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量劫持”亟待法律界定

  • 来源:通信产业报
  • 关键字:流量,互联网,敏感
  • 发布时间:2016-01-19 14:06

  流量这个词最近十分敏感。这不“流量劫持”问题又成为互联网的焦点。前有六家企业发表联合声明,成功将“锅”甩给运营商,后有搜狗与百度就搜索“流量劫持”互撕直至对簿公堂,一时间好不热闹,更是被网友戏称为“流氓报案说遇到了土匪”。

  按度娘的解释,流量劫持就是利用各种恶意软件修改浏览器、锁定主页或不停弹出新窗口,强制用户访问某些网站,从而造成用户流量损失的情形。

  在笔者看来,这一定义需要细化,流量劫持的结果是互联网公司的流量被“打劫”,用户受损的是体验以及所获得信息的安全性。

  在我国,互联网做的就是“流量”生意。通过免费业务获得用户“流量”,再通过其他途径进行商业变现。比如通过安全、浏览器、社交等服务获取流量最终在电商、广告、游戏等业务收获商业回报。所以,表面看来这六家互联网公司代表人民大众向监管部门喊话,但实际想解决的都是自身商业利益受损问题。

  当然,用户诉求与企业利益并不是完全对立的。但是笔者还是有个小疑问,参与声明的互联网企业是不是先把自家浏览器和APP上的劫持行为解决掉。

  移动互联网时代正在从消费互联网向产业互联网蔓延,加强对互联网产品及其体验的保护,就是为互联网行业创新保驾护航。技术发展是一把双刃剑。“流量劫持”中很多技术本身是优化用户体验的重要技术。正如一位业内人士所言,比如做DNS流量优化,应用调度优化,甚至包括CDN的路由设计与调整,都多多少少会改变用户的实际访问需求,目的是改善客户体验。

  因此,如何有效防止技术滥用是“流量劫持”整治的关键。笔者认为,流量劫持整治工作一方面需要有关部门加大对“流量劫持”行为的打击力度,震慑“流量劫持”行为;另一方面,应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更好地界定“流量劫持”行为,精准打击。

  王彦彬 通信产业报(网)编辑/记者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