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自然材料开展幼儿区域活动
- 来源:教育研究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自然材料,幼儿园,区域活动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1-04-22 14:46
摘 要:随着社会进步和发展,对于幼儿阶段的学生的管理要求越来越高,国家不断制定幼儿管理机制,教师需不断重视对幼儿的管理,保证幼儿的活动安全,确保个性活动安全的进行,努力消除各种安全隐患。同时,又要为幼儿拓宽思维,发现生活中的新奇事物,为幼儿创造有趣的开展趋于活动的条件,让幼儿做到爱学习,并深入其中。确定幼儿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中心而不是教师自己,主动积极的让学生参与区域活动,加强学生的主体地位,运用自然材料让儿童进行深入探究就是一个不乏心意的好方法。本文将围绕如何巧用自然材料开展幼儿区域活动,希望以此为广大教师群体提供更全面的幼儿教学思路,打开幼儿教师教学新思维,新方法。
俗话说得好:“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由此可见,对于学生的兴趣培养必不可少。利用自然材料进行兴趣培养,开展区域活动。自然材料来自于大自然,具有很强的循环性,可以把它开采出来,供幼儿进行区域活动,当幼儿用完之后,又可以回归回大自然,进行循环利用,不会破坏环境生态平衡,做到了绿色利用,无污染利用。当幼儿在选取自然材料进行创造时,也能够通过自己的发现力和感知力,进行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幼儿玩得开心,教师用得放心。但是在这一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开采过多,导致很多都被浪费。采集的东西过于单一,不能激发幼儿兴趣。采集的东西利用效果低等等。
一、不同课程,同一材料可以产生不同效果
幼儿的创造思维能力是无限的,幼儿对于一个国家的贡献是重要的,教师在培养过程中对于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可以说是重中之重。学习本身就是严谨、需要独立思考的,因此培养幼儿的创造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对问题独立思考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运用同一自然材料,不同的课程,通过学生的创造思维也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教师在此过程中,只需稍加引导即可,不需过多的干涉幼儿,让幼儿进行自主操作,幼儿完全能够自主的进行发散和创造。
例如,组织教师去户外捡几根简单的树枝,要求高低不一,大小不同,粗细不均,在不同的课程中,会被看成不用的事物。在美术课堂中,树枝被抹上颜料,进行拓印艺术,或者把树枝摆成自己想要的图案和装饰。在数学课堂中,通过树枝长短激发学生的比较兴趣,他的树枝长,她的树枝短,幼儿的竞争意识就会产生,激发幼儿拿尺子去真正量一量高低,进行比较,整个课堂立即活跃了起来。
二、“不放过”一草一木,充分利用自然
大自然由于物质丰厚,收集自然材料相对容易得多。因此,教师应对丰厚的大自然进行充分的开发和利用,为幼儿创造一切可用来学习的条件。在幼儿园,幼儿是学习的主体,很多教师在教学的初期,为幼儿创造一切可以发散思维的条件,帮助学生激发学习兴趣,但在教学后期,却逐渐懈怠散漫,不再为学生去寻找和发现这些条件,认为在后期已经没有这个必要。但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在幼儿的各个阶段,发散思维都是必不可少的,教师应该克服自己的懒惰,积极为学生找寻自然材料,帮助学生进行区域活动。
例如,傍晚散步时,看到小河里的荷叶开了花,数不胜数,漂亮无比,幼儿看到这种景象,不禁感叹。就会接着想到下一步,如何把这种美丽的自然带进校园,幼儿们一起讨论这一问题,发散自己的思维,想到了一个好办法,去大自然中找寻绿色的树枝,用橡皮泥做成荷花的形状和形态粘贴在树枝上,共同完成了荷花的制作。
三、探寻心灵深处,引导学生自主找寻自然
幼儿们在快乐与玩耍中学到知识。调皮,打闹,活泼是每个孩子的天性,所以我们当下应该以回归自然的方式引导孩子从小培养爱好学习。幼儿阶段的的孩子,好奇心强,教师引导学生巧用自然材料,开阔学生眼界和思路的最终目的,就是引导学生自主巧用自然材料进行学习和生活,达到自主创造的目的。只有幼儿自己把知识学会,才能真正拿到生活中运用,才能变成幼儿自己的知识。否则,学习再多也只是走马观花,大体的了解,根本做不到真正学习的目的,只有学生自己自主的搜寻自然材料,自己进行活动,才能真正达到掌握的效果。大自然才是学生真正适用的教材,就该放手让学生自己从中寻找乐趣,寻找规律和奥秘。
例如,带领学生举办一次踏青活动,去小花园,小公园逛一逛,应该让幼儿去找寻大自然,找一找挂在墙上的花朵有几个颜色,试一试油菜花的高低,称一称果园里的西瓜是几斤几两,幼儿们奔跑在丰收的果园里,捉迷藏,玩累了就在葡萄树下小憩,和朋友一起讨论虫子的种类,在田野中摘几多小花戴在头上,幼儿的真切真感,才是学习的基础。
四、结语
自然是幼儿最好的教师,它能学到幼儿在其他地方学不到的知识,感受在课堂中感受不到的氛围,见到在课堂中从未见过的景象。教师要善于利用自然材料,帮助学生进行区域活动和知识拓展,为幼儿的学习起到辅助作用。自然材料的魅力无处不在,就看教师能否带领幼儿领悟到其中的乐趣,感悟其中的规律,把握自然材料的要领。并运用在学生自己身上,在未来遇到困难时能够化繁为简,不依赖他人,培养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的要求不被社会所淘汰,摆脱学生缺乏主见,过度依赖的坏习惯,积极展现自我的价值,从容解决遇到的挫折和困难。
参考文献
[1]朱晓怡.谈自然材料在小班美工活动中的运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11):236.
[2]黄丽.自然材料在学前教育专业手工课中的巧利用初探[J].课程教育研究,2019(35):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