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宿彩雲之南
- 来源:中国旅游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旅遊,麗江,藝術,雲南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6-05-04 14:54
去彩雲之南旅遊,怎樣做到既住得有品味又能瞭解或學到一些雲南獨有的民間藝術?「藝宿彩雲之南」將會為您介紹幾家隱藏在雲南西北部富有藝術設計的精品客棧,以及周邊鮮為人知的一些藝術空間,當上納西族繡娘、學做藏族的唐卡畫師,或變身成劍川木匠,定能為你的旅程帶來新驚喜。
走進藏族的家 阿諾康巴·南索達
這趟藝術酒店之旅所到訪的每一所酒店,設計均出自大學時代校友李眾之手。南索達是行程中最北面的一家酒店,同時也是扎巴格丹開設的第一家酒店。走進酒店,便像是走進了一個藏族的家,處處有着濃重的藏式風格。
香格里拉獨克宗古城的房子也是一棟挨着一棟,有高有矮,相互襯托,相互關照。自然環境是有性格的,空間是有性格的,人文環境是有性格的。當一個設計師能把三種性格人為地調和在一起,互相不衝突,且能互為補充和利用,功能屬性要符合當下的實際需要,形式上又要能融入所屬的環境中,做到材料使然,尺度使然,營造使然,一切都源於天然,這便是一個設計師對作品最大的尊重。這也是我一路走來聽到業主對設計師李眾最多的評價。
我一眼就認出了扎巴,他太有名了,許多刊物上都有他的照片。扎巴長着標準的印度人樣子,個子不像康巴漢子那樣高大,但他的笑容、他的眼神讓我不可回避的想起了某個人,我開始後悔我又來香格里拉,我有許多歡樂和傷痛都深藏在這裡,格桑花卻一如繼往的在盛放。
充滿藏族特有的儀式感
相對於束河古鎮扎巴的慶雲莊園,位於香格里拉獨克宗古城的南索達更像是扎巴真正的家,也是李眾傾注了大量心血的結晶。走進酒店,便像是走進了一個藏族的家,處處有着濃重的藏式風格。進入南索達的大門是一條長長的長廊,由兩排直徑粗大的高高的木柱撐着穹頂,走進來的人就有了一種期盼,充滿了香格里拉藏族特有的儀式感。此時正好有光從天窗射入,像是天堂連接人間的一條通道,神聖且安詳。當然,設計要為使用服務。南索達客房在建築設計的時候就將傳統藏房的外接樓梯推到了建築中間的一個開間,將兩間客房隔開使客房入戶相互避開,既保證了私密性,又解決了上下樓梯淋雨的問題。再比如,傳統藏房屋頂夾層本來只是一個倉庫,平時堆放乾草料,現在被調整成了一個套房,是南索達最好的房間。
南索達的夜晚不禁有些落寞。坐在屋頂的天台上,縣城內巨大的轉經筒就在你眼前轉動,此時燈火正輝煌。我曾經不止一次地跟隨着轉經的人群,一遍一遍轉動心中的祈願。而腳下的古城,傳說中的月光之城,因為2014年那場大火,曾經陷入一片沉寂。但香格里拉不甘心記憶的古城就這樣被一場大火抹去,人們開始重建,李眾的作品成了人們推崇的典範,特別是那條長長的走廊。獨克宗正慢慢甦醒,不久將會重放光彩。
香巴拉理想國
在藏族的神話傳說中,獨克宗是按照佛經中香巴拉理想國建成的,那是一個富足和快樂的人間天堂,雪山環繞,草場肥美,如同八瓣蓮花。南索達便是我今天的香巴拉,承載着我的回憶,以及曾經的美好。牆上的哈達,轉角處的酥油燈,走廊牆壁上那幅唐卡,壁爐、火塘裡永不熄滅的火燄,任何一個微小的細節都觸動着我舊日的情懷,緣聚緣散也好,日月依舊。
獨克宗的夜晚很靜,彷彿天地之間只剩下我一個人,躺在牀上,陷入這深深的黑暗裡,昨日的種種彷彿都是過眼雲煙,抓不住,留不下,我終究只能沉沉睡去。
清晨我是被遠遠傳來的誦經聲叫醒,那是世界上最祥和最美妙的聲音,冥冥中指引着未知的美好。喝一碗酥油茶,身上暖暖的。在院子裡尋一個角落,曬着初冬香格里拉高原的陽光,就像回到了夢中的老家。
我的香格里拉,心中的日月,我又來了,但往事已過。
酒店設計師 李眾
李眾的設計工作室就在昆明果果酒店的旁邊,叫金鼎藝術社區,也是由舊廠房改造而成的。目前李眾的設計工作室有十多位工作人員,曾經是一個做過「大設計」的人,他參加的團隊設計高樓大廈和政府的辦公大樓,在城市裡用鋼筋水泥堆砌着政府的理想。不甘心自己就這樣被「大設計」所綁架,他離開了「大設計」團隊,開始了一段一個人的旅行。
他決定去麗江的瀘沽湖小住幾天,順便看看在瀘沽湖里格村做專案的朋友。瀘沽湖里格村正在建造一個摩梭文化展示中心,劉衛華向村民推薦了設計師李眾,讓他重新設計。於是,雲南有了現在的陽光半島,也有了香格里拉的阿諾康巴,有了昆明的果果酒店。
以上藝術旅程,我按照學長李眾的指引,由神秘的香格里拉開始,再向麗江,美麗的瀘沽湖畔進發,然後到大理劍川、昆明他設計的一系列客棧酒店,終於找回了我丟失已久的睡眠。
靜下心來在唐卡學校做一天學生
在扎巴格丹的唐卡學校常年學畫的學生不是很多,有來自西藏、四川、雲南德欽的,還有的是來自國外的一些短期學習的洋學生。教畫唐卡的老師來自青海熱貢,那裡是中國畫唐卡最好的地方。如果你有興趣,也可以來這裡學畫唐卡,反正一張精美的唐卡沒有三五年你是畫不出來的,體驗一天可以畫個菩薩的頭像,學些唐卡的基本知識。
這所唐卡學校會招收那些上不起學的藏族貧困孩子,食宿和學費全免。學校裡創作出來的唐卡也大多贈送給寺廟,很少售賣。扎巴的想法很簡單:人,不能只為自己活着。辦唐卡學校,既可以幫助那些貧困孩子掌握一門技藝,還可以保護和傳承民族的文化瑰寶,一舉兩得,是件愉快而划算的事情。
唐卡是藏族文化中一種獨具特色的繪畫藝術形式,用明亮的色彩描繪出神聖的佛的世界。傳統上顏料全部採用金、銀、珍珠、瑪瑙、珊瑚、松石、孔雀石、朱砂等珍貴的礦物寶石以及藏紅花、大黃、藍靛等植物,以示其神聖。這些天然原料保證了所繪製的唐卡璀璨奪目,雖經幾百年的歲月,仍是色澤艷麗明亮。唐卡中最常見的是宗教畫--佛像。每軸唐卡畫一般描繪了一個較完整的故事。畫面的景物隨故事情節的需要而變化,不受歷史、時間、空間的限制。畫面人物不受遠近透視關係的影響,安排得生動活潑,把整個畫面統一在大的基調上,使構圖很完整。有的唐卡尺寸也由幾平方尺到上百平方米,構圖完整壯觀。因此被譽為中國民族繪畫藝術的珍品,藏族的「百科全書」。
扎巴的唐卡學校教學生的是筆繪唐卡,即是在畫布上繪畫圖。首先將畫布上畫架,然後上粉磨光,臨摹畫稿用細碳筆在畫布上打稿構圖後再塗上顏色,勾畫線條、磨金壓線、開眼整理、裱襯開光,唐卡完成。由於其製作過程與壁畫類似,故其數量在西藏唐卡中量屬最多。
唐卡的繪製要求嚴苛,程式極為複雜,必須按照經書中的儀軌及上師的要求進行。這裡亦要求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逐步學會包括繪前儀式、製作畫布、構圖起稿、着色染色、勾線定型、鋪金描銀、開眼、縫裱開光等一整套工藝程序,最後能獨立完成唐卡作品。製作一幅唐卡用時較長,短則半年完成,長則需要十餘年。繪製唐卡的過程也是一種修行的過程。
阿諾康巴·南索達
交通:昆明飛香格里拉:昆明長水機場每天從早上7:00到晚上20:00有6個航班飛往香格里拉,在淡季票價更是低至2、3折,約¥300元以下。
地址:雲南香格里拉古城金龍街東廊15號
電話:(887)8881007
網址:www.arrokhampa.com
郵箱:arrokhampa@vip.sina.com
唐卡學校:阿諾康巴·南索達還辦有一所唐卡學校,強烈建議入住南索達的客人去唐卡學校免費學些唐卡的知識、親自畫一幅唐卡素描。唐卡學校就在阿諾康巴·南索達的隔壁,扎巴十分樂意帶你去。
阿諾康巴·南索達精品藝術莊園是雲南著名酒店設計師李眾在香格里拉獨克宗古城裡,利用過去的土司莊園改造重建的一座十分舒適的精品小酒店,店主扎巴是一位即使在冬天也非常陽光的藏民,會讓你很快愛上香格里拉這片神奇的土地。
遇見最美的意外 古城麗世
說實話,我一貫是排斥麗江的。
如果說大理是溫婉嫺靜的大家閨秀,那麼麗江更像是一個多情的江湖女子。她美麗、妖嬈、風情萬種,甚至來者不拒。只有直奔「麗世」,那座靜靜地坐落在古城南門外的酒店,才找到清靜的所在。
到達麗江,我便直奔酒店,不想在喧嘩的古城裡停留。作為國際知名的奢華度假酒店品牌,麗江的麗世酒店是LUX進入中國的第一家精品酒店,它靜靜地坐落在古城的南門內,遠離喧囂的古城中心,是一處鬧中取靜的清靜所在。
摒棄傳統麗江客棧模式
從外表來看,LUX酒店是一個典型的麗江納西族庭院,似乎這只是一個殷實的納西族家庭住宅。然後入住到房間之後,你才體驗到所謂的奢華度假酒店是如何用設計和細節來征服你的睡眠。麗世在這裡摒棄了傳統的麗江客棧模式,而是採用了簡約清新、觸動感官的方式來體現麗江著名的橋城風貌。房間雖然是傳統的石木結構,但是卻採用了明快的色調,讓初冬略微寒冷的麗江有了絲絲暖意。同樣是簡潔現代的設計風格,卻是依托了麗江傳統建築風格的,讓你覺得既是在納西人家做客,又能享受到譬如BOSE音響、LUX酒店自己開發的各式果醬,這類世界一流酒店的現代與便捷,驚喜的細節無處不在。麗江古樸厚重的納西文化竟能這樣巧妙的融合在一起,不得不佩服起設計者校友李眾的心思。牆上掛着幾幅茶馬古道的老照片,茶几上擺放着雲南特有的普洱茶,應時應景地昭示着酒店的茶馬古道主題。設計任何一個酒店,都能把自己的風格與當地的文化巧妙地融合在一起,這大概是一個設計師最好的答卷了。
茶馬古道的時空旅行
LUX酒店的早點雖然很豐富,但我卻不得不說說LUX酒店的正餐。我在餐廳裡品嚐了一餐看起來很不地道,吃起來卻相當美味的納西美食。說不地道,是因為傳統的納西飲食以肉食為主,風格略略粗狂,是大塊吃肉大碗喝酒的豪邁。而麗世的納西菜,確是經過了精巧設計佈置的,大塊的土豬肉加普洱茶精心烹製後,放在編織成麗江古城的標誌建築--大石橋樣餐具裡,火腿炒牛肝菌又是放在瀘沽湖邊的豬槽船一樣的餐具裡,看了就讓人覺得食慾大動,想把整個麗江都吃到肚子裡,不可謂不巧,不絕。
午後,坐在茶苑裡,曬着麗江初冬溫暖的陽光,喝着雲南特產的普洱茶,品味着歲月的醇香,茶畢,我將跟隨酒店的導遊開啟一場關於茶馬古道的時空旅行。這是一條興於唐宋,盛於明清,連接川滇藏,延伸入不丹、尼泊爾、印度境內的古道,在那些漫長的歲月裡,這條古道穿越茫茫叢林草莽,悠悠的馬蹄聲打破了百年山林深谷的寧靜,用馬幫開闢了一條通往域外的經貿之路,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形成了世界上地勢最高、山路最險、距離最遙遠的茶馬文明古道。麗江,位於滇藏川的交接點上,自古便是茶馬古道重鎮。馬幫的腳步磨光了古城的石子路,一杯歲月沉澱過的普洱,溫暖着旅人的心。
據LUX酒店的經理介紹,LUX打算把LUX酒店這一國際名牌酒店沿着茶馬古道來佈局,香格里拉奔子欄的第二家LUX酒店已經完成了基建,目前正在裝修。當然,設計師還是李眾,LUX酒店集團對我的這位校友的才華還是相當賞識。
去白沙做一天納西繡娘
在雲南,納西族女人的心靈手巧、勤勞能幹是眾所周知的,甚至有「娶個納西婆勝過十頭騾」的說法。她們健康、熱情、率直、樸實,有着高原女人獨有的美麗。
走在麗江古城的慵懶陽光下,隨時可以看見「披星戴月」的納西族老阿媽,雖然已經風燭殘年,卻仍然步履穩健。就像她們所穿的羊皮披肩上那七個刺繡圓盤所象徵的一樣,肩擔日月,背負星星,俗稱「披星戴月」,象徵着納西族婦女的勤勞。而納西族傳統刺繡,也如同納西女人一樣,淡雅、古樸、厚重,雖然樸實無華,卻明朗柔和。
同許多傳統刺繡一樣,納西族傳統刺繡也隨着工業化的浪潮逐漸在消失。納西族婦女還是一樣勤勞肯幹,但是「披星戴月」在年輕一代女人身上卻越來越少見。偶爾能在古城的小店裡看見幾片老繡片,早已經價格不菲。
納西刺繡最早流行於民間,在遠古時代,人們對於自然災害感到恐懼和束手無策。無奈之下,在集體無意識的前提下,他們創造了神,並認為之所以出現自然災害,一定是人觸犯了神靈,因此他們對神靈頂禮膜拜,希望通過祭祀活動來祈求得到神靈的寬恕。
納西刺繡圖案講究,色彩搭配協調、繡工細緻精湛,不僅帶有實用性,還具有很強的觀賞性和極高的藝術價值。刺繡圖案主要用在他們服飾的衣襟、衣領、衣袖、衣背、托肩、兜肚、裙邊、褲腳等許多部位。圖案想像豐富、造形奇特,所用色調多種多樣,紅色、藍色、粉紅色、紫色、白色、黑色、綠色等都較為常見,色調運用強烈大膽,帶有納西族神秘古樸風格特點,反映了納西族婦女嫺熟高超的刺繡技藝。
讓手藝人能生活下去
參觀麗江白沙錦繡藝術院是LUX酒店推薦的一個項目,白沙錦繡藝術院在玉龍雪山腳下的白沙古鎮,距麗江古城不遠,有車前往。麗江白沙錦繡藝術院在一處古色古香的納西傳統庭院裡,以保護和傳承麗江少數民族刺繡為宗旨,教授納西族傳統刺繡技藝。副院長陳智是一位納西族學者,也是錦繡藝術院的創辦者。在他看來,納西刺繡是納西族乃至中華民族的傳統手工藝瑰寶,保護和傳承這份瑰寶是每個人的責任,不僅僅靠某一兩位大師,更需要面向大眾的普及。所以現在的白沙錦繡藝術院是免費的,甚至對於貧困家庭的婦女有一定的補貼。目前藝術院還計劃招收聾啞殘障人士和孤兒來做公益性的培訓,目的就是讓這門手工藝得以傳承,讓掌握這門手藝的人能很好地生活下去。
古城麗世
交通:要從香格里拉到麗江,只能乘車。時刻表/汽車票查詢:http://checi.org/city/xianggelila/lijiang/
地址:雲南麗江古城七一街興文巷182號
電話:(888)5596666
網址:www.luxlijiang.com
納西刺繡學校
地址:雲南麗江玉龍縣白沙鎮三元村
電話:(86)15912215195段先生
強烈建議入住LUX麗世酒店的客人去他們推薦的納西刺繡學校免費學習些納西刺繡的知識、也親自繡上幾針。
陽光總是不嫌多 半島陽光
從麗江到瀘沽湖的旅程並不順利,一路青山,一路藍天,卻也一路崎嶇。久不暈車的我也開始嘔吐起來。到達瀘沽湖的時候,我覺得這一切卻都值了,特別是當住進了半島陽光客棧。
在湖中里格半島的盡頭,就是我此行的家--半島陽光客棧。同樣是校友李眾的設計作品,所以我絲毫不懷疑客棧的舒適。唯一好奇的就是他在這片大美的山水中,又能玩出甚麼奇思妙想。
建就建精品客棧
陽光半島客棧的主人叫劉衛華,是李眾的朋友。劉衛華祖籍湖南,他的爺爺參加了志願軍,抗美援朝在朝鮮教訓過美國人,後來退伍支援邊疆來了雲南麗江。他的父母也隨爺爺奶奶來到雲南麗江支邊。劉衛華是他們劉家第一個出生在麗江的孩子,他長在麗江,一直以為自己就是麗江人。後來聽說公司在瀘沽湖里格村的一個搬遷專案中競標了,劉衛華主動要求去完成這個項目。不想從此他愛上這片純淨的處女地。為給自己找個留下來的理由,劉衛華在里格半島上租了塊地,讓老友李眾來做設計。在一塊只有七分地的土地上,劉衛華一開始想建個有20幾間房的客棧,但李眾不幹,說那是招待所,客人是來旅遊的,不是來住招待所的。李眾說服劉衛華,要建就建精品客棧。客棧房間不貪多,客人也不貪多,要少,要精,要慢生活。
最終瀘沽湖里格村的摩梭文化展示中心建成了,半島陽光客棧也建成了。客棧只有九個房,聽了李眾的建議,把大把的空間建成客人享受陽光的公共區域。陽光半島客棧的建築格局是典型的摩梭人居住的木楞房結構,樸素的外表就像這從未經過污染的山水。李眾的設計主要體現在客棧的整體佈局上,在十分有限的使用土地上,因勢而為地設計加入了摩梭人居住的視覺元素,建築的材料是當地的,裝置也是當地的。有木質的浴缸和陽台,鬆軟舒適的布藝沙發。隨便在客棧或房間的任何一個地方,你都能懶懶地躺在那裡,看着窗外的那片藍,享受着一島的陽光。劉衛華在瀘沽湖邊又重新找回了最初的自己,過起了他的小日子。
編排摩梭傳統文化劇
實事證明李眾的設計思路是正確的,客棧的房間少,有充足的活動空間,客人舒服了,需求就有了保障。聽說客人在旺季要入住陽光半島客棧,需提前三個月預訂才能住得上。里格村的摩梭文化展示中心的核心建築是一個小劇場,建成後一直空閒着沒有用,沒有演出的劇碼、沒有演出的隊伍。劉衛華覺得不用起來有點可惜,乾脆自己組建個演出公司,把拆遷後村裡沒有事幹的年輕人組織起來,把小劇場給承包了,編排一些有關摩梭傳統文化劇碼演出。讓他不服的是他的《花樓戀歌》公演後,誇獎叫好聲一片,被邀參加了全國的調演,也拿過獎。摩梭文化的保護傳承了,劉衛華自己卻成了個賠本的主,他自己辛辛苦苦這幾年客棧賺來的錢全都賠在了《花樓戀歌》上。這個時代讓劉衛華看不懂,國內國外獲獎的電影沒人看,反而那些三流電影票房收入卻可觀。
跟着劉衛華去串摩梭人家
摩梭人是寧蒗瀘沽湖邊古老的民族之一,具有悠久的歷史。有文字可考的歷史可以追溯到西漢元鼎6年,即公元前111年,迄今已有2,000多年。
拜訪摩梭人家,品嚐當地特色豬膘肉和蘇里瑪酒,深入瞭解摩梭人的風俗習慣,在瀘沽湖邊點一堆篝火,天南海北的客人聚在一起,同熱情的摩梭人唱歌跳舞,快意人生是陽光半島客棧向客人推薦的一個體驗活動。
直巴達史是劉衛華《花樓戀歌》劇組的一個領隊,負責演出劇組的所有日常事務和貫徹執行劉衛華佈置的任務,是個能幹的人。直巴達史家是陽光半島客棧向客人推薦摩梭人家家訪的一戶定點人家,在《花樓戀歌》劇組裡有許多演員的家庭都是家訪的定點人家。
摩梭人現行的三種婚姻形態促成了三種家庭組織形式:阿夏異居婚形成並延續了母系大家庭;阿夏同居婚形成並延續了母系與父系並存家庭;一夫一妻婚促成並發展了父系家庭。
在母系家庭裡,每個男女成員都是一個母親或母祖的後代,沒有父系血緣的成員。男不娶,女不嫁,男子夜間去女阿夏家借宿,早上回到自己母親家參加生產勞動,女子則終身生活在母親身邊。財產按母姓繼承,血緣按母系計算,家裡沒有翁婿、婆媳、姑嫂、叔侄等關係。在家庭中,「舅掌禮儀母掌財」。母系大家庭很少分家,家庭成員都是同一血緣的親屬,加上摩梭人道德觀念中的崇母敬舅意識,家庭關係親切和睦,尊老愛幼,謙恭禮讓,很少發生吵架的事情。
母系與父系並存的雙系家庭,是指一個家庭內部,既有母親血緣的成員,又有父親血緣的成員,從而形成兩種血統成員共居一家現象。在這種家庭中,男子已把其配偶帶回自己家裡,子女自然屬於父系親屬系列。而家庭中的女子不出嫁,其配偶上門到女家,其子女只能屬於母系親屬系列。雙系家庭是介於母系和父系之間的過渡性的家庭形式。
父系家庭裡的家庭成員大部分由父系家庭構成,由男子擔任家長,實行男娶女嫁和父子繼承制。構成這類家庭的基本條件,必須是連續兩代以上男娶妻,或過繼其他血緣的子女。永寧摩梭人的父系家庭,一般為近幾代才從母屋分居出的小家庭,世系很短,家庭人口較少。金沙江邊一帶的摩梭人一般在八九代以前就確立了父系制,但近期仍存在雙系和母系家庭。
無論摩梭人的家庭是那種形態,他們在自己的婚姻關係中均不會受家長、親族的干預、強迫,他們也不太注重對方的門第、身份和地位,他們看重的是真感實情的自由戀愛。
半島陽光
交通:從麗江到瀘沽湖的汽車主要分為兩種,第一種是客運站的車子,09:00出發,必須在客運站上車、沿途景點不停車拍照,只能到瀘沽湖大落水,不能直接到里格;第二種方式比較輕鬆一些,坐易同旅遊專線,可以直達瀘沽湖大落水、里格,沿途的景點都可以停車拍照,不會錯過美麗的風光,價格都差不多,就是無需打車到客運站可以直接在酒店附近的路口上車,每天08:00出發,10:00回程。
易同旅遊專線客運中心:(888)5188071
地址:寧蒗里格村
電話:400-960-3800
如果你夠文藝,店主劉先生還會帶你去他的摩梭族員工家進行家訪,一探母系大家庭的神秘。
守望下一次相遇 守望6740客棧
沙溪,是我此次旅程旅程途中休息的一個驛站。
同樣是茶馬古道的一個古驛站,沙溪曾經也有過輝煌的日子。因處於大理、麗江之間,是滇藏茶馬古道上一個陸路碼頭。這裡有個客棧叫守望6740客棧,趙薇、許巍先後都在這裡入住過,還在這種山野之地尋一方清靜所在。
同樣是茶馬古道的一個古驛站,沙溪曾經也有過輝煌的日子,是滇藏茶馬古道上一個陸路碼頭,再加上南詔、大理國石窟的開鑿,沙溪在茶馬古道上成為貿易集散地、南詔大理國佛教文化活動中心,是一個集商貿與佛教文化為一體的古鎮,可謂顯赫一時。歲月無聲,大浪淘沙,古鎮沙溪走過一個發展、壯大、輝煌、衰落的過程,如今只留下了無聲的石橋、古道、古街、古戲台、古樹在悄悄訴說着它的過去。
如今的沙溪,在沉寂了一段歲月以後,逐漸又出現在旅行者的視線中。2001年10月11日,世紀紀念性建築基金會(WMF)在美國紐約宣佈,中國雲南沙溪(寺登)區域入選2002年101個世界瀕危建築保護名錄。但是因為交通的不便,這裡並沒有像麗江大理一樣蜚聲中外,所以遊客並不多。
沙溪有個客棧叫守望6740客棧,客棧的主人叫楊曉。趙薇、許巍先後都在這裡入住過,尤其是熱愛大理的許巍,在這裡一住就是十多天。
在卡瓦格博雪山留下來的藉口
其實楊曉的第一個守望6740客棧開在香格里拉德欽的飛來寺,在驢友中的名氣很大。她曾幾個人邀約着一起開車去過西藏、香格里拉德欽的雨崩等地。後來楊曉想找個能在卡瓦格博雪山下留下來的藉口,便在飛來寺租了間民房,改造成客棧,起名「守望6740客棧」。那個客棧我去住過,在飛來寺那片房屋的最裡端,很乾淨,在陽台上就能看見雄偉的卡瓦格博雪山。她家的犛牛小火鍋是我深愛的美食。
再後來卡瓦格博成了旅遊熱點,飛來寺那片每天都像趕集一樣熱鬧,不清靜了。楊曉把「守望6740客棧」交給她的夥計來打理,她自己跑到了沙溪,如法炮製第二個「守望6740客棧」,想把自己的後半生交付給沙溪。楊曉沙溪的客棧並不大,但很精巧,目前很清靜,適合發呆。「守望6740客棧」沒有老房子的陰暗潮濕,楊曉用女兒家的心思把這裡打扮得像過去大戶人家的閨閣,處處透着一股精巧和雅致,門和窗子都是傳統的劍川木雕,花鳥魚蟲紛繁複雜,隨處可見的古字畫又透露着書香門第的雅致。住在這樣的房子裡,彷彿自己也穿梭回舊日時光,成為待嫁閨中的閨閣小姐,期盼着走馬幫的情郎早日歸來。楊曉的客棧不是李眾設計的,她正打算請我的學長李眾來重新設計改造一下,以提升客棧的檔次,讓人住着更加舒服。
沙溪小鎮很小,卻處處顯露着過去的輝煌,每一塊磚瓦彷彿都有一段不可言說的故事。寺登街曾經是沙溪的靈魂和核心,是茶馬古道上進行商貿交易的一個重要集市。兩棵千年的古槐樹立在街心,東面是古戲台,西面是興教寺,四周曾經商舖馬店林立,紅砂石板的古道從這裡延伸出去,通往看不見的遠方。
客棧的右側有一座石橋橫跨在溪水上,數不清歲月風雨在上面刻劃了多少痕迹,但依舊可以看得出它往日的雄偉。無數馬蹄在上面踩過,無數人在上面走過,無數次聚散離合在這裡發生過,如今,它還是那座石橋,靜靜地在歲月中承載着風雨。
一雕千年--在沙溪鼓搗劍川木雕
在雲南,尤其是滇西北大理、麗江、香格里拉一帶,無論是寺廟祠堂,大戶人家的庭院,還是普通人家的房子,沒有劍川木雕彷彿是不完整的,不足以體現此建築及背後主人的實力和藝術品位。
大理劍川縣素有「木匠之鄉」之稱,劍川木雕的歷史可溯至8世紀唐朝。史料記載,南詔政權從黔、川一帶或抓或招了一大群工匠,用於建設宮殿和城樓。精湛的木雕技藝,遂從漢族傳入,並融合了白族的風格,發展傳衍下來。直到清朝,劍川地區已經形成了規模壯觀的木雕從業人群。時至今日,劍川縣的17萬人口中,有近萬人從事木雕行業。這些人平時就是普通的農民,而農閒時拿起刻刀,便變成了精巧的藝術工匠。他們運用雕工複雜的一起一落、三起三落、五落、十八學士鬧梅花,鳳穿牡丹、松鶴延年、喜上梅(眉)梢等傳統紋樣,製作了許多精美的木雕工藝品。
在劍川,木門和木窗是最為常見的木雕裝飾對象。無論是劍川縣城裡的古城,還是遠離縣城的沙溪古鎮,都保留着許多年代久遠的門窗木雕。白族常見的建築格局也是四合院結構的。大戶人家的四合院,大門極為氣派,有些佈局着斗拱和屋頂,當中不乏各種鳥獸蟲魚的雕刻作為裝飾。小戶人家也善用木雕裝飾門窗。最常見的就是格子門。格子門的格扇由上部的格網、中間的中絛環板,下方的裙板等組成。格網雖然主要是採光作用,但是木棱之間定要有一些雕刻裝飾。中絛環板和裙板往往並不鏤空,更成為雕刻裝飾的集中地。格子門的雕刻多為浮雕,題材主要以四季花鳥、漁樵耕讀等為主。
事實上,這些木雕就出現在劍川人的日常生活中,俯仰之間,總能見到各有趣味的木雕內容。這些木雕反映着劍川人的生活趣味,同時也是他們生活的一部分。
歐陽澤川是沙溪古鎮人,畢業後在劍川縣一家木雕店打工,從師學了幾年劍川木雕,學會了劍川木雕的基本流程工藝,繪圖、雕刻、打磨、噴漆會獨立操作完成了。再後來在楊曉的守望6740客棧做夥計。入住守望6740客棧的客人若對劍川木雕感興趣,歐陽的夫人就會帶客人到她家去參觀,讓客人在她家也跟着她老公舞弄一下,客人玩高興了有時也會購買,或定做一些裝飾性木雕。
慢慢的守望6740客棧也順勢推出了免費做一天劍川「小木匠」的專案,形成了一種模式。有時入住的客人也會向剛來的客人介紹學木雕過程的一些樂趣,多了一分體驗,令客人和歐陽都能雙贏。
守望6740客棧
交通:瀘沽湖到大理劍川的沙溪古鎮要先乘車到麗江再轉車去,建議到麗江後直接租車去沙溪古鎮,約¥200。
地址:大理市劍川縣沙溪古鎮寺登街東寨門外左行100米
電話:(872)4722427
酒店老闆向你推薦免費去參觀劍川木雕的製作過程,說不定喜歡上哪款了還可定做一塊。
簡約的世界 果果酒店
果果酒店開在滇緬大道上,這是一條距今已有90多年歷史的公路。它是雲南歷史上最早開汽車的路,曾經是滇緬公路的一段。我們在藝術學院讀書的時候,它是當時通往昆明主城區最為繁忙的公路之一。
昆明午夜略顯微涼,趁這樣的天氣我坐車直奔果果酒店。果果酒店是今年才開的一家新酒店,在昆明的大學同學無數次在聊天中提起。酒店開在始建於1924年的滇緬大道上,一條距今已有90多年歷史的公路。我們在藝術學院讀書的時候,它還叫做昆瑞公路,是當時通往昆明主城區最為繁忙的公路之一。
在無數的回憶中穿行着,我到達了果果酒店。插上房卡,夜燈悠悠地點亮,一個巨大的布藝玩偶靜靜地擺在窗前的地毯上,似乎在等着夜歸的人。房間裡沒有過多浮華的裝飾,桌椅板櫈都是簡單流暢的工業線條,牀上是我最喜歡的棉麻被子。牆上掛着一幅線條極為簡潔的抽象畫作,想來一定是出自某位校友的手筆。一切都乾淨得利索。
簡單的loft設計風格
早上,我拉開窗簾。房間裡的一切在陽光下無所遁形。簡單的loft設計風格,簡單的線條,燈是簡簡單單的燈,座椅是簡簡單單的桌椅,一切都是它本來該有的樣子,沒有半點多餘的裝飾。但是那簡單又是經過了極其精巧的設計,既不突兀,又散發着藝術的氣息。視覺的感受是具體的,但最終的呈現卻是形而上的,有些東西並不在現場,卻也會慢慢的佔領着我的想像空間。大多數我住過的賓館,有些東西即使在現場放着,我卻會視而不見。
果果的大堂裡準備了各種精巧的點心,吧台上有咖啡和紅酒。走廊裡看似隨意擺放的一個物件,都是藝術家獨一無二的手作。金剛砂的水泥地面和精緻的裝修形成了巨大的反差,無處不在的玻璃和鋼製結構、裸露的大樑鋼筋昭示着這裡原來應該是一個類似廠房的建築,工業文明和藝術設計在這裡完美地融合在一起,時尚並且懷舊。驚喜常常會發生在某個拐角處,一幅某人畫作,一個能讀書的地方。
昆明的798--108智庫空間
酒店的所在現在叫做108智庫空間,是昆明正在成長中的「798」,雲南藝術家常去的地方。108智庫空間原來是位於昆建路5號雲南軸承廠的舊址,現在改造成了近2萬平米的藝術空間。藝術家、廣告人、藝術愛好者、商人混雜其中,畫廊、餐廳、酒吧、藝術品拍賣空間無所不有。
如果說藝術從來不是無根之木、無本之源,那麼108智庫空間也不是憑空生出來的藝術空間。這裡依託着雲南藝術學院濃厚的藝術氣息和創作文脈,在繁華的現代都市中尋得一方純粹的藝術淨土。
果果酒店
交通:從大理回昆明建議去坐火車,睡一晚就到了。
地址:昆明五華區昆建路5號108智庫空間內
電話:(871)65372288
訂票:http://www.huochepiao.net/checi_K9641/K9644
酒店預訂:http://www.booking.com/hotel/cn/kun-ming-guo-guo-jiu-dian.zh-cn.html
同樣的在果果GOGO酒店周邊也充滿着各式各樣的藝術社區和非常文藝的酒吧食館,讓你能愉快的結束這趟不一樣的旅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