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文苑
  • 关键字:狼,火柴,头巾,嘴唇
  • 发布时间:2010-12-20 14:22
  伊凡·布宁(1870~1953),俄罗斯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布宁的创作继承了俄国古典文学的现实主义传统,是短篇小说高手。他的小说不太重视情节与结构的安排,而专注于人物性格的刻画和环境气氛的渲染,语言生动和谐,富于节奏感,被高尔基誉为“当代优秀的文体家”。

  一个暖热的八月之夜,天黑糊糊的,依稀看得见几颗星星在高空云层深处若隐若现。一辆小车沿着布满厚厚一层尘土的田野大道徐缓而无声地行驶着。车上坐着两个年轻的乘客。一个小地主小姐和一个中学生。阴暗的远处闪亮着一道火光,时而照亮车前那一对平静地跑着的马,时而照亮那小青年的双肩和他头上的便帽。马儿鬃毛凌乱,套着简便马具。他身着麻布衬衫,稳坐在驾驶座位上。车前一忽儿闪过一片收获后空闲着的田野,一忽儿闪过一片黑森森的树林。昨儿晚上,村子里曾响起一阵阵喧嚷声、喊叫声和胆怯的犬吠声。当时乡间小木房一带已吃过晚饭,一只狼吓人地咆哮着闯进一家农户的院子,咬死了一只羊,差点儿把它叼走了。在狗群的吠叫声中,农人们拿着棍子赶了出来,把那只已被拦腰撕裂的羊夺了回来。现在车上的这位姑娘神经质地哈哈大笑着,她擦燃一根根火柴,把它们掷向黑暗的夜色之中,并开心地叫喊:“我怕狼!”

  火柴的亮光照耀着小青年瘦长而粗鲁的面庞和他那兴奋的宽颧骨的脸膛。姑娘长着一副俄罗斯型的小圆脸,她头上扎着一条红色的头巾,红色印花连衫裙的领口自在地敞开着,显露出她那圆圆的健壮的脖子。小车在奔跑中摇晃着,她擦燃火柴把它们掷向黑暗的夜色中,似乎没有察觉到中学生在搂抱着她。他时而吻着她的脖子,时而吻着她的脸颊,并找寻她的嘴唇。她推开他的手肘,坐在驾驶座位上的小青年故意带一点儿傻气地大声对她喊叫:“给我火柴!我要抽烟!”

  “就给你!就给你!”姑娘叫嚷着,又一次擦燃火柴。随后,远处亮起一道闪光,把夜色反衬得愈加漆黑一团。在黑暗中他们只能感觉到小车在向前行驶。最后,她让他长久地吻着她的嘴唇。突然,一下碰撞,他们颠晃了一下,小车撞在什么地方停住了。小青年急剧地勒住了马。

  “狼!”他猛地大叫一声。

  在他们右前方的远处一起火灾的火光分外刺目。小车就在那远处火光所照亮的一座林子前停住了。由于火光的映衬,林子显得愈加黑森森的。那火灾的火焰急匆匆地向天空乱窜,眼前的一切都在摇摇晃晃地颤动,在火光前显露出来的整个田野也都好像在那时明时暗的暗红色火光中颤动着。这火光尽管还在远处,但它那流动的炽烈地燃烧的烟火的影子却仿佛离小车只不过一俄里左右。火势狂暴地蔓延开来,越来越灼热而可怕地笼罩着愈益宽广的地面,使人感觉到它的热气已经扑到了脸上,扑到了手上,他们甚至已经看得见黑暗的地面一处即将燃烧尽的屋顶上的红色火网。在树林的阴影下站着被火光映红的灰色的野兽——三只大狼。它们的眼睛时而闪出亮幽幽的绿光,时而射出火红的光芒,就像那从红醋栗榨出来的热乎乎的红色果汁似的,那样透亮,那样鲜明。马惊吓不安地打着响鼻。蓦地,马发狂似的朝左侧的耕地冲去。手持缰绳的小青年朝后一仰倒了下去,小车发出碰撞声,碎裂声,沿着初耕地颠簸着,跳动着……

  在谷地上的不知什么地方,马再一次冲腾纵跳,姑娘一跃而起,从刚刚吓傻了的小青年手中夺过缰绳,她一挥手飞身跳上驾驶座位,她的脖子碰到车子上不知哪处的一件铁器上。就这样,她的嘴角上终生留下了一道轻微的伤痕。当人们问及她的这道伤痕时,她总是得意地微微一笑。

  “事情发生在好久以前的一天。”她边说边回忆起早先的那一个夏天,那八月的干燥的日子和黯黑的夜晚,打谷场上人们在打谷,新堆的谷草垛发出沁人的气味,那个没有刮脸的中学生,她同他躺在谷草垛上,仰望那流星发出的瞬息即逝的明亮的弧形的光辉……“狼是那样的吓人,马儿在狂奔,”她说道,“我急速地拼命地扑了上去,勒住了马——”

  那些一次也不曾领受过她的爱的人们都说:再没有什么比这一道像是经常在嫣然微笑的伤痕更可爱的了。■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