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绒螯蟹
- 来源:微型计算机Geek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中华,绒螯蟹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1-01-04 09:33
蟹如其名,中华绒螯蟹(Chin e s e M i t t e nCr ab)最显著的特征是它的一对大钳子上长有浓密的绒毛,它是中国特有的淡水蟹类,广泛分布于我国的长江水系,其中又以江苏阳澄湖大闸蟹的口味为最佳,可谓食中珍味。另外它在生物习性上也较为特别。首先它对居住地不太挑剔,江河湖泊都有分布,一般来说都老老实实待在淡水里,但到了繁殖期会迁徙到河口等盐度较高的水域进行交配,新生幼蟹成年后又会逆流回到淡水河域。在食物方面中华绒螯蟹更是来者不拒,荤素通吃,连动物尸体也不放过。以上这些特性都造就了中华绒螯蟹极强的生命力。不仅如此,它还是一种相当凶悍的水生动物,极富侵略性和攻击性,这也成就了如今它在国际上的威名,虽然这威名其实来得不太光彩……
多年以来,中华绒螯蟹被繁忙的货轮不断带向欧洲,但这并不是有意而为之,实际上更多的时候这些绒螯蟹潜伏在往返于中国和欧洲的货轮的压舱水中。起初这并不引人注意,毕竟因机缘巧合而被带入欧洲的绒螯蟹一开始并不多,直到最近几年欧洲人开始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欧洲不少国家的水域系统已经被中华绒螯蟹全面入侵!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前面提到的中华绒螯蟹所具备的超强生命力,完全不会有什么水土不服之类的问题(事实上它或许更喜欢欧洲的水域环境)。
另外的原因则是文化和认知上的差异所造成的,欧洲人认为清蒸活蟹是非常不人道的做法,更是没有吃河蟹的传统,说来也怪,绒螯蟹在欧洲的水域中又几乎没有天敌,如此一来使得旅居欧洲的绒螯蟹的数量爆炸式增长。据说目前光是进入英国的中华绒螯蟹已经有数百万,并且还在继续向全英国扩张它们的势力版图,在其征服之路上的绊脚石只剩下一个,那就是北美淡水蟹(Signal Crayfish)。北美淡水蟹从70年代开始引入英国,同样以好斗而著称,并且常年保持英国淡水界霸主的地位,不过就目前看来,其霸主地位显然将受到不怀好意的中国入侵者的挑战。面对这场不可避免的争斗,科学家们普遍对北美淡水蟹的前途持悲观态度,因为从美国本土部分地区传来的消息表明,北美淡水蟹似乎根本不是中华绒螯蟹的对手,至于英国本土的白爪小龙虾(White-ClawedC r a y f i s h),则已经处于灭绝的边缘。
这些远赴国外的绒螯蟹的强劲表现,还源于它们品种的纯正。据说最纯正的中华绒螯蟹也只能在莱茵河、阿姆斯特丹运河及泰晤士河等水域里面找到。要知道,国内的众多绒螯蟹(比如阳澄湖大闸蟹)由于商业利益的驱使进行了长年的杂交,使得品种不再纯正,充斥于市场的大多是“杂种蟹”甚至“洗澡蟹”。而这些欧洲的绒螯蟹则保持了众多优良特性,面对欧美的众多同类毫不发怵,一副“要斗就斗个你死我活”的姿态。虽然其行为未免霸权主义了一点,但对于习惯了意淫强国的部分国人而言,也算是扬眉吐气了一回。
面对如此明目张胆的生物入侵行为,欧洲人民早就坐不住了,其中最早行动起来的是德国人民。莱茵河畔的渔民们从几年前就开始发现河里的本地水产越来越少,倒是打捞起来的一种奇怪的蟹类越来越多,连河岸也因为这些数量庞大的蟹类而松动起来。随后政府开始组织渔民进行大规模打捞,起初渔民们还很不情愿,但也确实迫于无奈,甚至有渔民自嘲道自己快成了职业捕蟹人。后来开始有精明的中国商人从渔民处收购起了蟹苗,渔民们自然好不乐意,高兴完了之后,理性的德国人开始发现了其中的商机:原来这讨人厌的家伙竟然是中国人梦寐以求的美味!如此一来,渔民们纷纷开始干起了打捞绒螯蟹的外快,后来连大型的渔业公司也加入了打捞大军,将蟹苗卖给中国商人再辗转运往国内那些求蟹若渴的水产养殖基地,成年蟹则批发给当地的亚洲超市或直接向华人家庭供货。虽然打捞起来并不容易(需要使用特别结实的渔网),但这毕竟是一件你情我愿的美事,至于价格嘛,反正蟹满为患、成本低廉,就1公斤卖1欧元好了……对此当地华人们纷纷表示非常激动,全都像捡到了宝贝一般,只要渔民们放出上市的消息,华人们全都蜂拥而至。
最新的消息是连美国部分地区也针对中华绒螯蟹发布了生物入侵警告,要求沿岸民众积极捕捞并及时通知环境保护机构,为此甚至还专门提供了一套便携捕蟹工具给民众使用。看样子中华绒螯蟹的野心是越来越大,一时间欧美的相关人士都是如临大敌,毕竟如果错过了当下不可多得的时机的话,再想压住中华绒螯蟹的肆虐浪潮就很难了。话说回来,任凭这些国外的绒螯蟹再怎么猖狂,对于爱好美食的中国人而言,它们最终也只是盘中餐、腹中食而已。俗话说“秋意正浓日,品蟹最佳时”,嘴馋的同志们一定得看好时间及时下手。如果大家有兴致的话,甚至还可以像网友建议的那样,组织一个欧洲吃蟹七日游,顺便解救苦难深重的欧洲人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