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向公共安全要需求

  • 来源:计算机世界
  • 关键字:物联网,公共安全,需求
  • 发布时间:2010-12-06 13:41
  “在座的企业也好,科研院所也好,谁能满足我们煤矿安全物联网的迫切需求?我们要的是大量价格低、能耗低,精度高、适合井下环境的智能传感器!”

  这是国家安全监管总局通信信息中心副主任张瑞新在“物联网分论坛”上提出的需求,也是物联网用户最真实的呼声。在2010年“IT两会”的物联网分论坛上,来自政府、行业用户、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的用户和专家聚集在一起,分别从政策、需求、技术、应用、产业等各个方面进行了全面的探讨。

  物联网跃上公共安全大舞台

  公共安全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在公共安全领域的应用是物联网产业的刚性需求。在各地的物联网发展规划中,公共安全都占据着很重要的地位,北京、上海、江苏、无锡、成都等城市都把公共安全作为切入点,推进物联网的应用。

  然而,各个城市的特点又各不相同,比如北京正在筹建安防物联网产业联盟,修改完善了《北京安防视频监控产业发展规划建议》,并筹划建设安防物联网产业基地,推动SVAC标准产业化和试点示范应用。

  “北京市将应用物联网技术,提高城市应急和运行管理水平,提高民生服务水平和生活品质;发展物联网产业,使北京成为国际物联网应用的先行城市、国家物联网产业链的创新中心和产业辐射源。”北京市经信委科技标准处处长林绍福介绍说。北京市物联网的发展目标,是要在3.5年内,完成政府、社会和企业三大方面的一批应用工程;初步建成一批共性技术平台和产业支撑服务平台;建设和完善一批物联网相关产业基地;培育和支持一批物联网企业做大做强,基本形成以大型系统集成商为龙头、大批掌握核心技术的创新型企业为基础的产业体系;形成一批物联网相关专利和标准,以及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到2012年,使物联网业务达到千亿元规模。

  林绍福介绍说:“首批‘感知北京’示范项目涉及10大领域22项。大部分项目已完成或取得阶段性成果,如朝阳区一氧化碳中毒及火灾事故技防系统已经完成发放安装一氧化碳无线报警器3万只,运行效果良好;正在围绕餐饮企业、安全生产、城市安全等领域,在CBD及东扩区域扩展安装8万只一氧化碳无线报警器。东城区电梯运行安全监控系统和宣武区烟花爆竹销售点视频监控系统也都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新需求带来技术难点

  应该说,各个城市在推进物联网的时候,一定是以信息化基础比较好的行业作为抓手的,如果要举一个物联网应用的例子的话,煤矿安全生产应该算得上是个非常典型的案例。

  2010年1~9月份,煤矿生产共发生重特大事故21起,死亡457人,同比分别上升90.9%和52.3%。瓦斯、水害、火灾三类灾害共造成较大以上事故81起,死亡706人。安全生产对信息化的需求非常大,物联网的到来,又触发了许多新的应用和新的需求。

  正如张瑞新所说,煤炭行业需要大量的传感器,物联网解决方案在井上、井下安装不同类型的纳米级传感器,可对声音、频率、图像等信息进行监控。比如矿用智能风量传感器、数字式温度传感器、一氧化碳传感器、设备开停传感器、风门开关传感器、煤矿用烟雾传感器等。“传统定位系统受电源、井下信号等因素影响,定位效果并不显著,且维护成本高,利用物联网技术,将矿井分割成若干区域,在每个区域都安装ID扫描传感器,用来扫描该区域内正在活动的ID,并通过数据传输单元向存储单元保存相关信息。”张瑞新总结说,利用物联网技术,可以实现由“间断性检查”向“连续实时监控”的转变;实现从主观判断向智能分析的转变,应急救援由事后反应向自动响应转变。

  然而,物联网在煤矿安全领域的推进离理想还有距离,张瑞新坦言:“要在安全生产中实现更加‘智能’和‘物与物对话’,需要生产大量性能可靠、价格低廉、能耗较低、精度较高、适合煤矿井下环境和规范的智能传感器件,还应制定真正适合于煤炭行业安全发展的物联网技术标准。”

  中国物联网研究发展中心副总工程师赵壮则认为:“物联网在公共安全中的应用,核心是智能化。公共安全中需要感知的对象、内容和数量非常巨大,感知之间的关联也错综复杂,要做到准确、及时和无遗漏,光靠人工识别基本无法做到、也不现实。物联网的智能化应用,将转变传统管理模式,大幅提高公共管理水平。”

  赵壮分析说,目前物联网感知层的难点是:单一传感器在较为复杂的环境下,难以做到准确、快速感知;高性能传感器的成本过高、使用环境条件苛刻,限制了推广;传感器网络体系标准不统一,各自为政。应用层的难点是专业系统条块分割,相互形成“信息孤岛”,限制了应用进一步提升和发展;各专业系统之间技术体系标准不统一,存在互联互通的技术障碍。

  与会代表一致认为,物联网的发展将极大地拓宽安防的范围和内涵,未来的安防将会渗透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物联网的一个基本功能。物联网对安防行业的影响不仅体现在对传统安防的技术提升,还将对整个安防行业的产业格局、业务模式产生重大影响,今后新的安防应用、运营模式也将会层出不穷。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