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米高梅的倒掉

  所谓生死循环,一间公司的破产,这在生意场上本是再平常不过的事儿。但如果一间在地球上曾经排行前三,有着数十年的历史,为大多数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电影公司破产,这确实不能不让人震惊与遗憾。米高梅就是那样一间足以在业界掀起一次地震的电影公司。

  说起米高梅的经典电影,那确实不胜枚举了。别的不说,光是片头那熟悉的狮子与雄壮的狮子吼,就足以令看过米高梅电影的观众印象深刻。从《乱世佳人》到《007》系列,都是米高梅缔造的经典。在黄金时期,米高梅甚至能每周推出一部电影,培养出克拉克.盖博、凯瑟琳.赫本、伊丽莎白.泰勒这样的天王天后来。不光如此,这间公司还发起了每年都可以数星星的奥斯卡奖。回望米高梅的86年,辉煌的历史足以让绝大多数电影公司感到汗颜。

  像米高梅这样的电影大鳄,要倒闭绝非一朝一夕的事。其实从上世纪50年代起,米高梅就背上了亏本的阴影—20世纪福斯、环球这些小盆友靠着漫画与畅销小说改编成电影,找到了卖座的窍门,越来越多的电影公司开始与漫画公司、出版社谈版权,而那时的米高梅却按兵不动,迟迟拿不出新的电影系列,以至于连年亏损,直到1970年被全盘卖出。可惜这次的买家只是个靠赌博发家的暴发户,大玩资本运作的游戏,只想将米高梅的形象用在博彩业上,这让米高梅10多年都没有拍出一部像样的电影。

  虽然在上世纪最后的20年,米高梅成功融资拍出过《洛奇》与《007》系列电影,但光靠寥寥几个电影系列,根本无法重振当年的声势。痛定思痛的米高梅决定在新世纪放手一搏,联合靠《变脸》、《碟中谍2》而大红大紫的吴宇森,再加上当红动作小生尼古拉斯.凯奇,以及与《拯救大兵瑞恩》差不多的战争题材,用尽公司的所有资源,以1.15亿的高昂成本,拍摄出米高梅最具野心的作品《风语者》。可惜的是,吴宇森是拍枪战片的;尼古拉斯.凯奇是不懂内心戏的;太平洋战争也是没有人关心的。这部电影最终辜负了米高梅的厚望,全球票房不足8000万,巨额的亏损让所有的股东惨叫连连。米高梅只能申请破产保护,进入待价而沽的拍卖行列。而这个时候,另一个投机商索尼也就乘虚而入了。在一切向钱看的资本主义社会,有钱有力量,无钱无尊严。在烧光了索尼的50亿美刀之后,007+170座奥斯卡小金人也没能让米高梅焕发新生,终于在2010年11月3日,米高梅轰然而倒。

  米高梅破产了,咱们将来还会在大银幕上看到那只熟悉的狮子,听到那声雄壮的狮子吼吗?杰士邦是否还会在大银幕上喝着那杯Dr y Mar tini,泡着漂亮的邦女郎?答案显然是否定的!既然如此,米高梅的破产管咱们P事?作为一个影迷而言,米高梅的破产确实是无鸭梨,顶多就是最近几年看不到007的新作而已,但是从米高梅的倒掉,咱们倒是可以扒出一些电影人的血泪史。

  也许大多数童鞋没有注意到这样一个事实:在好莱坞资历最老的电影公司是米高梅,可它也是目前八大电影公司里面,曾经唯一一个独立电影制作公司。如今的电影圈,哥伦比亚早被索尼包了;华纳再婚后改名时代华纳;20世纪福斯的老板是默多克;派拉蒙也被维亚康姆收购了一段日子;环球的直属上司则是与娱乐不沾半点边的通用电气……每一个咱们熟悉的电影公司背后,都有一个有钱有势的大家长。木有后台,形单影只的米高梅,只能在这场游戏中沦为杯具。

  当然,独立制片争气的也不少,比如狮门影业或尖峰娱乐,他们都深知小成本大回报的道理—狮门影业用几百万美刀的投资打造出了上亿票房的《电锯惊魂》系列,成为有史以来最卖座的恐怖片;《暮色》以3000万美刀的投资换来试投资10多倍的票房,谋杀了万千脑残90后。种种案例都说明一个事实,那就是比起大投资大票房的风险,小成本的妥善经营更适合独立制片的电影公司。

  那么倾其囊中所有来拍《风语者》的米高梅,赌上自己公司的命运来拍电影到底为什么?如果是像《泰坦尼克号》一样成功倒也罢了,可一旦失败,换来的结果自然也就只有凄凉二字。大制作的砸锅,再加上小成本同样的票房失利—从2001年到2005年米高梅投资的电影只有5部收回投资,米高梅的破产只是一个时间问题而已。

  对于如今处于大干快上的中国电影而言,米高梅的破产毫无疑问是个大大的警示。2005年全年票房不过10来亿,今年一个月的票房就能突破这个数,如此繁荣景象让不少投资者都拼了老命的往电影圈里砸钱。今年6月有20多部国产电影上档,可是热闹的背后却是一片破败—这20部国产片只有1部勉强盈利,其余的全部赔本,票房最低的不足百万。可是,既便如此,在广电总急申报的电影还是多达40部,大有一副长江后浪推前浪,你死是你运气差,我赢是我实力高的勇敢劲头。

  在这样的情形之下,率先阵亡的意马影业,倒也有几分和米高梅相似的地方。意马影业在2007年投资拍摄《忍者神龟》成功打入好莱坞,获得不俗票房成绩之后,2009年再接再厉拍摄了《阿童木》,投资也追加到4亿人民币。对于国内票房市场显然不可能让电影赢利的局面之下,意马影业显然把目光和野心放在了日本、欧美的电影市场上。

  可是,这部电影有如当年米高梅的《风语者》,最终在北美只有不到2000万的票房,海外也仅仅2000万出头,这样的情形是意马影业完全无法承受的,破产是唯一的解决办法。西方的米高梅和咱们的意马影业的破产,再对照如今国内电影市场的热腾劲,咱们也只好怀着笑看他人看不穿的心态揣测着:不知道这几年,又有多少个米高梅?又会留下多少部烂片?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