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产业报》通信产业网发布2016通信产业十大技术趋势

  • 来源:通信产业报
  • 关键字:NB-IoT,大数据
  • 发布时间:2016-01-19 14:43

  LTE-A与4.5G:迎来新商用 开启后4G时代

  作为LTE的后续演进技术,LTE-A利用载波聚合、上下行多天线增强等技术实现网络速率翻上几番,给用户带来更好体验的同时,也极大地增强了运营商的市场竞争力。2015年,三大运营商纷纷明确LTE-A部署时间表,可以预计,2016年,LTE-A将迎来建设热潮。另外作为设备商提出的一种在4G向5G演进窗口期的承上启下技术,4.5G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受到业界质疑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3GPP在PCG第35次会议上将4.5G标准正式命名为LTE-Advanced Pro,意味着4.5G已经被整个行业认可。随着标准的命名落定,2016年,各大电信设备商将聚焦4.5G展开新一轮的技术标准争夺和方案现网试点。2016年也被认为是4.5G网络的商用元年。总之,LTE-A与4.5G的新商用,标志着移动通信进入后4G时代。

  5G:标准进程加速 启动系统性仿真

  5G在2015年迎来重要里程碑,先是ITU确定了IMT-2020(5G)的名称、愿景和时间表等关键内容,后是3GPP确定了5G的场景和标准计划。5G路线图确定,意味着5G标准制定工作也即将从混乱无序的局面走向正轨,标准进程加速。2016年,伴随标准的逐步制定,产业链将进一步遴选出5G系列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在此基础上,开展系统性的仿真工作,从而从整体把握5G系统的效率,并根据仿真结果发现存在的问题,攻克技术难关。作为未来万物互联世界的网络基础设施架构,5G受到全球瞩目,其标准制定也将是一个长期博弈的过程。

  超宽带网络:百兆成基础 千兆已呼出

  视频、云服务等应用规模兴起对固定宽带网络提出旺盛需求。数据显示,全球超过100家以移动业务为主的运营商已宣布将加大对固定宽带业务的投资、超过60多家运营商将视频定位为基础业务。“百兆成为基础,千兆快速普及”已经成为共识,2016年,运营商将持续推动100M光纤到户或者100G G.FAST的建设,同时关注千兆宽带接入网络的发展。

  SDN/NFV:规模商用有待时日 控制器之争或见分晓

  控制器之争或见分晓尽管SDN/NFV已经被运营商认为是未来网络架构重塑的不二选择,但“牵一发而动全身”,在热议SDN/NFV的背后,是运营商对其大规模部署的性能和安全性,以及平滑演进的可行性的犹豫,导致运营商始终徘徊在测试和试点之间,没有足够的勇气迈出实质性的部署步伐。2015年,运营商对SDN/NFV进行了小规模试点,这种状态将持续到2016年。不过,从技术层面来说,随着标准的逐步推进,SDN/NFV技术体系日渐完善,也为后续规模商a用打下基础。ONOS和ODL控制器之争或在2016年愈演愈烈,运营商究竟采用哪种控制器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未来设备商市场格局的走向。

  云服务:混合云+微服务架构赋予IT新能力

  2016年企业和服务提供商为了获得创新和竞争优势,将加速IT架构向云平台迁移,云服务模式将成为主流部署。以微服务与容器技术为传统 IT 架构向混合云架构转型提供了堪称完美的解决方案,更加有效地解决转型过程中的两大关键点:一是引导应用架构由大而全的整体架构向灵活的微服务架构转变;二是加速计算资源由专用计算资源向分布式架构转变。混合云+微服务将赋予IT架构全新交付与运维能力。

  大数据:机器学习改变大数据世界

  机器学习因其算法在容量、速度和类型中变得日益高效,成为最可能改变大数据世界的技术之一。2016年,多种技术的应用将真正打破数据中具有不同特点的组成成分之间的隔阂,深刻改变消费电子和云服务等重要领域。

  网络安全:虚拟化与安全设备深度结合

  网络安全永远是企业永续运营的阿喀琉斯之踵。在云服务模式日益成为主流部署方式的今天,传统安全设备显然已经难以满足需求。为顺应这种潮流,安全设备将与虚拟化技术深度结合,对传统安全的硬件化进行必要的创新,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把传统的安全软件与硬件剥离开来。2016年,利用各种不同的虚拟化技术,借助云平台上标准的计算单元创造出的新安全设备与安全服务将登上网络安全的大舞台。

  NB-IoT:获通信业拥趸终结物联网“碎片化”时代

  NB-IoT(Narrow Band-IoT)作为一种窄带蜂窝物联网标准,具有强覆盖、低功耗、低成本等优势,受到通信业的支持。中国移动、沃达丰、西班牙电信等主流运营商、华为、爱立信等主流设备商以及Intel、高通等芯片提供商明确表态大力支持NB-IoT的发展。3GPP给出时间表,NB-IoT标准在2016年尘埃落定,届时NB-IoT迎来商用元年。

  16nm FinFet:性能与功耗同步优化将迎规模装机

  得益于鱼鳍式晶体管形态(FinFet)的贡献,芯片工艺制程技术将闸长缩减至25nm以内。16nm FinFet技术具有功耗低、面积小等优点,能够在20nm工艺的基础上,在内核性能和能效比分别提升11%和30%的同时,却将功耗降低了20%。正因如此,华为海思、高通均推出了基于16nm FinFet架构的芯片麒麟950、骁龙820,华为还进一步推出了搭载麒麟950的旗舰手机华为Mate 8,成为该产品最大的卖点之一。2016年,高通、展讯、联芯科技等厂商会快速跟进,更多厂商将推出使用该技术的新产品。

  人工智能:点燃互联网创新新革命

  由于计算能力的指数级增长和相关技术的不断成熟,曾经遥不可及、只存在于科幻小说中的人工智能技术正在逐渐成为现实。百度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李彦宏曾提出了中国大脑的提案,而阿里云推出人工智能平台“DTPAI”。人工智能已经成为互联网巨头聚焦的战略方向。与此同时,大量的诸如生物识别技术、计算技术、控制技术和智能技术的不断突破,人工智能这个涉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技术科学的交叉技术正越来越真实。2016年,人工智能将成为产业链创新者的技术方向,人工智能的技术“智商”将有较大幅度提升,更多的人工智能技术应用进入人们日常生活的诸多环节。2016年人工智能技术在互联网中进化,同时也点燃互联网创新新革命。

  屏幕创新:优化人机交互体验

  屏幕是智能终端与智能硬件人机交互的第一门户。围绕屏幕开发创新技术,能够最为有效地提升产品的使用黏性。因此在微创新时代,终端厂商们越来越意识到:在屏幕上做文章,通过优化人机交互实现产品差异化的方式最为理想。nubia通过采用无边框设计的nubia Z9让滑动边框的操作模式改变了用户传统的点触式使用习惯,苹果、华为、中兴则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压力感应屏幕丰富应用功能,三星借Galaxy S6 Edge+的双曲面屏幕拓展了用户的视觉空间。由此不难看出,无论是压力感应,还是无边框,抑或是曲面屏和柔性屏,多重屏幕创新技术的出现,预示着2016年屏幕终将成为智能手机创新的焦点。

  虚拟现实:打造视觉革命 营造立体式交互空间

  虚拟现实技术(VR)搭建了一个仿真的虚拟世界,帮助用户拓展了听觉、触觉、力觉、运动等全方面体验,推动终端产品进入沉浸式体验时代。不过从外部而言,用户仍然需要时间接受并习惯具备VR功能的产品;从内部来看,VR技术仍需要进一步改进,以期实现更为理想的仿真效果,所以用户体验成熟产品仍需一些时间。目前,包括HTC、乐视、联想等厂商均已启动相关产品的研发工作,相信2016年会有更为丰富的产品面世。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