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藏民精神家園

  • 来源:中国旅游
  • 关键字:安多藏區,活佛,轉經輪
  • 发布时间:2016-05-04 14:04

  除了廣袤的草原,藏區最吸引人的當屬濃郁的藏傳佛教風情了。藏民對於佛教的那種虔誠、質樸的信仰,絕對讓淪為精神空殼的很多都市人汗顏。來到有「活佛之鄉」稱謂的安多藏區,一定要靜下心,去中國最長的轉經廊轉轉經、到世界藏學府看看喇嘛是如何修成的、前往郎木寺看一下天葬、在貴德轉一下世界上最大的轉經輪,於晨鐘暮鼓中,找回自己心靈的香巴拉和內心的寧靜。

  塔爾寺看藝術三絕

  青海省塔爾寺也是格魯派六大寺院之一,因其建於格魯派創始人宗喀巴誕生之地,地位最為崇高。三世、四世、五世、七世、十三世、十四世達賴及六世、九世和十世班禪,都曾在這裡進行過宗教活動。

  寺內還有清朝康熙皇帝御賜的「淨上津梁」匾額和乾隆皇帝禦賜的「梵教法幢」匾額,乾隆並賜予「梵宗寺」的稱號,非常顯赫。

  塔爾寺距青海省會西寧約25公里,號稱離城市最近的寺院,因而遊客眾多。進入寺內,需順着人流順時針方向遊覽。寺內有上千座院落,融漢宮殿和藏族平頂風格於一體,既有漢式歇山式建築,又有藏族的邊瑪牆,堪稱一處漢藏結合的佛教建築群。

  離佛最近的距離

  大金瓦殿是全寺的主要建築,整個金頂用黃金1,300兩,白銀一萬多兩,簷口上下還裝飾了鍍金雲頭、滴水蓮瓣。殿內矗立着12.5米高的大銀塔,塔內包着一棵樹,便是宗喀巴誕生的地方。大銀塔以純銀作底座,鍍以黃金,並鑲嵌各種珠寶,裹以數十層白色「哈達」。塔上有一龕,內塑宗喀巴像,塔前陳放有各式酥油燈盞,銀鼓號角,玉爐金幢。遊客可從幾米遠的地方隔着柵欄瞻仰,這應該是離佛最近的距離了。

  撿一片菩提落葉祛病消災

  當年宗喀巴遠赴西藏求法,其母思兒心切,讓人捎去自己的一束白髮,希望他回來一晤。宗喀巴為佛教事業決意不返,給母親和姐姐捎去一幅用自己的鼻血畫成的自畫像和獅子吼佛像,希望母親在他出生的地點修建一座佛塔,如同見面。1379年,其母與信眾用石片砌成一座蓮聚塔,成為塔爾寺最早的建築,後來又在塔旁建了一座彌勒殿,先有塔,後有寺,因而得名塔爾寺。

  大金瓦寺外面的菩提樹,和銀塔內的樹同根,有600多年歷史了。據說虔誠的佛教徒能在每片葉子上看到一尊獅子,得到一片飄落的樹葉,還能祛病消災。

  賞塔爾寺藝術三絕

  除了近距離感受佛陀的存在,來到塔爾寺,一定不能錯過這裡的藝術三絕,即壁畫、堆繡和酥油花。壁畫多以礦物顏料畫在布幔上,也有直接繪於牆壁和棟樑上,多以經變、時輪、佛等為內容,色彩鮮艷,經久不變。

  堆繡是塔爾寺獨創的藏族藝術品,先以各色綢緞剪成佛像、人物花卉、鳥獸等形狀,再以羊毛或棉花充實其中,繡於布幔上,有明顯的立體感。遊客可於大經堂內欣賞「十八羅漢」堆繡。寺內還有「獅子吼」、「釋迦牟尼」、「宗喀巴」、「金剛薩埵」等四幅巨大堆繡,會於山坡上展曬,每次曬一幅,蔚為壯觀。

  酥油花是用酥油(手工製成的黃油)加上各色顏料製成的油塑藝術品。相傳文成公主與松贊干布結親時,在拉薩大昭寺供奉一尊從長安帶來的佛像,由於冬季無鮮花獻佛,信徒們就用酥油製成花供奉。此後酥油花成了塔爾寺獨有的一種高超藝術。每年農曆正月十五燈節時,藝僧將精心製作的酥油花在寺內展出,成為一年一度的盛會。遊客平常也可在酥油花院見到精美的酥油花展示。

  想去塔爾寺看藝術三絕:

  門票:¥80

  時間:08:00﹣17:00

  交通:西寧市乘23路可直達,¥5/人;也可以併計程車去,¥15/人

  曬大佛時間:每年農曆四月十五、六月初七都會曬大佛

  轉世界最大嘛呢經輪為家人祈福

  有活佛故鄉之稱的川青甘草原,到處都可感受到濃濃的藏傳佛教氣息。位於黃河畔的青海省貴德縣,有一座直徑10.2米、高26.3米的中華福運輪,被健力士世界紀錄認定為世界最大的嘛呢經輪。

  金黃色的經輪坐落在巨型蓮花座上,在碧藍的天空下直衝雲霄,非常氣派。轉經輪的前方是個倒映池,倒映出經輪、綿延的山體和藍天白雲,是遊客必影之地。

  蓮花座內是一個三層的佛教文化展廳,門楣上方刻着十一世班禪額爾多尼.確吉傑布大師用藏漢兩種文字題寫的「中華福運輪」幾個鎏金大字。一層大廳中央是一個高3.6米、直徑2.1米的水轉嘛呢經輪,由引入的黃河水推動,內藏36億字的六字真言,轉動一圈就等於唸誦36億次六字真言。展廳內還有由21尊度母唐卡組成的巨大堆繡捲軸以及1,080尊銅質四臂觀音像。值得一提的是,展覽採用3D技術展示黃財神、佛祖及四位菩薩像,遊客在互動點膜拜時,還能得到他們的賜福,觀音菩薩也會向你揮灑甘露。

  上到蓮花座,便可轉經輪祈福了。按照藏民的習俗,至少要轉三圈。經輪內藏有《甘珠爾》200部,共兩萬餘冊,轉動一次,便等同唸誦了200遍甘珠爾。祈福完畢,還可在蓮花座平台上遠眺黃河。倒映池的下方有個黃河民俗博物館,展示羊皮袋子、褡褳、火鐮等藏區遊牧民族生活用品,還有一個色彩艷麗的壇城不容錯過,據說是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想為家人祈福:

  中華福運輪

  門票:¥60,藏族、土族、蒙古族憑身份證免票

  時間:8:30﹣18:00(夏季);9:00﹣18:00(冬季)

  交通:西寧南川客運站有前往貴德的大巴,一個半小時車程,中華福運輪就在貴德縣城南的黃河岸邊

  走近天葬 學會放下與施捨

  在虔誠的佛教徒眼裡,「最好的施捨,便是把最為珍貴的生命施捨給別人」。天葬就詮釋着藏民這種「生不帶來,死不帶去」的佛教信仰和生死觀。

  目前西藏的1,638座天葬台,已全部禁止遊客參觀,四川、甘肅交界的郎木寺旁有座天葬台,是中國極少數未禁止遊客參觀的天葬台。

  郎木寺素有「東方小瑞士」的美譽,六十年前已是背包客的聖地。如今的小鎮正失去往日的寧靜,整齊劃一的踏板房漸為濃墨重彩的現代建築所取代。這一可以體悟生死的原生態天葬台,成了很多遊客的必去之地。

  天葬台位於景區東北300多米外的山上,海拔3,600米,距今已有400多年歷史,方圓幾百里的藏民,都在這裡完成人世間最後的「告別」。

  我們去的當天,正好碰上天葬儀式。為了不打擾亡者靈魂升天,我們用長鏡頭遠遠地觀看、記錄。天葬前要先煨桑,通知山上的禿鷲。然後幾個家屬模樣的人,點起一堆火,開始焚燒亡者的生前舊物,一位老者毅然轉身,離開現場。據說過度哭泣或者悲傷,會打擾亡者的靈魂安然離去。

  在大火映照下,禿鷲爭食着經天葬師肢解過的屍身碎塊,新掛的經幡在風中獵獵飄揚。信仰佛教的藏民講究生命的輪迴,據說天葬前要把死者的遺體捲曲起來,一如出生前在母體內的形狀。然後,在天葬師和禿鷲的幫助下,來於自然,再返歸自然。

  從天葬台下去的路上,起伏的大草原一覽無遺,讓人心生無限感慨。

  想看天葬:

  門票:看天葬不收費,切記尊重藏民風俗,也不要走太近驚擾禿鷲。去天葬台要經過郎木寺溝一側甘肅境內的賽赤寺才能上去

  賽赤寺門票:¥30,由於一路都是上坡,建議最好搭車前往,否則要預留至少40分鐘左右的爬山時間。

  天葬時間:8:30﹣9:30(夏季);9:30﹣10:30(冬季)

  交通:蘭州乘坐前往迭部的班車,在郎木寺橋頭下,車程7個小時,車票¥121

  去中國最長的轉經廊轉經

  拉卜楞寺是安多藏區最高的佛教學府和最大的信仰中心,也是藏傳佛教格魯派的六大寺院之一,這裡的學院數量和學科設置比西藏四大寺院都健全,因而有世界藏學府的美譽。拉卜楞寺外的轉經廊長3.5公里,有中國最長轉經廊之稱。

  如果你想瞭解拉卜楞寺的詳細情況,可以跟隨這裡的僧人講解員,他們通常會帶遊客去六個大殿,包括醫藥學院、文殊殿、文物陳列殿、彌勒殿、聞思學院、大金瓦殿等,由他們出面解答寺廟或藏傳佛教的問題,自然會專業很多,此外他們也會提示你哪些地方不可以拍照。

  要拍拉卜楞寺全景,有兩個位置可以選擇,一個是貢唐寶塔,一個是公路邊的曬佛台,曬佛台不算很高,不過在高原地區,還是需要一定的體力。

  拉卜楞寺還有中國最長的轉經廊,全長3.5公里,轉完全程約需一個鐘左右時間。踩着發亮的石板路,跟着虔誠的藏民一路前行,耳邊只有轉經筒嘎嘎吱吱的聲音以及輕輕的誦經聲,不論你是否信仰藏傳佛教,都是一種難得的心靈體驗。

  上續部學院:密宗學院,殿內供有彌勒佛銅像和銅質無量壽佛1,000尊,主要修持勝樂、密集、大威德三大本尊。

  3.5公里長的轉經廊:沿着中國最長轉經廊轉經,是很多遊客的必然之選。轉經廊早晚都有人在轉經,早上六、七點鐘人較多。

  貢唐寶塔:創建於1805年,後毀於「文革」,1993年重建,因供奉從尼泊爾請來的無量光佛像而享有盛名,是寺內香火最旺的地方。

  喜金剛學院:密宗學院,創建於1879年,主修漢曆、藏文文法、書法、法舞等,也會學習用彩砂繪製喜金剛壇城。

  下續部學院:密宗學院,創立於1716年,根據格魯派先顯後密、顯密兼顧的修行原則組建,是拉卜楞寺現存最古老的佛殿。

  聞思學院:顯宗學院,創立於1710年,又稱大經堂,可容納3,000多僧人誦經,全寺歷代佛學高僧都出自這個學院,也是各地留學僧人的首選單位。

  時輪學院:密宗學院,創立於1763年,內供時輪金剛佛銅像七大弟子像,是專門培養天文曆算人才的機構。

  醫藥學院:創立於1784年,殿內供奉藥王佛、藥師佛。學院僧侶每年有4個月去高山峻嶺採集礦物、植物藥材,2個月時間集中學習醫學理論典籍。

  想去拉卜楞寺:

  門票:¥40,

  貢唐寶塔:¥20

  交通:蘭州汽車南站有去夏河的班車,車票¥44.5,大約五個半小時車程。

  世界藏學府的活佛如何修行

  藏族地區全民信仰藏傳佛教,在藏區,要是家中有人當喇嘛、有好的田地或牛羊多,便是一個好家庭的標準,會受到人們的羨慕。

  step1 入學

  如何入學

  寺廟有嚴格的學制、課程、班級、考試和學位。任何人都可以入學,但必須拜一個在寺的、有學問的喇嘛為師,指導日常功課。這個喇嘛一般是叔叔輩的人,藏語中「阿克」意為叔叔,因此「阿克」逐漸成為對僧人的敬稱。學生的寺廟生活需要自理,無需向寺院或老師交學費,但要為老師服役,如幫老師做飯,睡覺的地方也不能比師傅高,如果師傅睡牀上的話,弟子就睡地鋪。僧侶的一切生活開支由自己的家庭供養,碰到有人來寺裡佈施時,才能吃到免費的「午餐」。每個學院的公共廚房都有一口大鍋,可以煮幾百人的齋食。

  step2 學習

  顯宗學院

  主修「五部大論」

  因明學 5年

  般若學 4年

  中觀學 2年

  俱舍學 4年

  律學 沒有年限

  多少年才能顯密圓通?

  藏傳佛教講究先顯後密,顯密兼修。

  1

  如何分別活佛和普通僧人?

  活佛的襯衣是黃色的,就連袈裟和藏靴也與普通僧人不同。

  2

  僧人的幾種稱呼

  喇嘛可不是隨便叫的

  阿克:僧人,原意為叔叔

  扎瓦:僧人,在寺學生,在校生

  喇嘛:上師,一種敬稱

  3

  通常的寺規

  僧舍沒有電視,不可上網;不讓拍照,特別是不能將照片放到網上,難怪在藏區拍小「阿克」時經常碰到怒目相向的情況。

  4

  喇嘛能不能結婚?

  「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六世達賴倉央嘉措給世間留下的這些「愛情」詩歌,讓人們對喇嘛的感情生活充滿好奇。喇嘛到底能結婚嗎?依照傳統佛教僧律,出家喇嘛絕對不能結婚,一旦結婚就必須還俗。而藏傳佛教中依教派不同,規定略有出入。近代曾有十世班禪結婚的例子,儘管身份尊貴如活佛,婚後也只能脫下袈裟,轉為在家修行者。

  密宗學院

  學習密宗總論和各部分論,學制3-4年,辯論成績合格者可獲得「俄冉巴」,即密宗博士學位

  寒窗苦讀20載

  學完顯宗五部學業大致需要16-17年,經過辯經考試,成績優秀的可以獲得「多冉巴」、「拉冉巴」等顯宗格西博士學位,想修密宗的人可以再進入密宗學院學習,這樣總共經過19-21年的學習,就可以畢業了。

  step3 考試

  高級學位堪比院士選拔

  理論上說顯宗的高級學位在入學後16-17年就可以考取,然而準備時間之長、知識儲備之廣、考取難度之大,幾乎可與當今選拔院士相提並論,絕對是百裡挑一。以拉卜楞寺聞思學院的高級學位為例,常年候考人數在120名左右,而每年只有兩個名額,對多數僧侶而言,進入候考名單後還要再等30-50年才能獲得考試機會。考試以辯經的方式舉行,需令在場僧眾全都信服,來不得半點虛假。因而除了埋頭苦讀、反覆思辨,還要磨礪雄辯流利的口才,絕非一朝一夕之功。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