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力战略性新兴信息产业 助推国民经济转型升级
- 来源:计算机世界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新兴信息产业,国民经济,转型,升级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0-12-06 13:02
首先,我代表航天信息股份有限公司祝中国IT两会胜利召开,也祝贺《计算机世界》报创刊30年,以及30年来所取得的辉煌成就。今天会议的主题是“经济转型与公共服务”,我也想结合我们公司的情况,跟大家分享我个人的一些感受。主要是三个方面:第一,经济转型将给IT企业提供很大的增长空间;第二,中国的IT企业一定能够在中国的国民经济转型升级过程中大有作为;第三,提一点建议。
经济转型带来的IT机遇
大家都知道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取得了辉煌成就。就拿国内生产总值GDP来说,中国已经超过了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当然,我们也注意到,在这样快速的经济发展过程中,我国经济的增长方式,仍然有需要进一步改进和提升的地方。我国的GDP固然超过了日本,但是从国民生产总值GNP而言,还不见得超过日本。而人均GDP,我们可能只是日本的1/10,美国的1/13甚至1/12。此外,中国现在还有1.5亿人达不到联合国所公布的一天一美元的收入标准,处于贫困线之下,并且中国的东西部发展不均衡,贫富差距仍然存在,并且不小。
中国经济增长主要是凭借三驾马车,今年内需消费可能已经达到50%甚至50%以上,但是出口还是占了很大的份额,表现出来就是我们还过度依赖出口。而从出口的贸易结构来讲,以日本为例,该国的出口贸易60%以上是高附加值产品。而我们的出口贸易还处于全球产业链的低端,还是靠人力、资源和环境的消耗。这样的结果就是,把设计能力、品牌和利润留给了欧、美、日,把人力、GDP和资源的消耗、环境的损失留给了我们自己。
从劳动生产率而言,以制造业为例,中国大概是美国的1/25、日本的1/26。前不久我受京东方之邀去看了他们在亦庄的生产线,几千平方米厂房里面只有几个工人在操作,完全是信息化和自动化的生产状态。而这套生产线全套都是从国外引进的,从这一点上也可以看出人家的劳动生产率要比我们高得多。而我们是主要靠廉价劳动力而成为世界加工厂的。
从产业结构来看,我们第一、二、三产业结构(农业、工业、服务业)跟美国、日本相比,是有差别的。从去年的数据看,中国的第一产业占10.6%,第二产业占46.8%,第三产业占42.6%。而美国的数据是1.2%、21.9%和76.9%,日本是1.6%、21.9%和76.5%,他们的第三产业比例远远要高出第一和第二产业很多。从现代化的产业比重来讲,我们是偏低的。这表明了我们国家增长方式不是靠信息产业,中国还没有进入一个以信息产业为主导的新型经济形态。
从信息技术的发展来看,它在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生活理念的同时,也将催生国民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所以,我觉得中国的转型空间还很大。而这种转型正如李稻葵教授提到的,信息化在其中必将起到很大作用,这就给中国的IT企业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发展机遇和很大的增长空间。
IT企业助力经济转型升级
虽然目前我国信息化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国内的电子政务、电子商务,还有企业信息化发展都很迅猛,包括航天信息从事的电子政务,国家税务工程——金税工程,我们所做的工作,保障了国家税收每年上千亿元的增长。但是,我们的信息化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并且“重建设,轻应用”的现象还存在,应用的水平相对较低,应用的范围比较窄,应用的效力也很有限。
上个月,国家粮食局在无锡召开“全国粮食系统信息化会议”,我受邀参加了。粮食产业是从人类文明开始就出现的一个非常古老而永恒的产业。但是,中国的粮食信息化起步是非常晚的,是从“十一五”开始启动,投入才3亿多元,这跟其他产业信息化相比,是远远不够的。我们也有幸受国家发改委委托,在科技部的安排下,给国家粮食局专门研发了一整套、也是第一个粮食仓储物流管理系统,做了一个粮食信息化的示范基地。
做这个系统完全是用物联网的理念和技术,包括运用到了智能卡、RFID技术、GPRS网络等,来实现感知、传输、信息处理和智能化应用。这套系统的开发并不仅是应对粮食的储、运,还包括粮食的种植,我们不仅是搞一个系统集成,而是想打造一个产业链,其中包括对种粮户的激励政策,也就是要把农户结算卡结合到这套系统里面。我们用这套系统将土地拥有者的资料全部记录在案,通过进行对经纪人交易、仓储运输直到粮库的全部现代化粮食管理,使自动称重、自动装粮、库存检查等等每一个流程都能在指挥中心一目了然。
同时,这套系统还延伸到粮食加工业。我国现在粮食加工利用水平只有20%.30%,而发达国家是90%,这说明我们存在大量浪费现象,通过这套系统可以从一定程度上解决浪费问题。这套系统还可以拓展为电子商务系统,从而提升了农业发展水平或者说粮食产业升级。
前两天南方一个乡镇领导到我们公司,提出希望我们给他们做一个“智慧乡镇”。他说,“科技下乡活动时,我们收到很多科技书籍,但是农民看这些解决不了实际问题。我希望像你们这样的信息化企业能帮我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我们那里的农民主要的经济作物是花木,比如说我们有100多万棵树,怎么样能够将产品推广到全国?”最后他知道了,可以通过给每棵树都做上身份标识,进而通过电子交易、网上下单的方式帮他们的经济作物产业实现现代化推广、减少成本。
我们现在正在跟他们接洽,这也是我们提升传统产业的一个尝试。
信息安全核心技术需自主创新
最后,我想建议国家采取强有力的措施,举全国之力加大信息安全等核心技术自主创新。我们很高兴看到中央领导,以及工信部领导、其他各相关部门领导都很重视这个问题。但是,信息安全是关乎国家发展的战略问题,也是信息化发展的核心问题,需要我们付出12分的努力。
我国应用的通用CPU、基础性软件,90%以上都依靠进口。尽管中国信息产业在国民经济转型中大有作为,但是我们在发展信息化的同时,如果自己的核心技术跟不上,我们的IT企业就是在给别的国家的IT企业打工。如果不采取一些超常规的方式,举全国之力来解决这些问题,那中国的经济安全将受到威胁。
我是“航天”出身,我希望国家能够像对待“登月工程”一样来重视我们的信息产业发展。在这方面,航天信息也做了一些工作,包括国家级RFID传输标准、安全标准的制定,还有安全芯片的研发等。但是,这离整个国家信息安全的需求还差得很远。所以,我们在这里强烈呼吁,国家相关部门能够采取措施来保障信息化领域核心技术的自主创新,使之能够进一步国产化。
在结束发言之前,我想声明一点,我不是经济学家,也不是IT专业人士,我只是在领导一个IT企业,我所谈的观点可能是一管之见,但我却拥有一腔热血,愿意率领航天信息参与到我们国家信息化促进经济转型的浪潮中来,并为此奉献自己一份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