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 来源:教育研究
  • 关键字:自主学习,精讲多练,积极性
  • 发布时间:2021-04-22 14:42

  摘 要:在当前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如何有效地进行体育团队合作非常重要。因此,在小学体育教学实践中,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到自主学习的重要性,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来指导学生的自主学习,并鼓励学生的整体发展。

  自我学习模型的主体是学生,组织学生体育活动的任务,并为具有不同兴趣和个性的学生分配不同类型的活动。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参加体育运动 的可能性最大化。全面提高学生素质。让学生认识到体育运动对参加比赛时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性。接下来,我们将分析小学生的体育活动分配和小学体育自学模式的应用,并提供适当的策略来增强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

  一、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意义

  1、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能够体现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对学生的体育和其他学科学习都具有积极影响。

  2、有利于提升学生的体育素养。学生只有具备自学能力,才能意识到体育学习的重要性,从而坚持体育锻炼,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提升体育核心素养,实现全面发展。

  二、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

  1、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教师要在教学中给学生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小学生活泼好动、求知欲强,教师可以设计竞技游戏或益智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他们的自学能力。例如,教师可以在教学中组织学生进行踢毽子、跳绳比赛,让学生自己设计动作及比赛方式,并对比赛获胜的学生给予相应的奖励。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学生不仅可以锻炼身体素质,还能激发自主学习兴趣,提升自学能力。

  2、根据学生的差异性实施因材施教。在体育教学中,对于那些身体素质较好的学生,一般的体育教学根本无法满足这一部分学生的基本需求,对于那些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稍微难度较大的教学学生可能就会达不到基本要求,这就是学生学习的差异性。为了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必须要懂得因材施教,比如,弹跳较好的学生教师可以适当的安排他做一些跳远、跳高、篮球等运动训练;对于耐力表较好的学生可以尝试训练中长跑等,这样,教师通过了解学生的个性以及学生自身存在的优点,对学生实行针对性的教学,把学生的长处发挥到最大化。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既可以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还可以提升对体育学习的信心,自主学习意愿越来越强,自然就能提升其自主学习能力。

  3、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很多教师认为,学生只要学好文化知识就可以了,不需要进行体育学习,这导致体育教学敷衍了事,不能发挥体育学科的作用。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体育教师不仅要让小学生学习丰富的体育知识和技能,还要培养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小学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应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培养和提高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由于很多体育活动都是集体活动,教师可以运用小组合作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能够相互帮助,及时发现并纠正自己的错误,实现体育能力和身体素质的提升。

  4、使用精讲多练的教学方法。在进行体育教学时,教师需要进行密集的讲课,并允许学生反复练习。例如,在教篮球时,老师必须用一只手引导学生进行射击和运球的实际操作,老师必须指导学生进行跑步练习,继续激发热情,并改善协调能力。同时,老师可以问学生一些问题,例如他们为什么走?如何运球?等等,这可能导致学生在锻炼时思考并练习他们的运动思维。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让学生掌握基本的体育课程运动,掌握基本的本质,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5、给予学生充足的自学空间和时间。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在全面了解学生体育能力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运动项目,给予学生充足的自学空间和时间,让学生自主学习和练习运动技能,从而真正掌握运动技巧。需要注意的是,这并不意味教师完全放手不管学生,而要认真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对学生进行及时的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自主学习,从而锻炼和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6、科学规划, 加强档案信息网络一体化建设。在进行档案信息化建设过程中, 要懂得科学规划, 明确建设所需的物质前提, 其中着重要考虑的使信息网络一体化问题, 前面我们提到过网络调节机制的缺乏使得档案信息在资源整合、利用方面存在许多不足, 因此解决该问题成为当务之急, 为了实现信息一体化可以通过制定统一的信息化建设标准, 为之后的信息对接做铺垫, 然后以省市各小学体育教学部门等为单位进行档案个体网络平台信息整合, 相互联网, 构建成为较为完整的档案信息网络体系。

  三、结论

  综上所述,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在现阶段的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针对小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和特点,选择合适的运动项目,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引导小学生自主进行体育学习和训练。这样不仅可以更好地满足小学生的学习需要,还可以有效发挥小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进而提高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身体素质,让小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进.关于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快乐教学法的思考[J].学周刊,2019(32):152.

  [2]张耀.农村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浅探[J].课程教育研究,2018(14):210.

  [3]姚建.小学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J].当代体育科技,2014,4(7):69,71.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