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后,如何优化课堂作业设计

  • 来源:中小学教育
  • 关键字:双减,语文作业,策略探讨
  • 发布时间:2023-01-01 21:12

  【摘要】作业不仅是对学生课堂所学的巩固,更是提升学生学科思维的重要抓手,所以教师应该将作业设计作为“双减”落实的重要立足点。在落实双减要求的过程中,教师往往会担心作业量减少而对小学生成绩和课堂表现的影响,这就需要语文教师在作业质量和作业设计的自由度上加码,以便通过生活实践的融入,使所布置的语文作业,能够在少量高质的情况下,促进学生的学业及思维成长。

  作业是对课上知识点的补充和延伸,有助于学生巩固和深化所学的内容,是学生进行学习的重要手段,作业管理则是学校教学工作中很重要的一环。双减政策下,小学语文教师要改变自身的教育思想,改变作业形式,根据每个学生之间不同的差异、兴趣和课本具体的内容等全方位进行思考,来设计创新性小学语文作业,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可以将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可以提高自身的语文文化素养。

  一、双减政策背景下优化作业设计的认识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学习的另一种形式;是教师教育教学效果反馈、教法优化的主要途径,也是培养自学能力,引导思维发展和素养提升的形式途径。依据儿童认知发展理论,小学语文学科作业总体应坚持童趣化、情景化原则,主体性、个性化原则,作业设计一定要有思维发展的基本样态;依据语文课程的基础性、育人性功能,立足语文课程教学的知识能力,遵循长期与当下相结合,题量多与少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理念。老师们要跳出校内布置回家完成的惯性模式,积极践行校内和校外,课堂和生活协调跟进的作业设计与辅导完成理念;要充分理解学科课程特点,设计整合学科、全程育人的作业形式;更要树立家校共育、全面育人质量观,改革作业评价,合力共营育人生态。

  二、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策略

  (一)根据学生需求、学科特点优化作业量

  小学生在当前成长阶段中,其思维、心理、认知、兴趣等方面也会体现出独特性,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视角下要求一切教学设计都要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作业设计中同样如此,要求作业数量、形式、内容都契合小学生的需求,此外,作业还要有学科特色,体现学科特点与学科教学目标,不能让学生产生过大的心理负担和学习压力。

  (二)适当减少作业量,提高学生积极性

  双减政策的颁布注重对学生进行减负,因此在语文作业布置方面,不能像往常以往以量取胜,应该根据人才培养要求和教学实际适当减少作业布置的数量,能够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教师需要从说和写两方面对语文作业进行设计,促使学生能够以更加积极的态度面对教师布置的任务,并用心完成,提高作业完成效率。比如学习《秋天的雨》这篇课文后,为了巩固对新词汇和生字的理解和认识,可以分别布置写和说的任务,让学生对自己理解不深入,记忆不牢固的词和字进行书写查阅,同时也要有感情朗读文章,更深刻地体会文章所描述的场景,通过情感体验丰富学生的内心情感,奠定语文学习的基础。减少作业量,突出作业设计技巧和创新性的任务更能让学生感兴趣,也会更加积极地参与其中。

  (三)尊重学生发展的规律,提升学生认知能力

  小学生的语文能力素养和自主学习能力需循序渐进地成长,他们处于不断变化的状态中,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必须尊重学生的发展规律。其根本则在于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如上文所说的学生自我认知,就是其认知能力的一部分。除此之外,教师还应提升学生的元认知能力,也就是要让学生明白自己是如何完成认知过程的,又应该通过哪些途径提升自己的认知效率,能在学习上进行有效自我调整,不用总是被动等待教师的指导。这需要师生双方的长期配合努力,不能急于求成。例如,教师应该多设计开放性的作业。

  (四)合作探究,设计课后服务活动

  为了响应双减政策中的作业管理要求,小学语文教师不仅要注重作业设计成效,还应积极组织课后服务环节中的实践作业合作探究活动。这不仅能让学生充分消化课堂所学,在轻松愉悦的心态下真正理解和掌握语文知识点,也有利于教师随时掌握语文学情。对此,教师可以针对班上的语文差等生,在课后服务过程中采取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模式,开展互帮互助的“以优带差”作业管理活动。也就是让语文学习表现优异的学生担任小组长,帮助组内的差生共同进步,对差生的语文作业困惑和课堂学习中的疑难问题等方面进行辅导。这种以优带差的合作形式,不仅能帮助优等生树立语文学习的自信心,也能帮助差等生认识到语文学习中的不足,懂得取长补短,认识到合作学习和自主探究的重要性。

  (五)创新作业设计,加强学生实践能力

  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的时候,一定要着重考虑到学生的这以特点,并对语文作业加以创新。作为一个具有基础性的学科,语文具有一定的实践性,因为人们在生活中最常用的语言就是汉语。因此,教师在对课后的作业进行设计的时候,应当抓住孩子想象力重这一-特点,并将语文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做作业的同时,不仅能够完善自己的想象力,还能通过实践的方式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从而为学生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六)采取针对性评价,鼓励学生完成作业

  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处于发展时期,此时需要教师的引导与辅助。同时,教师也应选择中肯的评价方式,激发学生完成课后作业的积极性。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选择针对性的评价方式,对优等生采取鼓励式评价,使其不断的提高自身作业完成质量与效率,并纠正其各类错误问题。而对学困生教师则应采取鼓励与批评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能在教师的激励下提高学习兴趣,并在教师的批评当中实现知识技能优化。

  当前的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中存在作业量设置不合理、作业形式不够多样、作业针对性、操作性不强等问题,面对这些问题,在“双减”背景下,教师要增加作业的实践性、多元性和针对性,才能做到小学语文作业优化设计,达到作业效果和教学效果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王志丹.小学语文课堂作业设计的实践与思考策略[J].商情,2020(30):171.

  [2]冯涛.浅谈小学语文课堂作业设计的基本策略[J].文渊(中学版),2020(07):315.

  [3]王宇睿,程润.“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多元化设计例谈[J].小学教学(语文版),2022(02):38-41.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