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教学重难点及突破策略
- 来源:中小学教育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小学,语文,重难点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2-04-08 14:50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确定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是教师必须认真对待的工作。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是以课程目标为导向的,而重难点通常是达成课程目标的关键所在。因此,教师要深入分析小学语文课程中的重难点,并根据小学生的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掌握相关内容,突破重点难点,进而高效高质地实现教学目标。本文对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进行分析,并提出几点突破策略。
语文课程涉及到的知识十分广泛繁杂,虽然当前的小学语文教材已经对课文进行了筛选与重新编排,但对于小学生来说,内容量依然较大,在教学过程中有着时间紧、任务重的问题。所以,教师不能对每一部分知识都进行细致入微地讲解,而是要把握好教学中的重难点,分清内容的主次,明确哪些内容属于重点难点,需要学生深入掌握,哪些内容学生只需要了解即可,形成有层次、有侧重的教学方案,以提升语文教学的效率。
一、小学语文教学重难点分析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点
第一,教师要将基础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作为重点。小学是打基础的阶段,学生需要积累大量的语言知识与技能,奠定坚实的语文基础,才能更好地应对未来的学习与发展。因此,教师要将基础知识的学习与基础技能的训练作为课堂教学的重点,并经常带领学生回顾所学的知识与技能,达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
第二,重视拓展阅读。过去语文教师对课外阅读持反对态度,但事实上,课外阅读是学生提升阅读能力与知识储备量的重要途径。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师要鼓励学生课外阅读,要求小学生课外阅读总量应不低于145万字。从学生发展的角度来看,现代儿童对事物的接受能力较强,但分辨能力不足,教师应当为他们推荐优秀的课外读物,以此来促进其语文学习水平的提升,引导其思想观念的发展。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难点
第一,教师需要面临学生在思想意识上的问题。在信息时代下,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多种多样,容易受到一些消极观念的影响,如享乐主义、读书无用论、金钱至上等,对学生的学习与生活观念形成了不利的影响,在学习中容易产生浮躁的心理,无法静下心来学习,对于学习的意义没有清楚的认知。
第二,教师需要面临教授模式上的革新问题。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传统的教学方法较为单一落后,逐渐无法适应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所以教师要立足于课程改革与学生的认知特点,不断更新教学的手段与方法,学习先进的教学观念,以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二、小学语文教学重难点的突破策略
(一)深入解读教材,选用恰当技术手段
教材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基础,在课前,教师要深入研读语文教材,结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提炼出本课中的重难点知识,并依据其特点,选择恰当的教学手段,如语言讲授、图像展示、小组讨论、实践操作等,教师要根据重难点知识的具体内容,结合小学生的特点,筛选出最为恰当的教学技术手段,以确保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
例如在教学课文《葡萄沟》的时候,文中有一段讲述了葡萄干的制作方法,这部分内容是本课的一个重点,教师需要让学生通过阅读该段落,对葡萄干的形成过程有基本的了解,但同时也是难点,大部分小学生都没有去过新疆,不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对于“阴房”的外形、结构,以及利用流动空气晾成葡萄干的过程,仅靠寥寥几句文字难以理解。对此,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工具,为学生展示出阴房的照片,并利用简单的动画来演示空气在阴房中的流动过程,让学生对该部分内容形成形象直观的理解,从而实现重难点内容的有效突破。
(二)联系生活情景,加强学生理解体验
根据现代认知学习理论,学生需要在原有的认知基础上建构新的知识。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加强与学生生活之间的联系,让学生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学习了解语文知识,可以有效地降低他们学习知识的难度,深化理解层次,达到化难为易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教学《“精彩极了”和“槽糕透了”》一文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回想一下:父亲和母亲对于自己是什么样的教育态度?他们的爱是以何种方式体现的?然后再带领学生分析课文,让他们在阅读后思考问题:对于巴迪的诗,为什么父亲和母亲的看法截然不同呢?通过课文的学习与生活的联想,学生可以发现,父亲的爱通常是严肃深沉的,而母亲的爱通常是温暖柔和的。文中的父母都很爱巴迪,只是表达的方式不一样。假如没有父亲的批评和母亲的赞赏,巴迪或许就不会实现自己的理想。通过课文与生活的联系,可以让学生在理解所学内容的同时,了解生活中父母对于自己的关爱,深化他们的情感体验。
(三)实施学练结合,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在语文课程中,语用能力是一个重点,教师需要在日常教学中,锻炼学生的表达、交际、书写等方面的能力,进而促进其语文综合素质的提升。相比于知识水平的提升,能力上的发展难度更高,因为这些能力是无法通过被动听课获取的,必须要让学生主动地进行训练,使其在运用的过程中感悟和提升。因此,语文教师要坚持“学练结合”的教学原则,强化学生的语用能力。
例如在教学《蜘蛛开店》的时候,教学的重难点是让学生了解开了三次店,掌握每次售卖的物品和结果,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经常会出现困难和挫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先带领学生阅读课文,熟悉情节,然后提出问题:“蜘蛛为什么每次开店都失败了?它还会继续开店吗?你能想办法帮帮它吗?”接着,让学生尝试进行续写,开动脑筋,在自己的笔下写出以后的故事,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分析蜘蛛开店失败的原因,并思考改善的方法。在续写过程中,既能够深化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语用能力,有效地突破本课的重难点。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深入分析教材中的重难点知识,紧紧围绕这些内容来设计教学方案,加强教学过程与生活的联系,注重学习与训练的结合,立足于学生的实际能力,采用循序渐进的引导方式,使学生加强对所学内容的掌握,更好更快地突破重难点,提升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袁华燕.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突破重难点[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8,(6):50.
[2]刘淑芝.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把控[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7,(3):120.
[3]王家良.浅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点与难点[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6,(2):2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