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发展,教师要更加注重学生语文思维的培养,要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和教育观念,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结合生活实际将语文思维融入教育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课堂中得到语文知识的积累和语文思维的提升,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
对于高中生而言,语文思维能力的培养在语文教学中是至关重要的,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同时还能帮助学生提高语文成绩,进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然而在实际的高中语文教学中,老师并没有采取合理的教学方式,常常忽略学生语文思维能力的培养,这对学生的成长发展起到了一定的阻碍作用。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老师应该结合学生的语文学习情况以及心理特征,将学生语文思维的培养融入到课堂教学中,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不断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从而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
一、语文思维的特点
(一)具有交流性
在高中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经常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锻炼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思维能力。师生交流过程中,非常容易出现交流不畅的情况。此时,教师应当与学生一起调整自身的思维方式,从多个渠道分析和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师生之间的有效沟通能够使学生从更深的层次探索语文知识,不断拓展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全面提高学生的判断能力。
(二)具有广泛性
人类思维所具有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广泛性,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会涉及到非常多不同种类的语文知识[1]。因此,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不应固化思维,需要从多个不同的角度和方面学习语文知识。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当全面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创新学生的思维,发散学生的思维,全面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文思维的培养策略
(一)采取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开展语文教学
传统的语文教学都是老师照搬教材知识进行课堂教学,学生在课堂中只能被动的接受语文知识,整节课下来几乎就是老师一个人在讲课,学生完全没有思考的时间,只是跟着老师的课程进度记笔记,课下采取死记硬背的方式掌握语文知识,长此下去,课堂显得枯燥乏味,学生不愿意参与课堂学习。因此语文老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结合班级学生的学习情况不断创新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的魅力,愿意投入到语文学习中来,从而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例如,老师在教学高中语文必修二《荷塘月色》这篇文章时,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老师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进行课堂教学。首先老师为大家介绍本篇文章的作者生平以及这篇文章的创作背景,对学生理解文章内容有一定的帮助,接着老师利用图片的形式向学生展示荷塘月色的美景,欣赏作者所描绘的美景,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积极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并且领悟文章中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脉络,更好的理解文章主要表达的情感。利用多媒体设备进行课堂教学,通过图文结合的形式,更好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课堂,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文章内容,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重视课堂提问,培养学生新颖思维
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培养学生语文思维的一种重要方式就是处理学生所提出的问题,如果教师没有妥当处理,则会打击学生语文学习的自信心,降低学生的语文学习热情,最终影响语文思维培养工作的有效开展。为此,语文教师需要注重课堂提问,以培养学生的新颖思维,使得学生在思考、分析中产生新的想法和观点。在课堂提问以及互动环节,教师要尝试正面回答学生所提出的一些新颖的想法和问题,并立足于学生的角度去理解学生的思维方式,鼓励学生运用逆向的思维进行分析,进而彻底转变传统意义上“只许教师提问,不许学生疑惑”的教学模式。如果教师可以充满耐心地解答学生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种种疑惑,则学生也会从其内在意识中产生一种满足感,进而深入到语文学习中,达到素质教育目的,培养学生语文思维。
(三)构建合作学习模式,激励学生思维拓展
合作学习模式能够充分发挥同学群体学习作用,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营造起更加自由轻松的学习氛围,而且在互帮互助过程中也能增进语文知识的分享和思维认知的交流,促进学生思维拓展。合作学习关键在于增进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教师务必要将之作为学习中的关键点,通过合理的小组划分以及学习任务布置,使学生在任务指导下完成一定的教学安排。可以减少学生在学习中对教师的依赖,使学生通过小组讨论,自行收集一定的学习资料,讨论问题解决的方法等。在这一学习过程中,充分增进了学生语文思维独立性要素的培养,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比如在郁达夫《故都的秋》课程教学中,教师对班级学生完成小组划分后,就可布置一定的教学任务,让各小组自主学习和探究,以此促进语文独立思维能力的提升。教师可以安排一项教学探究性问题,“为什么作者这么怀念故都的秋,其中有什么深意吗?”在这一教学任务安排下,各小组不仅逐句通读全文,而且仔细分析文章创作背景,对作者写作的中心思想加以探究。此时作者正处于被反动势力压迫追捕的过程中,到处转移,到达北平后,有感而发。学生在对这一写作背景的深入理解下,结合字里行间的欣喜、忧愁与坚定,更能加深对作者思想情感的把握,激发学生对问题的新解读,进而促进语文思维能力的有效培养。
结语:
综上所述,教师在培养学生语文思维方面,要注重营造具有生命力、创造力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吸收知识,进行高质量学习。此外,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转变教育模式,通过有创造性的课堂开展学生思维,避免思维定式,促进学生用多方面的角度看待问题,提高学习质量。
参考文献:
[1]陈继东.核心素养引领下高中语文教学的几点尝试[J].文学教育(下),2021(03):92-93.DOI:10.16692/j.cnki.wxjyx.2021.03.036.
[2]倪平.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之交际语境教学刍探[J].成才之路,2021(02):74-75.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