躍馬藏鄉 世外桃源

  • 来源:中国旅游
  • 关键字:藏鄉,扎尕那,旅遊
  • 发布时间:2016-05-04 13:54

  藏鄉處處給人世外桃源的感覺,除了城市中難得一見的藍天、白雲、草場、牛羊外,這裡還有一份都市人少有的閒適和愜意。走進藏鄉,經常可以看到一家人將汽車停在公路邊,坐在旁邊的草地上或野餐,或聊天;也可看到年輕的藏民將騎乘的電單車往公路邊一放,躺在草地上曬起太陽。因此,來到藏鄉,你一定要慢下腳步,去洛克住過的藏族村寨來一次真正的徒步、參加一次藏民自發舉行的賽馬會,甚至在牧民家小住兩日,才不會辜負了你的藏區之行。

  洛克筆下的伊甸園騎馬、徒步

  1925年,美籍奧地利植物學家約瑟夫.洛克來到甘肅迭部的扎尕那後,留下一段令人怦然心動的評價,「我平生未見過如此絢麗的景色。如果《創世紀》的作者曾看見迭部的美景,將會把亞當和夏娃的誕生地放在這裡。」九十年後的今天,扎尕那依然深藏閨中,保存着當年的淳樸。

  最原生態的藏族村寨

  扎尕那位於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迭部縣,當年,受聘於美國農業部、在中國西南收集植物種子的洛克發現了這處世外桃源,並曾三次造訪。隨後,他將自己在甘南及雲南的見聞發表於美國《國家地理》,從中得到靈感的詹姆斯.希爾頓由此寫了著名小說《消失的地平線》,成就了「香格里拉」的美麗傳說。

  如今的扎尕那依然保存着洛克當年的淳樸和美麗,四個藏族村寨依山勢分佈在背景板般的大山下,山上傾瀉而下的小河穿越村寨,為寨子增添了幾分靈氣。光滑的石板路上,偶然有藏民牽馬走過高大的青稞架,一幅世外桃源的感覺。

  佈景板前騎馬嘆美景

  扎尕那能保存如此難得的原生態,很大程度得益於當地政府的保護開發。目前,村寨依然沒有收門票,只在各個寨口由村民象徵性地收取5-10元不等的衛生費。最主流的旅遊項目主要包括仙女灘騎馬、朝聖洛克住過的小屋及村內徒步等。

  仙女灘是村寨左側一個較高的平台,每年農曆五月二十至二十七日,仙女灘上鮮花盛開,全寨的人都會來這裡紮營、吃美食、跳傳統的鍋莊舞,歡度瑪尼節。平時,這裡是騎馬的主要目的地和最佳的觀景點,站在仙女灘的草地上,整個扎尕那的美景一覽無遺。

  朝聖洛克住過的踏板房

  談起洛克,扎尕那無人不知。42歲的桑撓說,他奶奶還記得當年洛克給村民打疫苗的情形。洛克每次來扎尕那下榻的踏板房小屋,現在成了遊客必到的朝聖之地。踏板房是當地最傳統的建築樣式,磚木結構,屋頂由木板覆蓋,為甘肅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寨裡所有的新建房依然保留着這種樣式。

  洛克小屋現在的主人叫噶瑪扎西,當年他的爺爺就是卓尼土司安排給洛克的嚮導。小屋分上下兩層,扎西和妻兒以及媽媽、姐姐住在一樓,二樓有兩個房間,從前年開始經營農家樂,房間簡單而整潔,四壁掛有洛克的介紹和他當年拍攝的照片。小屋還掛有高原野生植物攝影創作營地的牌匾,並有一些野生植物的照片。

  一、二樓中間的獨木樓梯洛克當年都爬過,現在成了遊客的打卡熱地。如想進一步深入藏鄉,村裡還有從扎尕那前往卓尼縣城的徒步路線,走完全程需要三天時間。

  想去扎尕那:

  交通:扎尕那距離縣城迭部28公里,沒有班車,只能包車前往,車費¥50/人

  住宿:洛克小屋有8張牀,每牀¥50,電話13893966093;阿道藏家樂,有標間和多人房多種房型,有wifi,電話13893975235

  徒步:除了寨內徒步,還有三天到卓尼縣的徒步路線,其中2天露營,費用為¥2,000

  騎馬:仙女灘來回¥100,瀑布來回¥300

  草原深處看原生態賽馬

  藏族地區最豐美的草原均在安多,廣闊無垠的黃河上游草原、環青海湖草原,都是優良的天然牧場。草原上地廣人稀,要想深入瞭解牧區的風俗習慣,看一場原生態的賽馬無疑是最便捷的方式了。

  通往「香巴拉」天路的賽馬會

  牧區和半農半牧區的藏民都有賽馬的習俗,位於甘南藏族自治州的達久灘草原是其中最有名氣的一個。「達久灘」藏語意為賽馬灘,是甘南桑科草原最美麗的一部分。每年農曆七月十三日,這裡都會舉行由牧民自發組織的格薩爾王賽馬會。

  這項賽事起源於清乾隆年間,據說六世班禪曾開示:每年農曆七月十三日,桑科草原的達久灘將有一條通往「香巴拉」的天路,所有參加賽馬活動的騎手均能在來世進入「香巴拉」的淨土。因此,能夠參加達久灘賽馬會,是每個藏族騎手最大的榮幸,也是騎手所在家庭的最大榮譽。

  想看達久灘賽馬:

  門票:完全開放,不收費。

  住宿、交通:可以住在夏河賓館,如想看晨早開始的煨桑,需大清早趕過來,路上需時2小時左右,提前一天和出租車講好,包車來回¥250左右

  注意事項:農曆七月的草原清晨,已經寒氣逼人,需要穿上羽絨服保暖。

  世外桃源 ¥49

  一年中最隆重的祭祀活動

  達久灘位於甘南州夏河縣南六十餘公里處,為了趕上日出前的煨桑活動,我們清晨四點半就從夏河出發了,而當地一位研究藏族風俗的朋友更在前一天便去賽場紮營。早上六點半,天微微亮的時候,我們趕到了賽場,這時已然有牧民開始煨桑了。

  一年一度的達久灘賽馬會,也是桑科七大部落一年中最隆重的宗教祭祀活動,賽馬前後都要舉行由活佛主持的煨桑祭祀活動,除了唸誦經文,還要點燃事先準備好的柏樹枝葉,並將藏民喜歡吃的食物,如酥油、炒麵、曲拉等投入火中。在熊熊柏火的映照下,拂曉的曠野中飄散着一陣陣撲鼻的柏香、油香及食物的香味。

  男人們一邊騎馬圍着火堆轉,一邊向空中拋撒龍達,一旁則有牧民燃放煙花,據說之前還要鳴槍。各個部落依次舉行煨桑儀式,祈禱神靈保佑人畜興旺、競賽獲勝。

  選手是各部落選出的少年騎手

  煨桑台附近,是前一天搭起的22頂帳篷,表明今年有22個村子的22名選手參賽。每個帳篷裡都擺着手把肉、饃、啤酒、飲料、牛肉、巴勒等,比賽結束後,人們會回到這裡喝酒、唱歌,下午所有的帳篷都會拆掉,人們回到各自村裡接着慶祝,參加比賽的人會在村裡支起帳篷,請村裡的人吃飯。

  天色漸漸亮起來,草原上的人越聚越多,交通工具除了主角馬之外,還有很多轎車和摩托車,烏壓壓停滿大草原,蔚為壯觀。當然,其中最靚麗的風景當屬參賽的選手、馬匹及身穿盛裝的女人們。

  參賽的22名騎手,年齡在六歲至十二歲之間,都是由各部落預選出的少年騎手。少年騎手參賽,一來可以減輕馬匹的負荷,有利於跑出好的成績,二來騎手都是孩子,更能吸引整個家族的人前來觀看,因此每年的賽馬會都熱鬧非凡。小騎手們身着薄薄的黃色緞子藏裝,頭戴飾以雁翎、外鑲紅黃布面緞、太陽和月亮型的氈帽,腳穿毛線襪,由父親牽馬進入賽場,繞場一周後,再牽到指定地點進行比賽。參賽的馬匹都配上美麗的鞍具,馬鬃馬尾也紮上紅紅綠綠的吉祥布條,個個神駿威風。

  盛大的藏裝展示平台

  賽馬會還是一個盛大的藏裝展示平台,婦女們穿戴起最華麗的藏袍,戴上美麗的珊瑚、瑪瑙、金銀等飾品,就連辮子都做了細心的裝飾。男人們則衣着藏袍,腰跨藏刀,盡顯威武勇猛。

  比賽即將開始時,參賽馬匹在族人的簇擁下駛向起點,觀眾們則各自登車,駛向幾公里外的終點觀看比賽。終點處舉行過簡單的煨桑祭祀後,五、六名拿着五彩緞面的人士步入場內,這些緞面是對獲勝者唯一的獎勵。不一會,選手們在觀眾的歡呼聲中飛奔而來,人群一陣騷動,紛紛上前記錄下這激動人心的瞬間。獲勝的前幾名選手披上五彩緞面,在成人的陪同下繞場一周,接受人群的祝賀。之後,人們再次回到煨桑台旁的帳篷前,喝酒、唱歌,盡情狂歡。

  賽馬會知多點:

  賽馬前半個月左右,牧民們已開始馴馬。馴馬的方法是每天給馬披裹氈子跑兩次,早、午、晚要牽馬到河中洗澡。一般要讓馬在水中泡到肌肉發抖再牽上岸慢遛。據說這樣訓練過的馬耐力好,跑起來不喘氣。

  住進草原閒看帳篷外雲卷雲舒

  安多草原有很多專門針對遊客的牧家樂,可以近距離體驗牧民生活。對於我而言,住進草原深處的牧民家,才是最大的心願。幸運的是,在拉卜楞寺一位阿克的幫助下,我如願住進達久灘牧民桑吉傑的家裡。

  桑吉傑過着最典型的牧民生活,每年5至10月住在草原深處的夏季牧場,11月至4月搬回冬季牧場,現在條件改善了,冬季一般都住在固定的房子裡,不再住帳篷了。

  近距離體驗牧民一天的生活

  說好第二天一早起來拍攝牧民一天的生活,等我七點走出帳篷的時候,東方已然朝霞滿天,濃濃的霧氣在山坳裡飄盪,恍如仙境。女主人多吉草和女兒英吉正忙着擠牛奶,早飯前,她們要把牛羊趕出圍欄、撿牛糞、揹水,白天還要將剛擠出的奶做成酥油、晾曬曲拉(奶渣子),再加上每天的一日三餐,她們基本承擔了家裡所有的活,男人們則主要負責放牧或外出運輸的任務。

  快到早飯的時候,男主人桑吉傑才起牀,逗小外孫才讓卓瑪玩了會之後,開始搖着轉經筒唸起經文。藏民家家都有經堂,住在帳篷裡的牧民也不例外,只是相對簡單一些。早飯是酥油糌粑、奶茶、手把肉和饃,親手捏糌粑對我不是第一次了,但感覺這裡的糌粑特別香甜,比以前吃的更醇厚,奶茶也很好,是剛剛擠出的牛奶,絕對新鮮天然。雖然主人家很熱情,還是沒敢吃太飽,畢竟這裡也是3,400多米的高海拔地區。

  曬太陽看雲卷雲舒

  早飯後,男主人到牧場邊蓋房子去了,這樣他們就可以在夏季牧場一直生活到十一月左右。桑吉傑的堂弟仁青才讓和三歲的才讓卓瑪則赤腳在草地上玩起來,據說,草原上到處都是中草藥,長期赤腳在草原上走的話絕對可以醫香港腳。

  我一個人開始爬帳篷後面的山包,以從更高的角度俯瞰草原。一小時後,當我氣喘吁吁地返回帳篷時,才讓卓瑪已在草原上睡着了。這時,空曠的草原上傳來兩聲清脆的響聲,原來是女主人在燃放小鞭炮,用以驅趕遠處接近房子的一隻狼,看來這裡的生態真的很好。

  正午前後的太陽,照在人身上暖暖的,坐在羊皮墊子上,呷一口主人擺上的奶茶、吃一塊手把肉,看着草原深處的光影變化、雲卷雲舒,真有光陰駐留,寵辱皆忘的感覺。若非日程緊張,真想在草原上多住幾天。

  想住草原深處牧民家:

  最好有認識的牧民或阿克介紹,草原深處沒有專門的設施提供給客人,吃住都和牧民在一起。安多草原六月時鮮花盛開,是一年中最美的時候。

  費用:每天¥100﹣200皆可

  仁青才讓電話:15109408552

  吃一餐地道的安多藏餐

  除了濃郁的民族風情,藏族還有自己獨特的食物結構和飲食習慣,其中酥油、茶葉、糌粑、牛羊肉被稱為藏族飲食「四寶」。此外,出現在藏族家庭或餐桌上的那些藏族食器,也十分古典、精美,極具民族氣息。

  蕨麻米飯

  蕨麻是生長於高海拔地區的一種特產,含有大量蛋白質和維生素,有「人參果」的美譽。食用時將大米、蕨麻煮熟,撒上白糖、酥油汁即可。據說當年文成公主進藏時帶着砂糖和米,松讚干布迎接時帶着草原生產的蕨麻和酥油,至此便有了這道菜。因而蕨麻米飯又被藏民視為團圓和睦的象徵,成為待客的首選。

  手抓羊肉

  糌粑是藏民一日三餐的主食,是用青稞炒熟後磨成的麵,加上酥油糅合在一起,然後用手捏成形狀後進食,也可加上適量白糖食用。在藏民家裡吃的時候,還會加上曬乾的奶渣子一起吃。通常在藏民家做客時,一般都需要自己用手捏,在餐館裡多為捏好的糌粑。

  酥油糌粑

  手抓羊肉是牧民敬客的上好食品。仲夏到初冬的羊膘肥體壯,是吃手抓羊肉最好的時候。牧民煮手抓羊肉操作簡單,通常就地宰殺,只加一小把鹽(也有的不加鹽,吃時蘸鹽)即可。上桌時,羊肉上還插着幾把鋒利的藏刀,吃時一手抓肉,一手割食,十分粗獷、豪放。

  酸奶

  酸奶是夏秋兩季的日常飲料,其做法是,將新鮮牛奶煮沸,倒在容器中,待牛奶不燙手時加入酸奶酵母攪勻,放在溫度適宜的地方,幾小時以後便凝固成嫩豆腐狀的酸奶。藏區牧場的酸奶都是用新鮮牛奶製成的,濃稠度很高,味道酸甜可口,為上等的待客佳品。

  羊肚菌燒牛柳

  羊肚菌因體態如羊肚而得名,在地形複雜,氣候高寒濕潤的安多地區多有分佈。因其味道鮮美,自古就被列為「草八珍」之一,成為宴席珍品和食補良品,民間還有「年年吃羊肚、八十照樣滿山走」的說法。羊肚菌與牛、羊、魚肉搭配成菜,都非常美味。

  安多藏包

  藏包是藏族特色食品之一,正宗的安多藏包多以攪碎的牛羊肉為餡,青稞麵為皮。面向遊客的藏包則多以羊肉為主,以白麵為皮。吃的時候要趁熱,剛出鍋的包子外皮雪亮,裡邊的肉餡清晰可見,因而又被譽為「水晶包子」,令人食指大動。從外形上看,藏包如寶瓶、似蓮花,很有藏族特色。

  安多奶茶

  藏民常年食用肉類、糌粑等酸性食物,少食蔬菜、水果,需常喝奶茶調節體內平衡,因而有「寧可三日無糧,不可一日無茶」之說。奶茶在藏區製作方法很多,最普遍的是將松州大茶文火熬製,濾掉茶渣後加入新鮮牛奶,佐以鹽巴、核桃、花椒、曲拉(乾乳酪),滾沸三遍即可飲用。

  想吃藏餐

  宗巴雍姆藏餐府

  地址:甘南州合作市西路景恒國際酒店二樓;

  電話:(0941)8266333;

  人均:¥50鐵質奶桶銅質茶壺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