、幸运抽奖、佛国茶道、旅游义工活动等,是普陀山继观音文化节、香会节之后的又一旅游盛会。

  编辑/谢莹莹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