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个摄像头记录一间医院的医患百态
由东方卫视和恒顿传媒联合制作的大型医疗急救纪实节目《急诊室故事》第二季不仅延续了第一季口碑上的良好势头,引来点赞无数,收视上也获得了大丰收。在前几期的节目中,“当你老了”、“带你回家”等主题除了引发了不少荧屏催泪效果,更让不少人好奇,急诊室里的每一个24小时,是否都像30分钟的节目那样撼动人心。
命悬一线 急诊室里的生死救援
感动回归 记录摄像头下的医患百态
第一季的《急诊室故事》曾给全国的电视观众留下了许多的感动与记忆。“真实记录了老百姓的生活,真挚感人!”,“与一些医疗爱情剧相比,我还是愿意看这种接地气、真实、能让人看到社会百态人间善恶生活美丑的纪实节目!”据悉,这一季的节目依然在拥有上海最大急诊楼的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拍摄,在延续第一季百分百纪实拍摄手法的同时,制作标准大幅度升级,带给观众更为清晰的收视体验。本季节目每一期都将围绕着一个主题展开,让希望看到“急诊室里的摄像头拍到了什么”的电视观众,在一个个真实案例中,收获对医患关系的一份理解和人间温情的心灵感动。
首期节目就以“生死攸关”为主题,展现了医疗急救中的“生死时速”:工人刘东峰不慎被钢筋扎穿腹腔,年轻厨师被诊断为自发性脑出血,在千钧一发的危急时刻,急诊室的医生以专业迅速的诊治,让患者一步步远离那条生死红线。生死攸关,谁都可迟疑,而医生则必须尽可能迅速和冷静地做出准确判断进行急救。
荧屏催泪 空巢老人重度昏迷不见子女踪影
孝子相伴 有母亲的地方才是家
本季节目中最为感人的当属第二集的“当你老了”主题,更是引起了不少观众对于空巢老人的关注。节目中,没有子女陪伴老人呼唤着昏迷中的老伴小名,却始终得不到回应。子女不在身边,老人只能和急诊室的陌生人倾诉,宁愿躺在病床上的是自己。而另一位被送来急诊室的九旬老人却有着完全不同的境遇,儿子时时相伴,喂着母亲吃饭,还不忘偶尔逗母亲开心。
93岁张红宝老人疑似心梗,被送进抢救室,在焦急的等待过程中,病人的儿子陈德超叮嘱着医护人员,多多照顾母亲。走出重症监护室,陈德超听不到母亲在病床上的呼唤,只能在门口来回踱步。到了吃饭时间,终于能陪伴在母亲身边,儿子一边喂着老母亲吃饭,问着烫不烫,一边告诉母亲自己会在门外守候,让她安心。给母亲加了被子,看见母亲精神还不错,陈德超还会跟母亲开几句玩笑,让她尽情“使唤”医护人员,“会哭的孩子有奶喝!晚上要小便的话,叫的响一点!医生护士会来照顾你的!”经过长时间的等待,最终检查结果出来了。“有母亲在的家,才是真正的家”,陈德超原本决意要延续母亲生命,而医生考虑到病人年龄过大,建议保守治疗。对着镜头,陈德超透露,其实病床上的母亲,并不知道自己的病重,她躺在病床上,发出了很大的笑声,牙齿都快脱落光的她此刻却挂着满满的笑容。无论接下来去的路要怎么走,最重要的是身边有儿子悉心照顾的张红宝此刻是幸福的。
比起儿子承欢膝下的张红宝,另一对79岁的空巢老人则显得有些孤独。患有脑梗的妻子在抢救过程中一直处于昏迷的状态,老先生一直呼唤着她的小名,试图让她安心:“我在这里!”、“你不要害怕,我会照顾你的!”只可惜,老先生却得不到老伴的回应。“我这老毛老病的,到时一定走在你前面,到时候你别哭哦。到时候你就在儿子那住吧。”重症监护室外,老先生与旁人诉说起自己与老伴的对话,想起还在做检查的老伴,止不住地叹气:“病生在我身上多好啊。”然而检查结果并不理想:全身血管的老化,妻子的昏迷也可能进一步加重。此刻,老先生最想知道的是,妻子究竟还能活多久?医生给出的回答是,恐怕时日不多,做好最坏的打算。在医院陪着老伴,怕自己也会垮,但是万一不在医院相陪,又深怕见不上亲人最后一面。老先生看到急诊室里插满管子的妻子,眼中闪烁着泪光。然而,节目的镜头里,始终,没有出现这对空巢老人子女的身影。
一个是儿子时刻相伴,尽显孝心;另一个,则只有老伴相依为命,两个病人处境的鲜明对比,让人鼻酸落泪。两相比较,是否有子女相伴的老人,晚年生活截然不同,催人泪下、令人唏嘘。“社会上的空巢老人越来越多,出现在急诊室里的只是一小部分。”长期在医院里取材的节目组工作人员感触颇深,“老太太和他老伴只是一个缩影,希望能够通过镜头、通过老太太的例子,唤起大家对空巢老人的关怀,这也是我们将节目主题定为‘空巢老人’的主要原因。”随着第一代独生子女都在外打拼,他们的父母陆续进入老年,空巢老人的现象日益加剧,2015年,空巢老人占老年人总数的一半。改善这一现象不仅需要依靠子女给予老人更多的关怀,也需要于社会化的力量。
工作人员感佩:身处悲伤中,仍心怀大爱
医护人员动容:患难的相守,善意的伪装
急诊室,这个最贴近死亡的地方,每天都上演着一场场“生死时速”。绝处逢生的狂喜、回天乏术的悲恸、生死未卜的无措、性命相托的信任……人世间最澎湃的情感被98个国际领先的远程遥控固定摄像头一一捕捉下来,让不少观众感动落泪。事实上,这些镜头背后每天都在上演的故事,也感动着参与其中每一分子。节目组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现场的全程参与,让她对每一个患者背后的故事有了更多的了解,也更受触动。
而对于医生来说,生死离别每天都会上演,但他们依然会为了病人与家属之间的不离不弃而感动。在医院里,有一个谎言几乎每天都在上演,那就是“家属瞒着患者病情,而患者明明知道却假装不知道”,这些“善意的伪装”也让医生动容。摄像机的镜头却如同一台显微镜,让那些平时隐匿在内心深处的情感,在生死一线之间爆发的片刻捕捉下来,并搬上荧屏,尽管观众并非故事的亲历者,但这些也许曾在自己或身边的人身上发生过的故事,仍旧能让他们感受到“生命有痛”,幸而“人间有情”。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