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荡涤,留下一块滚石
- 来源:微型计算机Geek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时间,滚石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1-01-04 10:03
2010年11月27、28日,中国台北,小巨蛋,滚石之夜。
人生已开始奔三之际,猛然回首,听歌也有20年;遥记当年去音像店淘卡带,标准只有一个,那就是卡带盒子上必须要有一个明黄色的LOGO。如今这只LOGO已被岁月的尘埃覆盖,不如当初那样耀眼,但岁月洗涤不掉的,是留存于心的一份感动,一首首值得回味的歌曲,一段又一段熟悉的旋律。
滚石唱片也许只是一家唱片公司,但它曾经也代表着一个时代,它的全盛与低谷也正是华语流行音乐走过30年的写照。滚石简单的黄色箭标铭刻了一代人的青春激情与迷惘。从最早的民谣歌手到独立音乐人再到向市场妥协的偶像化,乐坛的起起伏伏中,滚石在历史中繁荣,也在历史中沦落。
由于历史的原因,我们印象中似乎香港才是盛行欧美英文歌曲的地方,但其实台湾早期的流行音乐也是欧美歌曲的翻唱。直到1976年,台湾音乐掀起了民谣风,这一阵风也让段钟潭、段钟沂两兄弟走上了他们的音乐人生轨迹。他们在同年创办了他们自己的音乐杂志“滚石”,杂志名源于两人对美国音乐杂志“滚石”的钟爱。在杂志运营伊始还是主要介绍一些西洋音乐,然而随着民谣运动的开展,他们已不甘于介绍外国的音乐—本土音乐需要更大的发展空间。一个打着理想印迹的未来蓝图已在两兄弟心中悄悄形成。1980年,滚石有声出版社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滚石的成立代表着一种新生力量,它在成立之初便“挖”来了民谣时代极具影响力的歌手张艾嘉,当时年轻的罗大佑刚刚从医药学院毕业便被委任担当唱片制作人,在1981年推出了《童年》专辑。这张专辑是罗大佑以音乐制作人身份制作的第一张唱片。随后1982年,罗大佑第一张个人专辑《之乎者也》由滚石出版,被评价为“在台湾国语流行乐坛投下的一颗改变流行乐史的原子弹”,《之乎者也》已不再是校园民谣式专辑,而更力于对现实的批判。面对社会的阴暗面,罗大佑发出了他源自青春,纯真,散发着荷尔蒙味道的声音。《之乎者也》这张专辑携带了大量摇滚的元素,引发了乐坛的摇滚革命。
1987年,陈升进入了滚石,第二年,陈升推出自己的首张创作专辑《拥挤的乐园》,滚石在这张专辑的封面上打出了三个字“反流行”。这就是滚石特色的人文音乐理念。这种理念得到了当时许多人的认同,“当我们看见CD包装上那张圆圆的黄色贴纸上面写着‘滚石授权,原版引进’,我们就知道,那些歌一定不仅仅是好听而已,那些歌同时还教会了我们尊重音乐,尊重梦想。”这句话是当时许多歌迷的心声。这种特性也让“滚石制造”在一堆唱片中脱颖而出。
1989年,滚石引进了内地摇滚歌手崔健的早期专辑《浪子归》,同年,滚石成立魔岩文化,集合内地的摇滚新势力在90年代初期相继推出了黑豹、唐朝、《中国火1》、张楚、何勇等专辑,取得空前的社会影响力,滚石的音乐内涵及领域进一步拓展,对许多年轻人来说,这些专辑是他们对摇滚乐的启蒙之作。
好的音乐离不开好的幕后推手,在台湾乐坛,能享有“音乐教父”地位的有三人—罗大佑、李宗盛、小虫,好巧不巧这三人都属于滚石。说到这里就不能不提下李宗盛,这个满脸胡喳一脸猥琐像的中年大叔引领了华语乐坛10年风骚,而且这10年是华语乐坛最辉煌的10年。咱们别的不说,就随便列一下老李写的歌,相信大家自有评判。《寂寞难耐》、《女人心》、《我很丑,可是我很温柔》、《我是一只小小鸟》、《让我欢喜让我忧》、《我是真的爱你》、《花心》、《别怕我伤心》、《夜太黑》、《凡人歌》、《那么爱你为什么》、《梦醒时分》、《我终于失去了你》、《信仰》、《有没有一首歌会让你想起我》,不够震撼么?那么还有《当爱已成往事》、《爱如潮水》、《阴天》、《领悟》、《真心英雄》……还不够的话,只有下面这一首了《爱的代价》。老李可以很商业,也可以很自我,有时候又抒情到爆表,不过像《爱的代价》这样的歌,光有才华,是写不出来的。
顺带说一下,看了老李的歌单,发现他有意无意间捧红的人如下:周华健、林忆莲、赵传、张信哲、莫文蔚、陈淑桦、张艾嘉、辛晓琪、梁静茹以及二线歌手无数。正是有了如此精良的制作团队,才有无数优秀歌手加盟滚石,但咱们反过来想,要是滚石没有它独特的理念,这些个性才子恐怕早就各自纷飞了。当刘若英第一次走进滚石唱片公司时,看到的是衬着黄色底的八字口号“我在滚石,我很重要”。在流行音乐极速发展的30年间,滚石给了做音乐的人最大的心灵认同感。这些滚石一手开发的艺人、制作人,曾经无数次地拒绝诱惑,始终与滚石共进退,最终成为乐坛中不可抹灭的记忆。
经过无数人的努力,滚石的江湖地位日渐高涨,并最终成为一种象征,一个符号,这个成立之初便怀抱理想的公司成功了。在90年代滚石已包罗了罗大佑、李宗盛、小虫、张艾嘉、潘越云、齐豫、齐秦、张洪量、张信哲、马兆骏、赵传、陈淑桦、万芳、辛晓琪、周华健、黄品源、娃娃等等几十位华语流行乐坛的顶尖歌手,那时也是滚石历史上最鼎盛的时期。豪华的阵容,人文的包装,商业的拓展让滚石拥有了空前的辉煌。
随着新世纪初,一个戴着鸭舌帽,口齿含糊不清的周姓男子演绎出独有风格的R&B歌曲时,滚石这个最早在华语乐坛的引入R&B曲风的公司却陷入了泥潭之中。随着市场的萎缩和互联网的流行与科技发展,新兴数码媒介对传统媒介的冲击愈来愈盛。2000年后,盛极的滚石开始逐渐衰落。滚石面临的困境已不仅仅是“最近比较烦”,不仅仅是李宗盛那句“我问老段(滚石老总)说,怎么办?”的调侃能解决的了。
随着唱片环境的恶化,滚石旗下的各个子品牌也陆续关张,从“龙卷风”到“魔岩”,无一幸免。时代变迁,滚石的中流砥柱纷纷淡出或离去。但即便离开,也没有人对滚石大加鞭笞,就像伍佰离开滚石时说:“离开滚石,是因为我成立了自己的音乐工作室。我很感谢滚石,没有滚石就没有伍佰。”在纷纷离开的背影后,滚石独剩了梁静茹和五月天两张年轻面孔。也正是他们,在随后的几年里撑起了滚石最后一面旗帜。只是到了2006年,他们也离开了。滚石也被扯下了最后一块遮羞布,它从一家本土唱片公司到一家国际唱片公司再变回一家本土独立唱片公司,仅仅花了30年。
现在往回看,我们感叹、哀伤那一段被遗忘了的时光,那个群星璀璨的年代,那个黄色小标靶引领的音乐年代;但是我们不应该有遗憾:我们会记得住,有一个美妙的时刻属于滚石,一家诞生于台湾的唱片公司;他们的音乐涵盖了年少轻狂到中年感悟的大部分人生阶段,每次回味、每次拾起,都会勾引起心中持久的共鸣。还有那个黄色LOGO,这一切都已经深深的烙印在了每一个被感染的人心中。“老兵不死”、“音乐万岁”,当老段在获得2009年金曲奖的特别贡献奖打出这条横幅时,我们依然能够感受到滚石一直不变的坚持。
也许如今已没有滚石的栖身之地,也许滚石再也无法引领时代,也许我们此后再也难以听到滚石的新声音,也许我们会逐渐淡忘滚石那个明黄色的LOGO。但已经足够了。我们生命中,有一种音乐的陪伴,有一段难忘的记忆,有那么一首歌,曾经让我们感动。时间荡涤,只留下一块滚石。
……
人生已开始奔三之际,猛然回首,听歌也有20年;遥记当年去音像店淘卡带,标准只有一个,那就是卡带盒子上必须要有一个明黄色的LOGO。如今这只LOGO已被岁月的尘埃覆盖,不如当初那样耀眼,但岁月洗涤不掉的,是留存于心的一份感动,一首首值得回味的歌曲,一段又一段熟悉的旋律。
滚石唱片也许只是一家唱片公司,但它曾经也代表着一个时代,它的全盛与低谷也正是华语流行音乐走过30年的写照。滚石简单的黄色箭标铭刻了一代人的青春激情与迷惘。从最早的民谣歌手到独立音乐人再到向市场妥协的偶像化,乐坛的起起伏伏中,滚石在历史中繁荣,也在历史中沦落。
由于历史的原因,我们印象中似乎香港才是盛行欧美英文歌曲的地方,但其实台湾早期的流行音乐也是欧美歌曲的翻唱。直到1976年,台湾音乐掀起了民谣风,这一阵风也让段钟潭、段钟沂两兄弟走上了他们的音乐人生轨迹。他们在同年创办了他们自己的音乐杂志“滚石”,杂志名源于两人对美国音乐杂志“滚石”的钟爱。在杂志运营伊始还是主要介绍一些西洋音乐,然而随着民谣运动的开展,他们已不甘于介绍外国的音乐—本土音乐需要更大的发展空间。一个打着理想印迹的未来蓝图已在两兄弟心中悄悄形成。1980年,滚石有声出版社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滚石的成立代表着一种新生力量,它在成立之初便“挖”来了民谣时代极具影响力的歌手张艾嘉,当时年轻的罗大佑刚刚从医药学院毕业便被委任担当唱片制作人,在1981年推出了《童年》专辑。这张专辑是罗大佑以音乐制作人身份制作的第一张唱片。随后1982年,罗大佑第一张个人专辑《之乎者也》由滚石出版,被评价为“在台湾国语流行乐坛投下的一颗改变流行乐史的原子弹”,《之乎者也》已不再是校园民谣式专辑,而更力于对现实的批判。面对社会的阴暗面,罗大佑发出了他源自青春,纯真,散发着荷尔蒙味道的声音。《之乎者也》这张专辑携带了大量摇滚的元素,引发了乐坛的摇滚革命。
1987年,陈升进入了滚石,第二年,陈升推出自己的首张创作专辑《拥挤的乐园》,滚石在这张专辑的封面上打出了三个字“反流行”。这就是滚石特色的人文音乐理念。这种理念得到了当时许多人的认同,“当我们看见CD包装上那张圆圆的黄色贴纸上面写着‘滚石授权,原版引进’,我们就知道,那些歌一定不仅仅是好听而已,那些歌同时还教会了我们尊重音乐,尊重梦想。”这句话是当时许多歌迷的心声。这种特性也让“滚石制造”在一堆唱片中脱颖而出。
1989年,滚石引进了内地摇滚歌手崔健的早期专辑《浪子归》,同年,滚石成立魔岩文化,集合内地的摇滚新势力在90年代初期相继推出了黑豹、唐朝、《中国火1》、张楚、何勇等专辑,取得空前的社会影响力,滚石的音乐内涵及领域进一步拓展,对许多年轻人来说,这些专辑是他们对摇滚乐的启蒙之作。
好的音乐离不开好的幕后推手,在台湾乐坛,能享有“音乐教父”地位的有三人—罗大佑、李宗盛、小虫,好巧不巧这三人都属于滚石。说到这里就不能不提下李宗盛,这个满脸胡喳一脸猥琐像的中年大叔引领了华语乐坛10年风骚,而且这10年是华语乐坛最辉煌的10年。咱们别的不说,就随便列一下老李写的歌,相信大家自有评判。《寂寞难耐》、《女人心》、《我很丑,可是我很温柔》、《我是一只小小鸟》、《让我欢喜让我忧》、《我是真的爱你》、《花心》、《别怕我伤心》、《夜太黑》、《凡人歌》、《那么爱你为什么》、《梦醒时分》、《我终于失去了你》、《信仰》、《有没有一首歌会让你想起我》,不够震撼么?那么还有《当爱已成往事》、《爱如潮水》、《阴天》、《领悟》、《真心英雄》……还不够的话,只有下面这一首了《爱的代价》。老李可以很商业,也可以很自我,有时候又抒情到爆表,不过像《爱的代价》这样的歌,光有才华,是写不出来的。
顺带说一下,看了老李的歌单,发现他有意无意间捧红的人如下:周华健、林忆莲、赵传、张信哲、莫文蔚、陈淑桦、张艾嘉、辛晓琪、梁静茹以及二线歌手无数。正是有了如此精良的制作团队,才有无数优秀歌手加盟滚石,但咱们反过来想,要是滚石没有它独特的理念,这些个性才子恐怕早就各自纷飞了。当刘若英第一次走进滚石唱片公司时,看到的是衬着黄色底的八字口号“我在滚石,我很重要”。在流行音乐极速发展的30年间,滚石给了做音乐的人最大的心灵认同感。这些滚石一手开发的艺人、制作人,曾经无数次地拒绝诱惑,始终与滚石共进退,最终成为乐坛中不可抹灭的记忆。
经过无数人的努力,滚石的江湖地位日渐高涨,并最终成为一种象征,一个符号,这个成立之初便怀抱理想的公司成功了。在90年代滚石已包罗了罗大佑、李宗盛、小虫、张艾嘉、潘越云、齐豫、齐秦、张洪量、张信哲、马兆骏、赵传、陈淑桦、万芳、辛晓琪、周华健、黄品源、娃娃等等几十位华语流行乐坛的顶尖歌手,那时也是滚石历史上最鼎盛的时期。豪华的阵容,人文的包装,商业的拓展让滚石拥有了空前的辉煌。
随着新世纪初,一个戴着鸭舌帽,口齿含糊不清的周姓男子演绎出独有风格的R&B歌曲时,滚石这个最早在华语乐坛的引入R&B曲风的公司却陷入了泥潭之中。随着市场的萎缩和互联网的流行与科技发展,新兴数码媒介对传统媒介的冲击愈来愈盛。2000年后,盛极的滚石开始逐渐衰落。滚石面临的困境已不仅仅是“最近比较烦”,不仅仅是李宗盛那句“我问老段(滚石老总)说,怎么办?”的调侃能解决的了。
随着唱片环境的恶化,滚石旗下的各个子品牌也陆续关张,从“龙卷风”到“魔岩”,无一幸免。时代变迁,滚石的中流砥柱纷纷淡出或离去。但即便离开,也没有人对滚石大加鞭笞,就像伍佰离开滚石时说:“离开滚石,是因为我成立了自己的音乐工作室。我很感谢滚石,没有滚石就没有伍佰。”在纷纷离开的背影后,滚石独剩了梁静茹和五月天两张年轻面孔。也正是他们,在随后的几年里撑起了滚石最后一面旗帜。只是到了2006年,他们也离开了。滚石也被扯下了最后一块遮羞布,它从一家本土唱片公司到一家国际唱片公司再变回一家本土独立唱片公司,仅仅花了30年。
现在往回看,我们感叹、哀伤那一段被遗忘了的时光,那个群星璀璨的年代,那个黄色小标靶引领的音乐年代;但是我们不应该有遗憾:我们会记得住,有一个美妙的时刻属于滚石,一家诞生于台湾的唱片公司;他们的音乐涵盖了年少轻狂到中年感悟的大部分人生阶段,每次回味、每次拾起,都会勾引起心中持久的共鸣。还有那个黄色LOGO,这一切都已经深深的烙印在了每一个被感染的人心中。“老兵不死”、“音乐万岁”,当老段在获得2009年金曲奖的特别贡献奖打出这条横幅时,我们依然能够感受到滚石一直不变的坚持。
也许如今已没有滚石的栖身之地,也许滚石再也无法引领时代,也许我们此后再也难以听到滚石的新声音,也许我们会逐渐淡忘滚石那个明黄色的LOGO。但已经足够了。我们生命中,有一种音乐的陪伴,有一段难忘的记忆,有那么一首歌,曾经让我们感动。时间荡涤,只留下一块滚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