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能到北韓拍攝絕對是畢生難忘的經驗,但一直以來,對於入境者所帶的攝影器材甚至通訊都有嚴格規定,由於我們這個特殊的攝影團持有特批手續,因此得以攜帶專業照相機器材入境。就這樣我們來到了北韓,第一次進入到這個既熟悉又神秘的國度。我們不僅可以親身感受那里的一切,也能夠使用手中的照相機拍攝我們的所見所聞。
早前我參加了一個北韓風光攝影團。據悉,我們這個團獲得了朝方非同尋常的重視,允許我們攜帶專業攝影器材,但要求非常嚴格。在出發前,所有成員必須提供攜帶攝影器材型號的明細清單。眾所周知,北韓對新聞報道、影像傳媒宣傳都有嚴格的管控,一般入門級的單反相機都不允許帶入北韓境內,攜帶上長槍短炮的專業相機更是不可能了。一般情況下在進入海關前,所有人攜帶的相機和手機均被北韓邊防人員一一裝入袋子裡存在海關,離境時再取走。我們這個特殊的攝影團持有特批手續,因此得以攜帶專業照相機器材入境。但手機還是不能倖免,被存放在海關,這樣,嚐到了8天與家人和外界斷絕聯繫,與世隔絕的滋味。儘管如此,我和大家一樣非常興奮和期待。

當我獲知攝影團除了在北韓能拍攝山河大川秀麗風光之外,可能有機會拍攝北韓的大型藝術,團體操表演《阿里郎》時,對能獲此殊榮的待遇而欣喜!為此我做了較充分的準備,攜帶了佳能EOS IDS MARKIII照相機、鏡頭分別有16-35MM、24-105MM和100-400MM及三腳架。
《阿里郎》是著名的北韓歌劇,聞名遐邇。為利用這次難得的機會拍攝好阿里郎我還是事先做了些功課。通過閱讀資料,進一步瞭解到《阿里郎》不僅是家喻戶曉最具民族代表性的北韓民歌,也被譽為北韓的國歌。

規模之大令人震驚
《阿里郎》的中文意思是「我的郎君」是早在高麗時期流傳下來的,一對青年悲歡離合的感人愛情故事。北韓以《阿里郎》為主題曲,製作採用聲、光、樂藝術形式和歌舞與團體操相結合,把《阿里郎》創造成為展現北韓國家形象的大型表演。其規模之大令人震驚!參演人數達10萬之眾,而觀眾席位只有4萬。這樣龐大的表演團在世界上也極為罕見,因此被載入世界健力士紀錄。
北韓方面對我們的來訪給予了較好的禮遇,我們在現場的位置幾乎是中央主席台的右上方,拍攝前方視野開闊,位置非常好。當《阿里郎》大型表演拉開帷幕時我的面前呈現出非常壯觀的場面,令人震撼!

90分鐘的表演分為若干章節,由民族歌舞、團體操、雜技等藝術形式呈現的節目,多姿多彩,不同的表演形式穿插於各章節之間,通過敘事方式講述北韓民族走過的艱苦歷程,北韓人民在北韓勞動黨的領導下的奮鬥史及讚揚北韓領袖的內容。表演場地的一半由5萬名青少年手舉各式背板牌,根據表演內容不停地翻動着各種顏色的背板牌從而組成千變萬化,絢麗的背景圖案,90多分鐘的表演和各種題材的圖案,這對於青少年來說難度是非常大的,需要長期培養才能具備超強的操作能力和迅速的反應。
加入中國文化元素場景
鑒於中朝友好年,在《阿里郎》的表演中增加了反映中國傳統文化的元素場景:中國的扭秧歌、舞龍、舞獅。北韓演員表演的秧歌和舞龍的身影被我用長焦鏡頭完整地收入到了影像中。中國題材的表演唯妙唯肖,令人印象深刻。

時間飛逝,轉眼間《阿里郎》的表演結束了,但我緊繃的神經似乎並沒有放鬆。坦白說,無論當今北韓的情況如何,世界如何看待北韓,「阿里郎大型藝術和團體操」表演算得上是一部具有很高藝術造詣的藝術作品,它當之無愧地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名錄」,並列入世界健力士紀錄之最。
攝影技巧分享
《阿里郎》在節目製作方面採用了光電、鐳射、照明的高科技手段,營造出瞬間多變,絢麗多彩的視覺效果。在拍攝過程中,《阿里郎》的節目製作非常講究,音樂曲目和表演隊伍具有非常強烈的節奏感。編排的節目有靜有動,形式感很強烈。有時表演的隊伍像行雲流水般地湧動。這樣靜和動的變化和艷麗多彩的服飾給人帶來強烈的視覺衝擊。面對這樣恢弘的場面,我始終採用以大見小、以小見大的方式進行拍攝。我觀察到,在每一個章節開始時,一定會有一個體現本章節的主題場面,針對這一情況,我一般會採用16-35mm廣角鏡頭拍攝主題全景,隨即便更換24-105mm鏡頭,從場面中捕捉有一定局部整體感的中景畫面。
另外,《阿里郎》的舞蹈編排和造型非常講究,造型變化多,幾何形、菱形、多邊形,圓形、橢圓形等等,隨時都會呈現出來。演員們身着色彩絢麗的民族服裝翩翩起舞。這時我通常採用100-400mm望遠鏡頭,讓形式強烈的畫面中的舞者充滿畫面,體現影像的動感和韻律。同時,利用望遠鏡頭的優勢,抓拍局部的色塊,讓畫面充實、飽滿,呈現姹紫嫣紅的花朵中幾乎見花不見人的生動畫面。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