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实验有效教学策略探究

  • 来源:中小学教育
  • 关键字:高中生物,有效教学,教学策略
  • 发布时间:2022-04-08 14:40

  摘要:现高中阶段教学中,在开展教学时很多教师对于实验教学的关注程度存在不足,实验教学也变得枯燥无味,教师无法通过实验教学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应对这一问题,具体进行教学实践时,着重围绕着学生对于生物实验方面的兴趣,还有对生物学科在具体教学时所抱有的期待进行了整合分析,结合当前所开展教学过程中的常见问题,进一步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实验教学策略,从调动学生学习主观积极性、丰富学生学习体验的角度出发,提出了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利用分组合作等方法促进了学生对教学的参与积极性,并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学习的主动性。

  从生物教学的本质来看,生物属于一门自然学科,其自身的实际性和实践性要求相对较高,而且在高中阶段生物课程具体开展教学时,伴随其深度逐渐加深,而知识范围逐渐扩大之后,对于学生学习自主性等方面有着较高的要求,必须要拥有较强的实践能力才可以进一步进行后续知识的学习。换而言之实现能力也是新课标下对学生和谐素养培养的关键性组成部分,因此合理应用生物实验教学,就具备着一定的价值,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其综合素养方面的优化和提高,并让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独立完成试验报告,掌握实验的全流程。但不可否认的是既往开展教学时,实验教学的占比是相对较为有限的,课程内容相对较少,而且主要是学生观察,教师操作和示范为主,甚至部分情况下,由于理论课程较多,会进一步替代实验课程,实验课程仅仅是讲解相应的实验操作规范,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无从谈起。

  通过有效教学策略方面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总结在生物实验教学开展时的方法,制定相应的策略,构建起立体的生物实验教学体系,并不断对相关体系加以丰富,在教学互动的过程中改变既往,以教师为主导的课堂体系,逐渐构建起围绕学生动手能力和全方位发展的生物教学体系,让总体的教学质量得到优化,并让教学变得生动有趣。同时也可以在具体教学时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提升学生团结合作的能力,利用多种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充分参与到实验教学之中,让实验教学拥有自身的意义并形成相应的教学体系,让学生从动手之中学习知识,在实验之中验证知识。知识的学习是一个互动、反复、多元参与且具备较强自主性的过程,因此站在这一角度也体现出了既往教学时的很多实际性问题和不足,需要充分认识。

  (一)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确认问题

  既往在具体进行生物实验教学的过程中,由于高中课时安排相对较为紧张,那么在具体教学时,很多教师对于相关方法和措施缺乏正确的关注和充分的认识,并不关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主动性,而且在具体教学时实验教学往往一笔带过。这样一来最终的教学体系和教学质量都受到了影响,很多教师都是单一地加以讲解,对实验流程和重点部分,通过理论讲解的方法让学生去记忆。即便学生能够明确实验过程中每一个要点的内在逻辑,但是没有进行操作实践和自主探究,那么最终也会出现较多的学习质量问题,无法真正意义上在生物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忽略了新课标对于生物教学过程中学生自主性、主动性、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这一问题主要体现在于所有的教学,仍然是以教师为主导进行讲解,以一言堂的形式完成实验教学,最终收效甚微[1]。

  (二)课堂设计与实施

  通过对于学生的相应问卷调查、集中探讨、师生对话等一系列的方法之后,进一步获取了学生对于生物实验教学的认知、态度、学习兴趣,并深入了解了学生对于生物实验教学所抱有的期待,以及自己在既往学习经历之中通过实验教学的收获。问卷调查之后的总结可以发现,普遍学生都是在学习教材内容之后,集中地进行实验观摩和简单地动手操作,实验的占比相对较为有限,学生的参与度也相对较为有限。而普遍学生期待在教学时能够给予其更多自主探究的时间,并在教材的基础上出具一份更加具备实际性的操作手册,能够让学生在具体实践操作时及时回顾相关知识点,并同时进一步的自主完成相关实验操作。依据此,在后续进行行动研究的过程中,主要是整合了现有的教材和相关操作流程,尽可能满足学生对于实验教学的需求和期待,采取分组合作的教学模式,开展后续教学活动。

  (三)实施方案的技术路线

  在开展教学之前,首先教师对现行的教材及相应的教学方案进行深入性的分析,明确了教学的重点和教学的难点,由于之前已经有理论课程的铺垫,那么在后续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还需要对既往的理论加以一定的整合,确保相关理论更加能够契合实践教学的需求,整合出相应的操作流程,以操作指南的方式发放给学生,然后用简单易懂的措施促进学生有效学习,并能够分组合作执行相应的实验操作。如在《用高倍镜观察线粒体、叶绿体》的相关教学过程中,通过教材方面的整合,进一步提炼出了高倍镜操作的全过程,从取样到镜下观察的每一步,和相应的注意事项整理成一个操作手册,然后将学生加以分组。一般5人一组,开展相应的学习,并确定相应的角色,彼此进行总结和分析,而教师在全过程中负责引导,解答学生操作过程中的问题和疑惑,适当地增加实验教学的次数,迎合企业好奇心,进一步进行针对性地操作,让学生熟悉实验室的学习氛围。并通过分层法来布置作业,适当地增加学习难度,选择开放式实验和多元化评价机制,突破原本的理论限制和教材限制,可以适当的从专业学术角度引出相应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心理[2]。

  使用这一方法和相关措施开展针对性的教学之后,普通学生对于教学模式的满意程度得到了提高,学习兴趣也明显提升,从而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教学效果,带来了更加积极的教学影响作用。而且师生关系更加和谐,学生彼此之间充分配合协同,站在不同的角度进行细致的实验学习,也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合作能力。在后续测试等相关活动之中,学生也取得了比之前更满意的结果,也进一步肯定此类教学方法和相关措施,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兴趣,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

  参考书:

  [1]李丽萍.高中生物实验有效教学策略探究[J].中国农村教育,2019,000(009):P.82-82.

  [2]李万清.基于核心素养发展的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优化策略探究[J].南国博览,2019,000(005):P.158-158.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