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真是等了又等,足足等了4年,富士終於在2016年1月推出旗艦級無反相機X-Pro 2,堪稱全球最期待的數碼相機。小編有機會帶上南京攝影團,部分團友亦有試過,且讓我分享一下使用心得。
相片以RAW檔拍攝後再用Silkypix軟件自動轉存JPEG,不經過任何修圖處理。
外觀
外觀與上一代Pro 1分別不大,其最大差別在於機背增設360度轉盤,轉動轉盤就可以調較對焦點,同時也是選擇菜單的按鈕,十分方便,特別是拍snapshot時大派用場。
與富士另一部X-T1相比,X-Pro 2相對大部,重量亦重多60g,但功能上完全在X-T1之上。比較對家Sony Alpha系列,機身「橫」少少,對於昔日使用富士RF菲林機的用家,仍然會覺得X-Pro 2較為適合。
快門
雙SD咭設計為用家着想,在拍攝相片時或短片均可靈活調動。快門提升至1/8000與單反無異,電子快門更可高達1/32000,X-Sync快門最高達1/250,屬專業單反的水平。全新改良的焦平快門可達15萬次快門壽命。
電池
根據廠方數據,充飽的電池可拍攝250張相片(EVF狀態),注意使用100-400mm時相機電池消耗特別快,小編算過在1.5小時之內會把電池用光,拍攝數量未到100張。
無可媲美的Hybrid viewfinder
相比起Sonyalpha系列,富士相機的操控較人性化,RF觀景窗提供拍攝數據資訊,與EVF不同,配搭不同鏡頭時觀景窗內會顯示一個正方形,準確度都有98%左右,不過要注意構圖時觀景窗會被鏡頭遮蔽一部分。
當大家厭倦了EVF或LCD顯示屏在夜間變成雜訊觀景窗,怎樣對焦也總是看不清楚,傳統RF則展示一種「再高的科技也不能戰勝傳統」的超凡境界,即使拍攝夜景,RF內的資訊仍然清晰。
對焦速度
使用鏡頭包括:Fujinon XF 14mm f/2.8 R、XF 23mm f/1.4 R、XF 100-400mm f/4.5-5.6 R LMOISWR三種。
三支鏡的對焦速度都相當明快,即使100-400長鏡的對焦都相當準確,不過在複雜的環境或背景雜亂的情況之下會出現對焦不對的情況。
習慣使用手動鏡的我遇上自動對焦鏡,拍攝速度大幅提升,我使用光圈先決模式,因為曝光補償的轉盤就在手指頭的位置,不像單反那麼麻煩。
畫質
富士一直堅持畫質和像素之間的平衡,他們深知像素大並不代表畫質好,而且檔案太大難以儲存,因此一直以來X系列相機都在1600萬像素,今次X-Pro 2終於突破傳統,採用X﹣Tran CMOS第三代sensor,像素達一般單反的2400百萬像素。
與富士菲林和X系列相機一樣,忠於綠色的表達,並不是顏色偏綠,而是sensor對綠色的感應較高,色彩亦忠於自然,在電腦上看和真實的環境相差不遠,看慣其他牌子顯示屏的用家可能不太習慣。
除了各種以前菲林的色彩設置如Velvia、Provia、Astia等之外,如果你喜歡影黑白,你會愛上X-Pro 2的ACROS B&W film stimulation,它就好像Leica M6那種高對比度的黑白照片,亦可在Silkypix軟件將彩色相片轉成Monochrome。
作為一部以攝影為主的相機,短片方面就不及其他廠家強勁,只維持高清1080p(60-24fps),未提供4K支援,是唯一缺點。
高ISO
關掉高ISO減雜訊功能時,ISO 6400之下雜訊較明顯,不過細節和色彩都完好地保留,如果在後期用軟件降低雜訊,畫質有更好的提升。
可惜今次試用未能測試與Leica、蔡司或Contax等小編常用的舊鏡頭,期待下次跟大家分享。
總結
想轉會者:跟單反不一樣,無反機可使用舊款手動鏡,買機買mount即可使用,喜歡玩黑白者,或者喜歡菲林味的用家可以考慮。如選擇富士XF鏡頭,自動對焦速度、銳度和色彩飽和度等表現不錯。唯獨對比度稍為弱些,如果堅持最高畫質,建議使用Leica或蔡司鏡。
想upgrade者:4年磨一劍,兩劍差別巨大,不單拍攝速度、ISO表現、操作大幅提升,相比之下,使用X-T1者upgrade機會較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