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理研究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自卑心理。这主要是因为年纪增大,身体逐步衰老,导致生活能力下降、适应环境的能力变差而引起的,尤其那些身患疾病的老人更容易觉得生活无望,变得郁郁寡欢。面对这种情况应该如何处理呢?心理专家表示:老年人要面对真实的自己,出现自卑心理之后,应当及时做好心理调节,有必要时去看心理门诊,以免心病拖累身体,或者导致身心健康的恶性循环。
老人自卑心理的表现
老年人形成自卑心理后,往往从怀疑自己的能力到不能表现自己的能力,从而怯于与人交往到孤独地自我封闭。本来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目标,也会认为“我不行”而放弃追求。他们看不到人生的光华和希望,领略不到生活的乐趣,也不敢去憧憬那美好的明天,觉得人生就此止步,这是很危险的心理状态。
自卑心理如何自我调节?
1.用乐观的态度对待自己。
人步入中老年丝毫没有自卑的理由,只要尽力而为就会博得众人的理解与尊重。乐观地对待一切,当一切病魔甚至癌症向您挑战时,就要像对待敌人那样,要有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并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它,事实证明,积极的乐观主义,犹如精神原子弹,对疾病有巨大的威慑力量。
2.遇事无争,修养心境。
人到老年,不必和青壮年相比,遇事应避让无争,“太太平平”地安度晚年,古人说得好“大得必得其寿”,人要有高尚的道德修养,应做到:安心处世,光明磊落、性格豁达,心理宁静,性情豪爽、不与人争强斗胜,不自寻烦恼,更不要为不快之事而大动肝火,终日心平气和,宽厚待人,没有伤逝过去时光的忧虑,心理就能始终泰然自若。
3.丰富生活,老有所乐。
人到了垂暮之年,往往对生活爱好缺乏浓厚的兴趣,加之安排不当,就显得枯燥无味。丰富的生活,对人的健康长寿非常重要。应做到:日常生活要有规律,起居定时,要有良好的习惯,并且要培养起一两项兼备动手能力和精神世界的爱好,如书画、下棋、茶艺、文玩收藏等高雅的艺术,都能让您的身心得到满足,得到更深层次的陶冶。
上述就是对于老年自卑心理的介绍,不管怎样,长期存在自卑的心理,对于自身的健康影响是很大的,所以一定要重视心理调节,自己正常生活。特别是退休之后,更应该转换和提升自己的雄心壮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末年壮心不已”,享受生活乐趣,保持心灵净土的快乐,以达到延年益寿为目标,自然就是一桩人生大事业,有此胸襟,何来自卑!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