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电信业务的发展历史,经历了四个阶段,分别是电信(Telecom)、信息服务(Infocom)、信息娱乐(Infotainment)和互联网+(Internet+)。
在第一阶段,运营商采用的是业务、网络和控制一体化的封闭架构,代表业务有电话、电报、传真、智能网业务;到了第二阶段,网业分离,互联网应用大发展,代表业务有万维网、搜索、即时通信、电邮;进入第三阶段,以消费用户为主体、视频业务为特征的三或四重业务捆绑成为运营商业务主流方向,代表业务有IPTV和互联网视频。
目前,运营商正处于从第三阶段向第四阶段跨越的时代,互联网+俨然到来。在这个阶段,以企事业用户为主体、产业互联网应用为特征的新应用蓬勃发展,运营商从单纯的消费类业务提供商向生产型企业转型,为整个行业提供更加丰富的行业应用和新形态应用。
互联网+需要强大的网络支撑
互联网+的众多新应用,需要一个能不断演进的、强大、敏捷、可靠、泛在、开放和安全的网络基础设施来支持,否则将成空中楼阁。
现有网络架构仍是在电话网时代建立的,是以本地电话网为基础、按行政区划构建的联邦式分层分域管理体制。
这种网络架构的弊端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网络刚性,难以改动,无法快速配置资源;网元封闭,设备专用,硬件昂贵,易于被厂家锁定;资源分散,资源不共享,业务难集约;运营联邦,业务集中部署、集约运营、统一服务能力不足。
在互联网时代,上述前提及其一系列建网准则都不复存在或已失效。但不可否认的是,电信网具有的电信级品质和全程全网、多层面的可靠运营保障能力是以生产性和服务性为主的互联网+应用所迫切需要的服务能力,也提升了其应用的层次、跨度和深度。
以SDN/NFV/Cloud为标志的新一代电信网架构为电信网的转型和新生提供了史无前例的机遇,激发了电信网的活力和潜能,使网络能够主动即时地适应互联网+的多样化需要。
基于SDN/NFV的新架构成为网络重构的主线
互联网+时代,基于SDN/NFV的新架构将成为网络重构的主线。以网络控制与转发及网元软硬件双解耦为基本特征的新架构是全局性、革命性的架构重构。
它的意义在于,网络颠覆了沿用上百年的垂直一体化的封闭电信架构,转向开放的水平集成架构;网元颠覆了沿用上百年的软硬件一体化的封闭设备架构,转向软硬件解耦的开放架构;网络走向软化,颠覆了上百年硬件为中心的格局;网络全面IT化,颠覆了网络与IT分离的传统格局。
从组织层面来说,SDN/NFV颠覆了现有分层分域、条块分割的架构;从运营层面来说,颠覆了市场,网络和IT分割的运营传统;从流程上来说,颠覆了运营商的传统生产流程(含采购),从产业链来说,颠覆了运营商和设备商为中心的传统电信产业链架构,转向全开放的ICT产业链架构。
六大要求
互联网+对网络提出了六大要求,分别是大跨度带宽、分钟级开通和调整、低延时、高可靠性、泛在化和分片化。
宽带化是网络发展的永恒主题。从过去几个字的电报和几十个字节的短信到如今几十Mb/s的4K视频,业务速率跨度7个量级;从过去架空明线、双绞线、同轴电缆、微波到如今的光纤到户,带宽扩展了约6个量级;从过去TDM到如今WDM,网络容量扩展了近8个量级。
带宽是一个全程全网问题,涉及国际、网间、骨干/城域/接入/回传和前传,应用层等。节点是物理层瓶颈,运营商网络的分层分域管理体制也将成为宽带网络发展的制约因素。
分钟级开通和调整则需要引入SDN。SDN打破了以硬件为中心的传统封闭网络架构,实现控制与处理解耦,硬件抽象化,利用软件快速编程组网,可望将业务开通时间降低数千倍,从电信网时代的数周级时间变为互联网时代的分钟级时间,实现带宽的快速灵活部署并提供一系列创新业务,如BoD、OVPN等。
在网络的六大性能指标中,延时已经成为性能竞争的高地。这是因为,关键性应用的延时指标要求十分苛刻,例如,车联网和DC容灾的延时要求小于10ms,金融证券的高频交易的延时要求小于1ms。
目前,在长距离端到端延时中,光缆路由的延时占据了绝对主导的地位,色散补偿光纤的延时其次,网络节点设备的延时贡献很小。因此,网络架构的扁平化是减少延时的关键。为了适应互联网+的发展,未来网络必须减少层级,减少路由绕接等。
高可靠性同样也是网络的基本特征。与现有消费类业务完全不同,以产业互联网为特征的互联网+时代的很多生产型和服务型企业对业务可靠性、可用性和安全性的要求很高。事实证明,通信中断1小时可使航空公司损失250万美元,投资银行损失600万美元,中断2天足以使银行倒闭。为了应对各种不同要求的应用,除了应用层需要采取各种可靠性、可用性和安全性措施外,网络各个层面还需要有多种可靠性、安全性措施。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为通信领域的跨界扩展和行业转型提供了巨大想象空间。其中,连接数从现有几十亿级的“人人相连”扩展到互联网+时代数百上千亿级的泛在“万物相连”;行业应用上,不仅行业应用可望扩展数十倍,而且将引发广义产业链的重塑和新经济形态的培育。网络形态上,将是一个多网络、多技术的异构协同和跨技术、跨网络、跨域、跨应用的分片化泛在网。
互联网+时代大跨度的性能要求使得不同的应用对网络有不同要求,但网络不需要,也不可能总是满足最高性能。相反,网络基础设施应具备极高的灵活性,能以最优的成本,调配合理的资源来支持不同应用的不同要求。
未来,端到端的跨域网络分片化是关键的网络对策。一个统一的网络逻辑架构,虚拟化可满足多种不同要求的、端到端的、跨域的、分片的业务子网,分别满足不同应用的性能要求,例如高流量移动互联网、延时要求苛刻的车联网、成本要求最低的海量物联网应用等。
中国电信科技委主任 韦乐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