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军人曾参与诺曼底登陆 海战中帮助击沉德国巨舰

  • 来源:广东电视周报
  • 关键字:中国军人,诺曼底登陆,海战
  • 发布时间:2015-12-25 11:10

  1944年6月6日,盟军在法国诺曼底海滩发动大规模登陆作战,经过十天激战,盟军终于突破了纳粹德国的“大西洋壁垒”,成功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罕为人知的是,共有20余名名中国海军军人参加了诺曼底登陆战役。他们是当时中国海军青年军官中的佼佼者,在英国格林尼治海军学院接受了系统的训练。卢东阁、郭成森两位军官,在登陆战中遇到了一艘“像一座山一样漂浮在海面上”的德国巨舰,经过多轮轰击,才“击倒”了这个“泰坦巨人”。

  西海取经

  1942年,反法西斯战争最艰难的时刻,一批中国军官却在大西南的崇山峻岭中开始讨论怎样重建海军。抗战初期,弱小的中国海军所有舰只加在一起,吨位还不如日本一艘航空母舰。开战之初,中央海军殒于长江,东北海军自沉青岛,广东海军泪洒珠江,中国海军主力的九艘巡洋舰全部被击沉。但是,中国海军不可能屈服,仍以布雷和岸炮为武器,依托长江珠江与日军鏖战。

  中国的海军学校被迫从马尾、青岛和黄埔内迁,落户贵州桐梓。战况艰难,但中国人对胜利充满信心。1942年,如何在战后“重建海军”就成为一个课题。当时,中国几乎成了“内陆国家”,军舰不足十艘。但是,我们还有海军军官,有人才就有希望。海军派出人员赴盟国参战学习。最初,中国方面尝试的是派遣年轻留学生前往欧美海军学校学习,但不久后改弦更张。中国海军驻盟军总部联络官曾万里等建议派遣更有经验的中生代军人前去,在学习的基础上登舰参战实习,积累实战阅历,这样回国后马上独当一面。这样的意见得到了军委会的支持,英国方面对于接受中国海军实习军官表现出兴趣。

  英国已经意识到,战后美国和苏联必将崛起,英国希望通过对中国海军的影响力,在远东获得一席之地。同时,英国海军在战争初期就损失很大,急需基层军官。事实上,中国海军除了派出军官,还有一批水手在英军护航舰队中工作,许多人在反法西斯战争中客死他乡。

  从喜马拉雅到大不列颠

  1943年6月,经过层层考试选拔出的第一批共计24名中国海军学员,在海军上校周宪章带队下,乘飞机飞越喜马拉雅山,再经印度转运输舰辗转前往英国,开始了留学和参战的生涯。他们的名字是:黄廷鑫、卢东阁、王显琼、郭成森、林炳尧、牟秉钊、白树绵、姜瑜、葛敦华、熊德树、聂齐桐、吴桂文、谢立和、邹坚、楚虞璋、汪齐、王安人、周宏烈、吴家训、钱诗麒、吴贵荣、吴方瑞、张家瑾、晏海波,加上领队周宪章共计25人。运载中国海军学员的护航运输队在地中海遭到了德国潜艇的袭击,这让中国海军开了眼。担任护航的英国海军两艘驱逐舰配合默契,一艘用声呐搜索,另一艘投掷深水炸弹。最终,德国潜艇铩羽而归。

  10月,中国学员到达英国,随即开始了在格林尼治海军学院的学习生活。他们的第一堂课与战术无关——重温海军礼仪。这让在战争中一度窘迫得只能穿陆军军服的海军学员们激动不已。黄廷鑫回忆,他们“还有一个重要的学习内容是强化英语的听说能力”“带队的一个英国海军少校,他不厌其烦地对我们解说英国海军各种场合中的礼节与规定,要求我们在英国能够像英国海军军官一样行事。”

  在进行了英语强化与基础科目复习之后,24名中国学员被分成两组。由张家瑾、晏海波、吴方瑞、吴贵荣组成轮机科学习班,留在格林尼治继续学习,其余中国学员则组成“中国班”,开赴查塔姆炮校,学习枪炮、航海等技术。经过一个月的持枪操练后,他们以两人为一组,分别登上不同舰只参战实习。1944年3月,这批学员完成课程,被授予少尉军衔。值得注意的是,其中楚虞璋和谢立和,黄廷鑫和葛敦华,熊德树和邹坚这三组人员,都安排在航空母舰上实习,显示了中国海军对战后重建规划的雄心。

  登陆诺曼底

  在一些实战训练后,年轻的中国海军军官们随舰参加了诺曼底登陆。1944年6月2日晚,黄廷鑫所在的“搜索者”号轻型航母悄悄出港,而以往都是在白天训练,这让黄廷鑫感到“这次出港有点非同寻常”。他后来回忆,“虽然种种迹象显示,盟军的反攻已经临近,但我当时仍然不知道。‘搜索者’号此次执行的任务,正是后来举世闻名的诺曼底登陆战役的一个组成部分。”“搜索者”号的任务是外围反潜,以防德军潜艇威胁登陆行动。

  相比之下,郭成森对诺曼底登陆的记忆更富传奇色彩。他当时和卢东阁在“肯特”号巡洋舰上分任一、二号主炮塔副炮长。“肯特”号负责火力支援,炮击海岸。郭成森“先后指挥舰艇炮兵发射炮弹数千发,摧毁了德军大量的岸防设施,为登陆部队撕开了一个大口子。在布雷封锁作战中,他还指挥炮兵击沉了一艘德军大型救生船和四艘运输船”。

  卢东阁回忆,“当时的战斗场面非常壮观、惨烈。周围全是舰艇,大大小小、各种用途的军舰简直是挤在一起,炸弹在舰艇周围爆炸掀起的水柱比舰桥还高。炮声震耳欲聋,连周围的人说话都听不见。盟军舰队在进攻时遇到了一艘巨大的德国军舰,比‘肯特’号大好多,就像一座山一样漂浮在海面上。‘肯特’号军舰与其他的盟军军舰一起围攻,用了很多炮弹才把它击沉。”盟军最终以强大实力,取得了登陆的成功。

  幸运的是,参加诺曼底登陆的21名中国军人无一人伤亡,并在1946年2月经香港回国。1949年,郭成森、卢东阁、黄廷鑫领导了“长治”舰起义,后在解放军中任职。2006年,法国驻上海总领事,代表法国政府向时年88岁的黄廷鑫颁发了法国最高级别的荣誉勋章——“荣誉勋位骑士勋章”,以表示对所有参加过诺曼底登陆战役的中国军人的谢意。(综合)

  延伸阅读

  大洋彼岸的华人英雄

  1944年6月6日,20岁的华裔美国军人黄君裕参加了诺曼底登陆,登陆美军伤亡最惨重的奥马哈海滩,当时全团187人,仅剩他一人;随后,黄君裕又转战法国、德国,参加了美国二战历史上历时最久的一场战役——徐特根森林战役,成为第一批进入德国的美国士兵之一。当他从欧洲战场回到纽约时,正是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日。

  据统计,在二战期间,美国大约有两万多名华人入伍,作为美国军人加入反法西斯战争。当时华人人口仅占美国人口的千分之一,然而每五位华人之中,就有一位去参战。与日裔美军第442步兵团不同的是,这些华裔美国军人分散在各个部队。然而,由于那个年代美国正在排华,这些华裔军人的故事鲜为人知,他们也一直未能得到应有的荣誉,甚至黄君裕这位战斗英雄,也是在65年之后才收到他的勋章。(来源:腾讯文化)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