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教学落实”双减”政策的有效措施
- 来源:中小学教育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小学数学,教学策略,教学质量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3-01-02 14:31
【摘要】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我国教育制度的进一步改革与优化,双减政策逐步落实。在这一过程当中,对于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此,本文主要针对双减政策的教育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如何有效落实双减政策中的相关要求进行了深入的探究,希望能够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
引言:在双减政策有效落实的过程当中,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们的作业量大大降低,作业时间也逐渐缩短。在这种情况之下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如何才能达到“提质增效”的教学目标一直是小学数学教师们共同探索的一个难题。为了能够为小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就必须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下面将对其进行简单的阐述。
1、我国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
不可否认,在过去的很长时间中,我国教育改革工作尽管不断地完善着其教学方式,进而使得教师的教学效率也得以大幅度的提升,然而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则其收效甚微。单方面地从目前情况下来看,我国小学数学整体的教学活动已经趋于完善化,并且在这一过程当中始终处于发展的态势。与之前相比较而言,绝大多数的学校在其经营发展过程当中都严格地践行地践行了教育行业中的相关标准,进而使得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其专业教育管理方式变得更加鲜明化和多样化,因此也越来越注重专业化人才的培养问题。然而,现阶段情况下,在我国的义务教育阶段中教育行业仍然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值得进一步的提升与优化。在社会快速发展的大环境之下,越来越多的家长担心孩子会落后于起跑线,因此焦虑教育问题较为突出。同时,对于学生们的要求也在这一过程当中逐步提高。在双减政策之前,由于家长教育意识的觉醒,因此教学生觉得读书的课余时间都由课外补习班和兴趣班。绝大多数的小学生都将自己的课外时间奉献给了形形色色的辅导班,因此使得学生们感觉身心俱疲。然而,家长却没有考虑到这一阶段的孩子是否能够承担这一重担。除了大量的课外辅导班之外,小学生的学业负担也较重,大量的家庭作业让小学生焦头烂额。因此对于小学生的身心发展会起到较大的阻碍性作用。在这一背景之下,政府相关部门提出了双减政策,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方法,结合新的教学理念,兼顾学生的不同差异性开展相关教学活动,通过构建高品质的教学课堂教学活动减轻学生课后作业的压力,进而助力于学生实现更快更好的发展。
2、双减政策之下小学数学教师如何做到减负增效
双减政策实质上是于2021年4月26日,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的通知》,将禁止留作业作为校外培训机构日常监管的重要内容,切实避免“校内减负、校外增负”。下文将介绍这一政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2.1深入分析教材,简化教学的复杂性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存在着脱离学生实际情况的问题,因此在双减政策之后,小学数学教师在实践教学活动中既要关注到学生课堂知识的吸收情况,除此之外还应该高度重视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问题。进而在此基础之上让学生们能够感受到学有所用的乐趣,点燃学生学习数学这门学科的学习积极性。通过这种方式能够从学生兴趣点的角度上出发,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积极主动地发表意见,发散思维,同时也能够更好地助力于教师取得一个较好的教学效果。具体而言,教师可以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学生的日常活动进行有效的融合,进而以这种方式简化数学知识的复杂性,将数学知识变得更加生活化,也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去理解和接受数学知识。
例如,教师在讲解“小数乘法”这一节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当中融入一些生活化的例子。比如,小红每天早晨吃的煎饼是3块5一个,今天他买了4个,请问一共需要花多少钱?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们自己先尝试去计算,也可以让学生们与同桌相互讨论。学生们可能会给出以下算式,3.5+3.5+3.5+3.5=14也有的学生会列出以下算式,3×4+0.5×4=12+2=14。
之后,教师再为学生公布答案从而进行学生的计算是否正确。最后,教师再加以总结与指导,进而通过此种方式让学生们能够将一些难以理解的知识点融入生活化的教学方式,更好地去掌握和运用,这也能够助力与教师有效地提升及课堂质量和效率。
2.2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提升教学的质量
在小学阶段的学生注意力很难集中,其认知水平相对较低。因此教师就应该充分把握小学阶段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特点,在教学活动中关注学生的认知能力差,进行针对性的引导,进而让每一位小学生都能够自主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例如教师在讲解“倍数和因数”这一知识时,首先要让学生们认识倍数和因数,之后再猜一猜二者之间的关系。教师可以将二者之间的关系比喻为“倍数是小组长,因数是组员”。通过借助这种通俗易懂的话语让学生们能够更加明确关系,进而有效地解决实际问题。例如,教师在黑板上写出2、4、6、8 、11、 12这些数,训练学生的思维,想想48的这个倍数小组长的组员通过借助这种趣味化的教学形式能够更加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次,在实践教学活动中,教师还可以通过借助巧设练习题目丰富课堂教学活动,进而在此基础之上有效地巩固课堂中的教学效果,同时教师在开展相关教学活动时还应该充分挖掘教学中的各类资源,做好教学前的各种准备,明确教学目标,合理设计教学策略,进而使得双减政策执行的教学效果能够大幅度地提升。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双减政策的教学背景之下,小学数学教师必须要做到与时俱进,在教学活动中合理设计教学环节,同时充分的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开展相关教学活动,进而在此基础之上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构建起更加高瞻远瞩课堂,让学生们能够真正地达到“提质增效”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马慧君.小学数学教学有效落实双减政策应用探讨[J].好日子,2022(16):0115-0117.
[2]周晓庆.浅谈小学数学教学落实“双减”政策的有效措施[J].好日子,2022(25):0013-0015.
[3]时玲.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落实“双减”政策[J].天津教育,2022(26):106-108.
[4]官梦昕.“双减”下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提高策略刍议[J].学苑教育,2022(23):7-8+11.
[5]李光明.双减背景下强化数学计算能力培养,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J].世纪之星—小学版,2022(3):0028-00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