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微博平台 新浪围脖越围越大

  • 来源:计算机世界
  • 关键字:开放,微博,平台,新浪
  • 发布时间:2010-12-15 09:53
  11月16日上午10点,北京国家会议中心,新浪首届微博开发者大会。

  “我们将启用weibo.com独立域名。”当新浪副总裁彭少彬宣布这一消息时,全场掌声雷动。

  新浪CEO曹国伟表示,新浪微博的开放预示着新浪将正式启航,实现新浪从传统门户网站向互联网平台过渡的巨大转变。

  开发者们对这一新平台也表示出了巨大热情。大会一开幕,主会场的门就已经封闭,再进入的参会者只能到分会场——而此时的分会场也是人山人海。

  从百度到淘宝,再到联想、新浪,林林总总的开发者大会层出不穷,这也透露出一个讯息:开发者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广阔。业内人士认为,微博是无门槛完全开放的平台,相较而言更为适合个人开发者和小团队。

  转型平台

  在接受《计算机世界》报记者专访时,曹国伟表示:“在去年,新浪围脖还是定位于互联网产品,但在今年,我们迅速将其定位为平台,独立域名为的是让这一平台有独立的品牌,以独立的事业部来运行,与传统的门户媒体的运营方式不同。”

  从去年8月底新浪微博测试版发布到今年10月底,在短短的14个月里,新浪微博的用户数已经超过5000万,而美国的Twitter达到这样的规模用了3年时间,目前新浪微博平台每天发布的微博数已经达到2500万条。

  在红杉资本合伙人沈南鹏看来,5000万的用户群已经到达引爆点。他表示,一个平台用户超过2000万这个点后就将加速成长。而新浪微博在过去一个月内用户翻番,说明这个平台完全可能成为一个拥有巨大市场份额和市场影响力的平台。

  平台化已经成为近年来互联网界的一大趋势。从单纯的内容提供商到平台,从应用级公司走向平台级公司,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平台为王的战役早已经打响。过去几年中,各大互联网巨头相继推出了自己的开放平台,并汇集了大量的第三方应用。数据显示,苹果App Store应用软件已超过30万款,下载量已经超过40亿次;Facebook开放平台的各类应用超过55万;作为微博行业的鼻祖,Twitter开放平台上的应用数也已经超过10万。

  “我认为最终PC互联网时代所有的应用一定会搬到微博来。”“站长之王”、4399董事长蔡文胜表示,微博的盈利将更依赖于移动互联网,开发者赌的就是移动互联网到底能有多大。

  据Gartner预测,随着移动产业的重心从硬件转移到软件,用户今年在手机软件上的花费将达到62亿美元,总下载达到45亿次。据了解,新浪微博目前手机发送微博数已经达到微博总量的38%,“微博平台的重要性更体现于其媒体属于与互动性能与移动互联有更好的契合。”曹国伟表示,平台最基础的价值在于它的用户数量跟用户的黏性。

  开发者的“处女地”

  “微博在中国是一个刚刚开始的平台,这是开发者最好的机会,甚至可看为是未开发的‘处女地’。”蔡文胜评价说,开心网的开放速度太慢,否则原本有机会成为最大的开放平台,而在人人网开放平台上的小开发者的产品太容易被复制,挤压了开发者的生存空间;与百度的框计算相比,百度搜索只能开放给合作商,重点在于开放搜索入口而不是用户资源;QQ平台的开放更为有限,与QQ合作需要团队有成功案例,同时腾讯要的分成非常高。所以,普通人甚至是小团队在这些平台上很难有机会成功。而微博的开放性和公正性,是给开发者最好的机会。

  今年7月28日,新浪微博平台接口正式对外开放。目前,开发者可以通过API接口将自己的网站或者应用同新浪微博平台连接在一起。

  新浪微博开发者大会当天,草根一族的开发团队簇拥会场,其中还不乏女性开发者。目前在一家大型互联网公司担任工程师的付群与一帮朋友合计,用业余时间进行第三方应用的开发,他认为,新浪微博的开放做到了目前国内平台的最大化,甚至是无门槛,人人都能进去“玩”,从个人到团体都有机会,但是究竟机会有多大,目前还不明晰。

  在本次大会上还值得注意的是,新浪携手红杉资本、IDG资本、创新工场、云锋基金、德丰杰五大顶级投资机构,正式启动中国微博开发者创新基金,一期规模为两亿元。按照计划,中国微博开发者创新基金的单笔投资,将以300万元人民币以下的创业型公司和个人为主。

  DCCI互联网数据中心预计,2010年年底,中国互联网微博累计活跃注册账户数将突破6500万个,到2011年年中将突破1亿;2011年年底、2012年年底、2013年年底,这一数字将分别有望突破1.5亿、2.8亿、4.6亿。

  DCCI总经理胡延平表示,新浪微博未来将会成为最有影响力和参与度的“源”,如果开放协作方面做得比较成功,新浪微博可以更进一步成为商业平台的母体,大量的应用与商业模式将从这一平台衍生出来。

  “赚钱”

  还是未知数

  不过,蔡文胜对于应用软件商店和平台战略能否成功存有一个疑问:“开发者能否赚到钱?”

  其实,无论是此次新浪宣布的微博开放战略,还是此前百度推出的开放战略,“赚钱”都是最核心的疑问。

  尽管有苹果App Store应用软件商店已经出现了“日进斗金”的开发者案例,但蔡文胜表示,目前只有不到5%的中国开发者能在国外开放平台上赚到钱。即使是拥有超过50万款软件应用和众多开发者的苹果App Store,也只有排名前100位的软件开发者能够赚到可观的收入。

  “现在很多开发者通过苹果的App Store每月赚到的钱只有几百块钱,很难维系一个团队的开发和运营。”139.ME创始人朱连兴告诉记者。还有几名草根开发者认为,是否赚钱的问题远比分成比例更为重要。而微博的始祖Twitter认为,目前的盈利模式也还不清晰,并且面临开放与营收的矛盾问题。

  对此曹国伟表示,新浪微博目前并不急于规划商业化的平台与模式,而是注重用户的体验。他告诉《计算机世界》报记者,微博平台已经吸引很多的广告商,但新浪更希望探寻出用户接受的广告方式来进行投放。

  据彭少彬介绍,新浪微博的商业化将分成广告服务和应用增值服务两个方面。在广告服务平台上,广告主和开发者可以进行双向选择,并实现自主竞价;应用增值服务则有赖于当用户数爆发增长后,对服务实行收费。

  对此有业内人士质疑,新浪微博平台的商业化是否可以像预期那样实现。开发者付群直言,“对新浪微博提供几种盈利模式渠道、通过什么方式将多方参与者链接起来、官方应用和第三方应用不会有矛盾,现在还有些疑问。”他表示,“有驱动机制,才能完善开放平台生态链。而新浪微博平台是否能给开发者利益,还取决于它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微博能否坚守开放。”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