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在幼儿园大班游戏化教学中的策略分析
- 来源:知识文库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幼儿园,游戏化,教学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2-11-27 13:56
幼儿园大班的游戏化教学是一种迎合小学生心理发展特征的教学模式,从幼小衔接的视角来考虑,游戏化教学可以帮助幼儿园大班学生尽快适应幼儿园大班的学习,还能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虽然游戏化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但是实际教学中存在有很多误区,教学游戏与教学内容的融合不到位,游戏设计不够贴合学生的兴趣爱好,过度注重形式而忽视教学内容,课堂失去中心导致课堂秩序紊乱,这些问题的存在都影响了游戏化教学的实效。为了实现更好的幼小衔接,让幼儿园大班的游戏化教学更加高效,本文对幼儿园大班游戏化教学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一些有针对性地实行有幼儿园大班游戏化教学的对策,一起帮助幼小衔接教育做得更好。
学生从学前教育走向小学,其中会有诸多的不适应。幼儿园大班教学如果能够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帮助刚从学前教育中走出来的儿童逐渐适应小学的学习模式,这对于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而现在的幼小衔接教育提倡游戏化的教学,通过丰富多彩的游戏的方式能够让幼儿园大班生更快地融入到学习过程中,以此推动他们逐步实现有效的幼小衔接。但幼儿园大班游戏化教学在实际教学中仍存在很多误区,很多教师将游戏教学看作是单纯的游戏活动,任由幼儿自由进行玩耍,教学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教师如果想要在幼小衔接教育中充分利用游戏来完成高效的教学,就要有针对性的改善现状,以更加优化的策略进行幼儿园大班的游戏化教学。
1 基于幼小衔接的幼儿园游戏化教学的意义
1.1 帮助儿童尽快适应幼儿园大班的学习
从幼小衔接这个角度来考虑,进行游戏化教学的最大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更快更好地适应小学阶段的学习,尽快投入到全新的学习中。由于学生在幼儿园时经常会做各种形式的游戏,教学比较简单,学生没有任何压力,所以让他们进入小学进行系统的、真正的学习中,他们会很不适应。相较于幼儿园,学生很容易认为小学的学习有困难,故而帮助他们尽快适应小学的学习很重要。小学教学与幼儿园教学相比,课堂纪律更加严格,课堂教学内容多样,小学教学对于幼儿的专注力要求更高,很多幼儿在初入小学阶段会出现频繁的走神反应,出现学不进去,学习不好的情况。游戏化教学就是幼儿园与小学教育衔接的有效手段,既保留了学生最喜欢的游戏环节,又融入了多样的教学内容,学生可以在愉悦的学习氛围当中学习多样知识,感受到各种知识的趣味和特点。在游戏化教学的学习模式下,学生不会觉得自己远离了游戏,不会被过度的约束限制,不会感到过度不适应。游戏化教学带领学生循序渐进地进入幼儿园大班的学习中,这对于学生来说是很有意义的。
1.2 帮助儿童提高学习能力
对于幼儿园大班教育来说,学生能达到的最好的学习境界就是在学中玩,在玩中学。幼儿园大班是奠定学生学习基础的重要时期,学生如果能够在幼儿园大班就形成良好的学习能力,对于他们日后的学习是事半功倍的。游戏化教学将学习和玩乐科学合理地结合在一起,是非常适合幼儿园大班学生的一种教育模式。在游戏化教学中,学生首先进入游戏这样一种相对轻松的模式中,然后在老师的指引下,通过游戏的方式慢慢学习知识,将学和玩巧妙结合在一起。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进行下意识的思考,并且游戏也是一种实践,学生的理论学习和实践相结合,潜移默化中就可以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1.3 帮助幼儿缓解心理焦虑问题
幼儿在小班和中班阶段,普遍接受来自于教师的贴心照顾,会有教师在幼儿常生活学习过程当中进行督促和指导,帮助部分努力较差的幼儿开展日常的生活和学习。比如幼儿教师经常会提醒幼儿吃饭午睡时刻引导幼儿进行学习,关注幼儿的个人需求。幼儿教师全面细致的照顾,有效减低了幼儿在幼儿园生活当中的不适应感受更好的提高了幼儿在幼儿园中的体验感,但是幼儿长期接受来自于家长和教师的帮助照顾,内心在某种程度上产生了对于长辈的过度依赖心理,在自己独立学习和生活的过程当中,出现焦虑心理反应,幼儿的独立能力发展不佳,待幼儿进入小学生活以后会对学习产生更加严重的焦虑心理。通过幼儿园大班游戏化教学,幼儿首先可以初步接触到多样的学科知识,在学科知识学习活动当中通过自我探索的方式进行独立完成某样事物,在探索的过程当中逐渐掌握基础的自理能力,在小学生活当中也会更好的适应独自完成学习任务,在不需要家长和教师时刻关注和指导的情况下,运用自己的思维和能力解决问题。
2 基于幼小衔接的幼儿园大班游戏化教学的误区
2.1 教学游戏与教学内容的融合不到位
从幼小衔接的角度考虑幼儿园大班学生的教学活动,许多老师已经认识到游戏是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兴趣的方式,并且也将游戏看做是一种重要的教学工具,在对学生进行幼小衔接教育时常常以游戏的方式来开展。但是许多教师对于游戏化教学的真正意义还不是很明白,他们往往会把游戏化教学看成是进行游戏式的教学,这看起来与游戏化教学很相似,实则大相径庭,教师们没有把握好教学和游戏的分量。受到错误认知的影响,教师们在幼儿园大班的游戏化教学中还是沿袭了幼儿园小、中班时的游戏活动。这样的教学方式虽然对于刚上幼儿园大班的儿童来说也很有吸引力,但是他们所要学习的内容毕竟与幼儿园小、中班时的不同,教师以这样简单的方式进行游戏化教学,并没有将教学内容真正融入到游戏中,很多教师安排的游戏活动甚至与教学内容完全不符,这根本不是游戏化教学所要达到的效果。
2.2 游戏设计不够贴合学生的兴趣爱好
教师进行游戏化教学,最重要的就是要充分发挥游戏的效果,让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兴趣。这不仅需要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同时也要兼顾学生的兴趣爱好,符合学生兴趣爱好的教学游戏设计才能真正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在幼儿园时接触的游戏都是一些简单的、为了满足身心发展的游戏,对于学习知识并没有那么看重,是不适宜幼儿园大班时的游戏化教学的。但同时,过分注重教学内容而轻视学生兴趣爱好的游戏化教学对于学生来说没有任何吸引力,学生也是无法适应的。这就导致很多教师在设计教学游戏时出现了问题,他们为了将学生从过去的教学游戏中拉出来,让他们回归学习的轨道上,在设计教学游戏时过于注重教学内容,使得游戏的主题偏离了学生的兴趣爱好。这样的游戏化教学实际上并不能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学也不会产生实际的效果。
2.3 过度注重形式而忽视教学内容
对于教学内容的忽视也是教师在进行游戏化教学时的一大误区。所谓的游戏化教学,其实质还是为了教学,游戏只是一种外在的表现形式而已。游戏化教学要求教师在设计相关的游戏活动时,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抓住学生的心理来进行游戏内容的制定,教师要尽最大可能让教学中的游戏发挥其优势,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对课堂学习产生兴趣,积极表现。这样一来,就有很多老师走进了游戏化教学的误区中,认为应该尽最大可能的把游戏设计好。这样的思想容易导致教师过度注重游戏的外在表现形式,而忽视其内在应该融入的教学内容。教师陷入这样的教学误区以后,会导致学生把焦点都放在了游戏上,而不是其中的教学内容上,反而是适得其反。
2.4 课堂失去中心导致课堂秩序紊乱
在幼儿园大班进行游戏化教学尤其需要注意的是要有课堂的中心,为课堂寻找一个支撑点,不然就会导致课堂秩序混乱。因为游戏化教学中包含了太多的要素,包括规则、竞争、奖惩等多方面。这对于教师来说实际上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因为教师要把握好这些要素,在课前花费心思和精力去用心准备,并且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最好管理和组织工作。如果这些工作不能顺利完成,就很容易引起课堂混乱。很多教师都只是把教学内容和游戏进行了简单的结合,并没有从深层次去考虑整个游戏化教学的设计,这样就会让教学没有中心。幼儿园大班生的心性本来就不成熟,他们具有强烈的表现欲,思维比较活跃,尤其是在进行游戏环节时,这些特点更加突出。教师如果不能很好地控制课堂,将课堂中心摆在首要位置,就很容易导致课堂秩序的紊乱。
3 基于幼小衔接的幼儿园大班游戏化教学的对策
3.1 改变认知,看清游戏化教学的本质
幼儿教师的游戏化教学观念将会直接影响到幼小衔接工作的开展,游戏化教学看似简单,想要真正实现其效果,却是一件难事。面对游戏化教学,教师如果不能改变认知,看清游戏化教学的本质,那么很容易就会从游戏化教学变成游戏。大部分幼儿教师在游戏化教学活动过程当中虽然执行了幼小衔接工作任务,但是在实际工作过程当中却因为认知错误而出现了各种问题,比如幼儿教师教学内容倾向于小学、幼小衔接教育内容简单等等。游戏化教学主张将游戏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让儿童在体验游戏乐趣的过程中完成既定的学习内容。关于这一点,尤其需要注意的是,这种教学方式中的游戏使教师以教学内容为基础,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心理特点,将游戏和教学内容两者充分融合而形成的。这也就意味着,游戏化教学中的游戏与一般的游戏是不一样的,这种游戏以传授知识为目的,而不只是简单的愉悦身心,这种游戏是有其教育价值的。所以教师在进行游戏化教学时,要以教学内容为中心,让游戏服务于教学,而不能为了游戏而游戏。对此,幼儿园管理人员应该积极组织幼儿教师。学习儿童教育知识重点,了解幼小衔接的理论知识,帮助广大的幼儿教师群体认识到幼小衔接工作对于幼儿发展进步的影响,重点培养幼儿独立自主的生活习惯,坚定顽强的信念,积极向上的态度,为幼儿在今后小学学习生活当中奠定良好的学习基础。
3.2 迎合喜好,设计学生感兴趣的游戏
对于游戏化教学来说,设计出让学生感兴趣的、愿意参与进来的游戏至关重要,否则游戏化教学就没有其存在的必要了。但是很多教师为例达成教学目标,将教学内容强硬的以游戏的行程呈现出来,他们这种做法实际上是对学生兴趣爱好的忽视。虽然这样可以很好地展现教学内容,但不考虑学生兴趣的游戏设计是不能有效吸引学生的。儿童对于教师设计出来的游戏不感兴趣,就不会积极参与其中,所以教学效果就不是那么理想了。考虑到这一点,教师在设计游戏时除了要以教学内容为重点以外,要尤其重视挖掘学生的兴趣爱好,探索他们的身心发展特征。教师要充分考虑自己设计的课堂游戏教学是否能吸引到学生,是否达到了他们喜好的要求。这也就意味着,教师必须要思考游戏如何在蕴含丰富的教育内容的基础上,保持对儿童具有较好的吸引力。
3.3 重视理论,强化游戏化教学的内容
游戏化教学就其本质上来说是一种教学实践,虽然是以游戏的形式,但是并不能轻视。游戏化教学是众多教育学家认可的高质量教育模式,符合幼儿的个性发展特点,同时也能够达到教育教学的效果。有很多教师在进行游戏化教学时常常以经验为主,依靠自身已有的教学经验设计教学内容,这对于教学来说是极其不严谨的,无法有效发挥游戏教学的作用。这样的游戏化教学很容易促使老师过度注重游戏化教学的外在形式,而忽视教学内容。虽然游戏化教学是以游戏为基本形式进行的,但是如果游戏不能与理论结合,那么游戏化教学的过程就会变得不科学,空有其表,游戏化教学会呈现出形式化和模式化的特点。考虑到这一点,教师在进行游戏化教学设计时不仅要在外在形式上做好,更要有充分的理论支撑,只有以科学的理论充实教学内容,游戏化教学才能具有精髓,从而发挥游戏化教学对于幼儿全面认知能力发展培养的作用。简而言之,就是教师应该注重游戏化教学的理论基础,在此基础上夯实教学设计。唯有如此,才有可能凸显游戏化教学的特点,彰显游戏化教学真正的魅力。
3.4 把握中心,加强对教学过程的管理
比之传统的教学模式,游戏化教学对于教师的要求更高。游戏化教学需要教师在教学时把握好游戏过程中的每一个要素,尤其是要找准中心,为整个教学过程寻找支撑点。游戏化教学是由多个教学步骤形成的,如果有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差错,都有会导致课堂的混乱,出现教师难以把控的局面。所以教师在进行游戏化教学时。把握中心是很重要的。教师不仅要明确教学目标,加强对课堂的引导与管理,还需要提前制定好游戏的规则,创造良好的学习情境,并明确奖励与竞争的机制。当前在幼儿进入小学过程当中之所以出现学习困难和学习不佳的主要原因就在于幼儿的认知能力存在障碍,小学学习课程包含多样学习内容,学习任务繁重,幼儿在短期内很难适应小学学习认任务,因此需要在幼儿游戏化教学过程当中着重培养幼儿的认识能力,将幼儿的认知能力看作幼小衔接游戏化教学核心,此外,还应及时地给儿童提供反馈,为儿童提供有效的指导与引导。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当前由于幼儿教学活动与小学教学活动的差异性较大,幼儿在进入严格的课堂后容易出现学习障碍,厌学心理、小学学习活动适应不佳等状况,为了让儿童更好更快地融入幼儿园大班学习中,实行幼小衔接教育是很有必要的。幼儿园大班的游戏化教学是幼小衔接的有效途径,为此,教师要改变认知,看清游戏化教学的本质,要迎合幼儿园大班生的喜好,设计学生感兴趣的游戏,要重视理论,强化游戏化教学的内容,同时要把握中心,加强对教学过程的管理。
(作者单位:济宁市实验幼儿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