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与人才培养
- 来源:计算机世界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信息化,人才,培养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0-12-06 13:17
大家好!今天我主要谈一谈信息化与人才培养的问题,这其中包含6方面。首先我要谈一谈国家在相关的发展政策和信息化建设背景下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国家对信息化建设高度重视,党的十六大、十七大明确提出要优先发展信息产业,广泛利用信息技术,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今年9月8日,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文件中,把新一代信息技术包含在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由此对信息化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并且,相关部委也做了相应的规划。如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当中,对信息化人才培养有明确的描述;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在2006.2020年计划中也对信息化人才培养提出了明确要求。
从20世纪到21世纪初期,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并且广泛应用、高度渗透。信息技术带来更大、更新的突破,并逐步向全方位的技术进行演进。对此,我有三方面深刻体会:第一,信息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不断推动着生产方式发生变化;第二,信息资源日益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第三,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深刻改变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
交叉性的人才需求
在这种新的背景下,我国信息化人才培养有了一些新的需求。首先是要注重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其次,要注重复合型人才培养。信息技术作为全新技术,在应用当中和各行各业有非常深刻的联系和结合,由此复合型的人才就显得特别重要;再者,要加强对新一代信息技术建设和应用人才的培养。
另外,我国信息化人才培养仍存在一些问题。
第一,信息化人才的总量偏小。根据相关资料统计,我国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每年至少存在100万计算机应用专业和30万软件人才的缺口,需要高层次、复合型的信息化人才。
第二,信息化人才的结构不够合理。在实际产业和应用过程中,我们希望有能适应新结构、新发展趋势的相关人才。如,我们的基础性研究技术人才还是比较缺乏的,这样就导致我国在信息技术原创性发展上有一定的障碍。并且,我们缺乏一些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复合型人才。软件人才特别缺乏,尤其是面向应用实践的软件人才。
第三,信息化人才培养的模式与条件不够。在一些院校当中,信息化人才培养无论是学历教育还是职业教育,都是按照传统的方式来培养,并没有显著的规模性和创新性突破,难以适应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
第四,信息技术人才的流动出现了扭曲。这个原因在于:首先,我国信息产业发展起步较晚,相应的体制法律还不够健全,用人机制还不够灵活,在法律保障上存在不足;其次,在正常的流动中,各地方都有相应的行政规定,有的地方保护色彩比较浓,对人才流动制约较大;再者,在建设过程当中,一些企业采用了不正当的挖人方法,使得人才流动对原有企业造成了较大的伤害。
第五,信息化人才地域分配和城乡分配不均衡。西部地区的人才老化、新生人才补充不足;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明显加快,环渤海地区、长江三角洲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较好,相关的专业人才也较聚集;北京、上海、深圳这些大城市人才相对集中。
此外,新的信息技术,如物联网、云计算、三网融合、移动互联网、微电子和光电子、嵌入式技术和系统等,也对人才培养提出了一些新要求。嵌入式是一个复合的技术,是计算机硬件、软件、集成电路、通信、传感器等多学科交叉而形成的;物联网本身也是一个交叉学科,是互联网、嵌入系统和传感器技术的结合体;云计算本身是网络、数据库和应用、移动技术、运行计算相结合而成的;三网融合是通信、互联网、电视和计算机等新技术的复合体;移动互联是一个复合的技术体,需要互联网移动技术、通信和Web技术的结合。这些新技术需要的是复合型、交叉型的人才。
培养体系亟待建立
我认为,建立一个新型的信息化人才培养体系已成为必须。因此在未来,我们必须完善和改革现在的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这对信息化人才培养至关重要;并且,信息化人才培养必须高度国际化。
建立新型的信息化人才培养体系,应该考虑这几个方面:首先,是人才培养开发的机制,信息化人才应用的评价机制也应该有所创新;其次,对人才选拔、信息化人才选拔的机制要做一定研究,对人才流动的机制也应该做出规划;最后,最重要的是,我们应建立起中外合作的新型信息化人才的培养机制。
我认为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解决:
第一,加大信息化人才培养的力度来提高信息化人才的数量和质量。当前,国家信息化人才的培养主要来自计算机、自动控制等传统的信息类专业。这些信息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本身有缺陷性。我们要对计算机等传统专业去做一些改革,以适应未来发展,发展国家示范软件学院、国家网络学院等新兴学院,来培养人才。
第二,改革培养模式和方式。首先,改革课程体系和教授新兴信息技术;其次,改革现有教学体系,努力培养复合型人才;再者,在教学过程中,更多地和应用相结合,培养实用型人才;然后,更好地和国外相结合,通过走出去、引进来的办法来培养国际化的人才。
第三,加强信息化人才的继续教育。信息化的技术发展很快,对现有技术人员如何进一步提高,这就是继续教育的问题。应该创造一个创新的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培养模式。首先,产业和企业应该有更好的合作,从而培养产业和企业所需要的真正实用型的IT人才;其次,我国的信息化建设在管理层面应用和发展是非常快的,在建设过程当中,应该更多地与政府部门相配合,面向管理的信息化去培养实际需要的人才;再者,应该与信息化应用的各个不同的行业相结合,根据行业的要求去培养某个具体行业所需要的实际人才;最后,从信息化高层次人才的培养考虑,应该加强信息技术新学科的教育。信息技术的发展是日新月异、突飞猛进的,我国设定的关于信息技术的学科已经不能适应,应该尽快增设一些新的信息技术的学科方向,使高层次人才能够得到更好的培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