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多元事,成多元才

  • 来源:文苑
  • 关键字:多元事,多元才,新闻,视野
  • 发布时间:2010-12-20 14:09
  以前我在北大担任兼职教授时的同事王亚非是个典型的做多元事、成多元才的人,她既是北大光华管理学院的院长助理,也是海问咨询公司资深合伙人和李宁体育公司的独立董事,一个优秀的商界英才。而她之所以能够有多元的才能,跟她从学生时代就做多元事有关。

  在读书时,性格外向的王亚非就在课堂学习之外,主动将触角从班上伸向校园以及校园之外。她参加学生会,加盟文艺部,频频参加各种校内外活动,积极锻炼自己的综合能力。再加上有英语优势,因此还作为全国学生代表参与了对英国撒切尔夫人和美国里根总统等重量级人物的接待工作。这些做多元事的经历也让王亚非从小就收获很多——“我的视野变得开阔,我的思想也更开放了”,也因此才有她后来的多元经历。

  我经常看到这样的新闻:某某大学毕业生放弃一份还可以的工作,甚至情愿零薪水地去做一份工作,仅仅因为专业完全对口。

  我感到很惊讶。

  我还经常看到这样的新闻:某某明星,“为了艺术而献身”;某某专家,为了研究专业技术,弃家庭于不顾;还有更多的某某人,经常指责别人做多元事,有多元爱好,从事跨专业、行业的工作,就是“不务正业”。

  我更感到惊讶。

  这是我们生活当中常有的一元化思维误区之一。专业,只是学校培养大学生为自己和社会服务的一种技能,它只是“技”和“术”;文凭也仅仅只是个认证,一个敲门砖。我们不应该把“物”高于“人”,把“术”当成“道”,把文凭看得比能力重要,又把技能看得比人还重要,最终使自己成为专业和技能的奴隶。

  许多人常把专业当成终生奋斗的理想,无论是现实原因还是内心意愿,个人选择固然无可厚非,但把这种“忘我”强加给别人,变成了“忘人”——忘记了家人和朋友,以及忽视“做人”的根本,就非常荒谬。在现代社会缺乏情商,也就很难拥有成功。成为某领域的“专家”,就像只拥有金钱一样,拥有的只是单项的成绩和成就,这不等同于成功。就像人们肯定不会承认“二战”中那些帮助希特勒制造“杀人武器”、帮助日本人研究化学武器的科学家们是成功人士,因为他们只问科学不问人学。■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