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的就是手感

  一直以来,人类都想尽办法把冷冰冰的机器变得温暖一些。这种煽情的说法也有另一个名字—“人性化”。在让机器变得越来越人性化的道路上,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让机器触摸起来更加的舒适,更加符合人类的手感。所以在这个iPhone已成街机的年代,我们可以看到大街上人们手指齐飞、强拉硬拽,各种动作无所不用其极。最后大家纷纷感慨触控技术就是好啊,就是好。

  当然,人类在追求手感这方面是不会轻易满足的,触控技术也在不断更新换代。如今最新的技术不仅能够感知手指的动作,还能足够真实地模拟各种材料的质感,更贴切的说法叫做“触觉回馈”。今后各位闭上眼睛的时候,也许已经感觉不到自己是在跟机器打交道。由此看来人类在机器人性化的道路上又前进了一大步。

  其实这种“触觉回馈”技术并不新鲜,很早的时候科学家们就有过类似的设想。不过如今芬兰的Senseg公司使这项技术足够成熟并且产业化。Senseg的这套技术的关键是对电场的准确感应,具体来说主要由三部分构成:Tixel薄膜、电子模块、应用程序接口(API)。其中的Tixel薄膜是一种带正电的薄膜,厚度在微米级,光的穿透率在90%以上,是该技术的核心部件。

  最终的触觉回馈则是通过以下过程来实现的:首先,当手指接近屏幕的时候,非常微小的电荷会传递到独特的Tixel薄膜上,然后在屏幕上方1~2毫米处形成一个可控制的微弱电场(也就是说不用完全接触屏幕),对于这个电场来说,手指即为负极,薄膜则为正极。在电场形成以后,与薄膜相连的电子模块开始发挥作用,它可以改变电场的强度并进行精细的控制,从而模拟各种材料的质感。接下来由电子模块输出信号并传递到相应的应用程序接口,然后再进一步对机器进行操作。

  虽然整个流程是非常清楚的,但是作为一家创业不久的公司,狡猾的Senseg不肯透露任何技术细节,并且申请了多项专利。有了这些专利以后,Senseg可谓财源不断,包括东芝在内的各大厂商纷纷提出合作或者直接购买他们的技术。但作为一家仅20余人的小公司,不知道Senseg还能在竞争激烈的业界坚持多久。比如财大气粗的SONY就不买账,而是独自加大投入研发自己的触控技术,并且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与Senseg不同,SONY所采用的是“压力感测技术”,其核心功能是可以根据触摸压力的大小而进行不同的指令。这种压力感测技术的核心元件是ForceSensing Resistor(FSR),这种元件的电阻值能根据压力大小而变化,从而形成不同的信号。目前研究人员正在努力克服电压的问题,SONY迫切希望早日将其应用在自家的手机上。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