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培养下高中地理课堂策略探析

  • 来源:中小学教育
  • 关键字:核心素养,高中地理,课堂教学
  • 发布时间:2023-01-01 20:58

  摘要: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学生核心素养培育是最为关键的点,高中地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立足于核心素养培育的视角,对课堂教学模式进行全面调整,通过多元方式来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引领学生全面发展,下面对此进行分析。

  前言

  地理核心素养是高中地理学科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引领学生能在地理学习中形成适合社会发展及自身成长的能力品质,其包含了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等几个方面[1]。高中地理教师在课堂上需要结合核心素养培育要求,对地理教学方式、教学理念进行优化调整,引领学生能在课堂上通过多途径获取地理知识,同时关注学生地理实践活动开展,实现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育。

  1.地理教学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性

  在新一轮的课程标准中指出,高中地理学科教学需要围绕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总目标进行,教师在课堂上要结合地理学科特征实现立德树人。新课标是高中地理教师开展教学设计、组织教学活动的重要基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新课标要求,依据核心素养来灵活的组织课堂教学组织方式,以此更好的指导学生成长[2]。

  在地理学科中,对人地关系、资源与环境进行研究是很重要的点,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体现出了地理课程的育人价值。通过核心素养培育,可以让学生更好的认识、探索世界,能促进学生正确世界观的形成,并且学生还可以在研究地理规律、地理现象中保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另外在学生地理核心素养培育中,教师还能让学生更好的领悟自然魅力,让学生能对社会、自然有整体认知,促进了学生区域认知水平的提升。

  2.核心素养下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策略

  2.1课堂导入中渗透人地观念

  高中地理教师可以通过优化课堂导入来增强学生的学习自觉性,让学生主动的参与到后续课堂活动中,实现对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培育。在实践中高中地理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认知状况,采取多元化课堂导入模式,同时将人地协调观融入其中,满足学生核心素养发展需求[3]。

  如在《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教学中,在进入课堂导入时,教师可以先利用现代化教育手段,将当前面临的环境恶化视频图片展现出来,如水资源短缺、空气污染、土壤污染等。工业时代以来,社会生产力有了极大提升,而自然生态环境也由于社会生产力的提升遭受了前所未有的破坏,环境问题已然成为人类所面临的共同问题。教师在课堂导入阶段通过信息化手段进行知识讲解,同时教师引领学生思考各种环境问题发生的主要原因,让学生能逐步意识到人类面临的诸多环境问题大多是人们自身的不合理行为造成的,以此指引学生能对人地关系有一定感知,促进学生人地协调观的形成。

  2.2案例探究中培育综合思维

  对高中生来说,在地理学习中需要特别注重综合思维的发展,这不仅是促进学生地理核心素养发展的关键环节,同时也是推动学生综合发展的重要路径。在实践中高中地理教师需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尝试引入相对应的地理真实案例,借助案例指引学生能从地理感性认知上升到理性学习层面,实现对学生地理综合思维的培育。

  如在《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为学生引入丰富的案例素材,如本地工业园分布状态、我国东部地区经济发展与乡镇企业发展模式(常见有温州模式、苏南模式),指引学生根据案例思考工业区位影响因素包括哪些?在新的乡镇企业发展模式中面临的困境主要包括什么?如何帮助乡镇企业走出发展困境?学生通过案例分析讨论,更容易做到理论与实践结合,对于学生知识迁移能力提升十分有利。

  2.3开放教育强化区域认知

  在以往的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学内容存在局限于教材的状况,这也造成了学生的认知面有限,存在死记硬背的情况。对此在今后的高中地理课堂上,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及区域状况,设置一些开放性的教育资源,引领学生开展学中做、做中学,推动学生核心素养发展[4]。如教师组织学生开展“我家房子是否有升值空间”的开放性学习活动,学生在课堂上需要借助多种方式来收集自己所在城市的交通图,结合城市布局规划图,找到自己家的位置,在此基础上结合自身的认知情况讨论自己家的房子是否有升值空间。学生在讨论中需要对多区位因素展开分析,如政策、经济、教育资源、交通便利性等,在这样的开放活动下学生可以充分结合自身的实际生活状况进行思考分析,对于学生区域认知素养提升十分有利。

  2.4实践调查培育地理实践力

  高中地理教师在平常教学中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相应的地理实践活动,借助地理实践让学生能灵活应用地理知识,同时也实现对学生地理实践力素养的培育。如在“问题研究 低碳食品知多少”中,教师就可以指引学生开展实际调查活动,要求学生对身边中的食品所含能量进行调查,尤其是各种零食,判断哪些食品属于低碳食品。学生在实际调查中不仅要灵活运用自身所学的地理知识,还可以让学生在调查食品能量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健康饮食的观念。在活动中学生可以独立进行,也能与他人进行合作完成,最后学生根据调查结果完成调查报告,并在课堂上与教师及同学进行交流,实现对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培育。

  总结

  总而言之,新课程标准下核心素养已经成为了课堂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其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有极大影响。在实践中高中地理教师需要充分了解地理核心素养的内涵,在此基础上教师通过多元化的方式来开展地理课堂教学活动,同时高中地理教师还需要结合学生学习所需,引领学生开展相应的地理实践活动,借助地理实践来强化学生对抽象地理理论、地理现象的认知,促进学生综合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海芝.核心素养理念下的高中地理教学策略探讨[J].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2022(2):32-33.

  [2]王建军.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探讨[J].考试周刊,2021(54):157-158.

  [3]黄晨.“核心素养”理念下的高中地理教学策略初探[J].读与写:上旬,2022(9):208-210.

  [4]王婷,李忠武,陈柳.核心素养导向下高中地理教学策略研究[J].基础教育研究,2022(7):65-67.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