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叫停的还有更多
- 来源:计算机世界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叫停,更多,手机,用户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0-12-15 09:46
一位朋友谈到在家里接到保险推销电话的心得是,不急不恼,不慌不忙,把电话放在开得特别响的电视机边上,任保险员在电话那头按部就班地狂喷数分钟,最后自讨没趣地离去。
人被逼到这份上,也实属无奈。11月10日,北京保监局终于以红头文件形式,全面叫停辖区内人身险公司和保险专业代理机构的寿险营销员向非特定客户进行电话展业,禁止各公司寿险营销员按号段拨打、随机拨打、购买陌生名单拨打电话等滋扰客户的行为,并要求各公司加强营销员管理。
北京市保监局叫停保险公司骚扰电话的一大诱因是,中央电视台不久前专门对此社会现象进行了曝光。
北京保监局可能还算是在全国率先做出了“叫停”动作。相比之下,其他一些城市的手机用户,对于保险公司的骚扰电话,还不知道要忍受等到何时。
即便如此,北京保监局的叫停,还是姗姗来迟。2009年7月,笔者就曾经在本专栏讨论过保险骚扰几时休,对当时就已经十分泛滥的保险营销电话模式提出了质疑:“依靠不胜其烦的骚扰电话争夺客户,成为中国保险行业的一大景观。同时围绕客户信息,显然形成了一条堂而皇之的信息泄露外加信息骚扰的畸形产业链条。”
其实,对手机用户进行无端骚扰的行业可谓“品种繁多、花样齐全”。诸如某某纪念品收藏、某某酒店优惠促销、某某海滨房产热销、某某股票投资理财讲座等,甚至连洗车行业也开始了电话推销。这些推销电话与垃圾短信、诈骗短信一道,对手机用户构成严重的骚扰,不仅严重浪费通信资源,更对行业形象造成损害。
这样看来,第一,北京保监局仅仅叫停电话推销寿险业务还远远不够,其他各种保险业务都不应通过这种冒犯客户的方式进行:第二,仅仅北京保监局叫停这种低劣的营销方式不够,其他地区乃至全国保监部门,是否应该统一出台政策,而非各地自扫门前雪?第三,针对其他各类涉嫌侵犯用户隐私的电话推销、垃圾短信,相关主管部门同样应该重拳出击予以叫停。
为什么一些“叫停”总是让人精神为之一振?根本原因不在于社会公众对一些问题再三忍让,而是作为社会公器的相关部门对民意的及时体察和对问题的“较真”程度。信息手段带给人们便利,并不应以牺牲用户的个人隐私为代价。信息时代,规范各个行业运用信息技术的营销手段,不应成为空谈。如何做到?很简单,从一个个给力的“叫停”开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