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数据存储的六个级别
- 来源:计算机世界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主数据,存储,六个,级别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0-12-27 13:29
当数据继续以几何级数般的速度增长时,存储厂商纷纷推出了价格越来越低、功能越来越强的产品,但是企业对存储容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希望容量更大、价格更低。如果在几年前购买了一台数TB的存储设备,它几乎就是高度可靠的高性能企业级SAN了。但如今,只要花极少的钱,就能买到拥有同样存储容量的塔式台式机。如此看来,虽然许多存储产品在销售时号称是“SAN”存储系统,实际上它们的性能和容量比台式机也强不了多少。
我们有必要深入了解一下主存储有哪几种形式、它们有什么不同。主存储大致可分为六种不同的级别,你所在的公司的性质和需求将决定哪一级存储才是最佳选择。
第一级:点对点存储(peer to peer)
用户:2?10个
成本:零
冗余性:没有
凡是拥有电脑的人,对于点对点存储概念都应该很熟悉。实际上,每个用户的工作站中都存储着用户自己的数据。万一数据需要与人共享,操作系统内置的技术允许别人看到这些数据。这种存储成本低廉,又异常简单。
对于个人和小公司来说,这常常是最佳方案。考虑到员工数量不到10人的公司和企业有成千上万个,点对点存储在所有数据存储中占到了很大比例。但公司规模扩大后,管理多个不可靠的存储孤岛会变得越来越困难。大多数台式机操作系统在统一安全方面也提供不了多少功能,所以,用户数量稍多后,这种模式就很难安全地支持用户存储。
第二级:
文件服务器
用户:10?数百个
成本:2000?5000美元
冗余性:很低
例子:微软Windows Server和
Buffalo TeraStation III
这比分散的、基于工作站的主存储要高一个阶段,它把所有共享数据合并到了一台专用服务器上。这样一来,公司就能针对所有关键任务数据,实现数据保护和安全模式的标准化。数据集中存储还降低了冗余方面的投入成本,无论是购买冗余磁盘阵列还是冗余电源。
大多数文件服务器就是一台基于行业标准的服务器,配备了通用服务器操作系统和专门用于共享文件的多个直接连接磁盘。不过,许多低端NAS设备也属于这一类。随着这种NAS设备在大大小小的公司中越来越常见,有必要指出的是,它们实际上与文件服务器毫无二致。
但到了某个时候,单一的文件服务器或NAS设备就满足不了企业发展的需要了,这时最常见的办法就是添加更多的文件服务器。如果以后一直采用这种做法,困扰点对点存储的问题同样又会出现。那样的话,管理员的任务不是维护单一存储池,而是要做许多管理工作。同样,设备数量增加后,因硬件故障而导致的数据丢失的风险会成倍增加。
文件服务器和NAS设备也不适合用来存储基于块的结构化数据,如数据库和电子邮件。这些应用程序通常在各自的服务器上,而这些服务器有着各自的直接连接存储,这进一步加大了存储管理的难度。
第三级:
低端SAN
用户:10?数千个
成本:2000?2万美元
冗余性:很低
例子:微软Windows Storage
Server衍生版本和
Overland SnapServer
为了克服同时管理结构化企业数据和非结构化企业数据的难题,许多存储厂商推出了低端SAN设备,以便块级数据和文件级数据可以存储在同一设备上。使用这种设备的好处是,公司的所有数据(文件共享区、数据库、电子邮件和虚拟化基础架构等)都可以合并到同一个存储池中,以便集中管理和保护。
但这种设备尽管严格说来是SAN(其中大多数支持iSCSI,允许块级存储的远程访问),其实只是标准服务器而已,只不过部署了不同软件,以便该设备不仅能提供文件服务,还能满足iSCSI请求。通常来说,它们提供的冗余性与普通服务器一样低,性能扩展能力也与普通服务器一样差。
简而言之,这种设备允许高效地管理所有存储需求,但它们缺少企业级SAN的性能、可扩展性和可靠性。
第四级:
企业级SAN
用户:50?数千个
成本:2万?数百万美元
冗余性:很高
例子:EMC CLARiiON/Symmetrix、Netapp FAS、戴尔EqualLogic、IBM DS和惠普EVA/XP
企业级SAN不是使用基于行业标准的服务器软硬件,而是使用高度冗余的双控制器架构,拥有镜像缓存和冗余互连接口等功能。同样,企业级SAN还具有高度可扩展性,支持比低端SAN高得多的容量和性能。
这类设备不但包括典型的块级SAN,还包括较高端的多控制器NAS设备,后者能够服务于块级数据和文件级数据,具有同样的冗余性和性能。此外,这种设备允许管理员把容量和速度不同的物理存储介质(磁盘和固态硬盘)组合起来,这样就有可能为每个存储使用者提供合适类型的存储,同时仍保持统一的管理架构。
仅仅几年前,这种设备的入门级产品价格还远高于5万美元,但现在价格已明显下跌。因此,买得起SAN的企业显著增多了。
第五级:基于网络的存储虚拟化
用户:数千?数万(甚至更多)
成本:高不封顶
冗余性:极好
例子:EMC Invista、惠普
SVSP和NetApp V-series
尽管企业级SAN具有很高的扩展性和冗余性,但随着大企业的不断发展,单个SAN平台最终满足不了需求,这时需要部署多个SAN来获得所需级别的性能和可靠性。出现这种情况时,容量和管理效率低下的问题同样会再次暴露出来。为了克服这个问题,大企业常常部署基于网络的存储虚拟化,把多个异构SAN存储平台合并到一个逻辑基础设施中。
实际上,存储虚拟化指在存储使用者(包括单个用户和各式各样的服务器)与物理存储设备之间引入一个抽象层。这个抽象层允许管理员透明地复制和迁移数据,而存储使用者根本不知情,从而在管理非常庞大的存储基础设施方面大大提高了灵活性。存储虚拟化还提供了几乎没有限制的存储容量和性能扩展能力。
第六级:云
用户:可变的
成本:可变的
冗余性:可变的
例子:亚马逊S3和Mosso/
Rackspace Cloud Files
主存储领域的最新成员并不是一种新颖的存储硬件或软件,而是一种全新的存储交付模式——云。基于云的存储的优点是,只需为实际使用的存储容量付费,而且可以灵活扩展,没有限制;而不是像以前那样购买适合企业需求的存储设备,之后还要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逐步升级存储设备。
虽然基于云的存储还没有得到企业的广泛使用,但它会日趋成熟,最终在未来存储领域扮演重要的角色,这点毋庸置疑。目前面临的难题包括:说服客户,让他们相信基于云的方案很可靠,足以支持企业的关键任务要求;服务级别协议往往不太让人放心;以及克服敏感数据交由第三方机构存储时出现的安全和法规障碍。
……
我们有必要深入了解一下主存储有哪几种形式、它们有什么不同。主存储大致可分为六种不同的级别,你所在的公司的性质和需求将决定哪一级存储才是最佳选择。
第一级:点对点存储(peer to peer)
用户:2?10个
成本:零
冗余性:没有
凡是拥有电脑的人,对于点对点存储概念都应该很熟悉。实际上,每个用户的工作站中都存储着用户自己的数据。万一数据需要与人共享,操作系统内置的技术允许别人看到这些数据。这种存储成本低廉,又异常简单。
对于个人和小公司来说,这常常是最佳方案。考虑到员工数量不到10人的公司和企业有成千上万个,点对点存储在所有数据存储中占到了很大比例。但公司规模扩大后,管理多个不可靠的存储孤岛会变得越来越困难。大多数台式机操作系统在统一安全方面也提供不了多少功能,所以,用户数量稍多后,这种模式就很难安全地支持用户存储。
第二级:
文件服务器
用户:10?数百个
成本:2000?5000美元
冗余性:很低
例子:微软Windows Server和
Buffalo TeraStation III
这比分散的、基于工作站的主存储要高一个阶段,它把所有共享数据合并到了一台专用服务器上。这样一来,公司就能针对所有关键任务数据,实现数据保护和安全模式的标准化。数据集中存储还降低了冗余方面的投入成本,无论是购买冗余磁盘阵列还是冗余电源。
大多数文件服务器就是一台基于行业标准的服务器,配备了通用服务器操作系统和专门用于共享文件的多个直接连接磁盘。不过,许多低端NAS设备也属于这一类。随着这种NAS设备在大大小小的公司中越来越常见,有必要指出的是,它们实际上与文件服务器毫无二致。
但到了某个时候,单一的文件服务器或NAS设备就满足不了企业发展的需要了,这时最常见的办法就是添加更多的文件服务器。如果以后一直采用这种做法,困扰点对点存储的问题同样又会出现。那样的话,管理员的任务不是维护单一存储池,而是要做许多管理工作。同样,设备数量增加后,因硬件故障而导致的数据丢失的风险会成倍增加。
文件服务器和NAS设备也不适合用来存储基于块的结构化数据,如数据库和电子邮件。这些应用程序通常在各自的服务器上,而这些服务器有着各自的直接连接存储,这进一步加大了存储管理的难度。
第三级:
低端SAN
用户:10?数千个
成本:2000?2万美元
冗余性:很低
例子:微软Windows Storage
Server衍生版本和
Overland SnapServer
为了克服同时管理结构化企业数据和非结构化企业数据的难题,许多存储厂商推出了低端SAN设备,以便块级数据和文件级数据可以存储在同一设备上。使用这种设备的好处是,公司的所有数据(文件共享区、数据库、电子邮件和虚拟化基础架构等)都可以合并到同一个存储池中,以便集中管理和保护。
但这种设备尽管严格说来是SAN(其中大多数支持iSCSI,允许块级存储的远程访问),其实只是标准服务器而已,只不过部署了不同软件,以便该设备不仅能提供文件服务,还能满足iSCSI请求。通常来说,它们提供的冗余性与普通服务器一样低,性能扩展能力也与普通服务器一样差。
简而言之,这种设备允许高效地管理所有存储需求,但它们缺少企业级SAN的性能、可扩展性和可靠性。
第四级:
企业级SAN
用户:50?数千个
成本:2万?数百万美元
冗余性:很高
例子:EMC CLARiiON/Symmetrix、Netapp FAS、戴尔EqualLogic、IBM DS和惠普EVA/XP
企业级SAN不是使用基于行业标准的服务器软硬件,而是使用高度冗余的双控制器架构,拥有镜像缓存和冗余互连接口等功能。同样,企业级SAN还具有高度可扩展性,支持比低端SAN高得多的容量和性能。
这类设备不但包括典型的块级SAN,还包括较高端的多控制器NAS设备,后者能够服务于块级数据和文件级数据,具有同样的冗余性和性能。此外,这种设备允许管理员把容量和速度不同的物理存储介质(磁盘和固态硬盘)组合起来,这样就有可能为每个存储使用者提供合适类型的存储,同时仍保持统一的管理架构。
仅仅几年前,这种设备的入门级产品价格还远高于5万美元,但现在价格已明显下跌。因此,买得起SAN的企业显著增多了。
第五级:基于网络的存储虚拟化
用户:数千?数万(甚至更多)
成本:高不封顶
冗余性:极好
例子:EMC Invista、惠普
SVSP和NetApp V-series
尽管企业级SAN具有很高的扩展性和冗余性,但随着大企业的不断发展,单个SAN平台最终满足不了需求,这时需要部署多个SAN来获得所需级别的性能和可靠性。出现这种情况时,容量和管理效率低下的问题同样会再次暴露出来。为了克服这个问题,大企业常常部署基于网络的存储虚拟化,把多个异构SAN存储平台合并到一个逻辑基础设施中。
实际上,存储虚拟化指在存储使用者(包括单个用户和各式各样的服务器)与物理存储设备之间引入一个抽象层。这个抽象层允许管理员透明地复制和迁移数据,而存储使用者根本不知情,从而在管理非常庞大的存储基础设施方面大大提高了灵活性。存储虚拟化还提供了几乎没有限制的存储容量和性能扩展能力。
第六级:云
用户:可变的
成本:可变的
冗余性:可变的
例子:亚马逊S3和Mosso/
Rackspace Cloud Files
主存储领域的最新成员并不是一种新颖的存储硬件或软件,而是一种全新的存储交付模式——云。基于云的存储的优点是,只需为实际使用的存储容量付费,而且可以灵活扩展,没有限制;而不是像以前那样购买适合企业需求的存储设备,之后还要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逐步升级存储设备。
虽然基于云的存储还没有得到企业的广泛使用,但它会日趋成熟,最终在未来存储领域扮演重要的角色,这点毋庸置疑。目前面临的难题包括:说服客户,让他们相信基于云的方案很可靠,足以支持企业的关键任务要求;服务级别协议往往不太让人放心;以及克服敏感数据交由第三方机构存储时出现的安全和法规障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