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管理中小组合作模式探索

  • 来源:中小学教育
  • 关键字:班级管理,小组合作,评价机制
  • 发布时间:2023-01-03 11:55

  摘要:班级管理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班级管理的好坏可以直接影响到教师的教学活动,本文主要从小组的分组原则、小组长培养方式以及小组评价机制对班级小组合作模式进行了实践和探索。

  一、小组合作的意义

  小组合作的班级管理是一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参与班级事务建设,自主进行管理的有效策略。在班级中实行小组合作,一是能调动学生对班级事务的参与度,培养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和归属感,从而促进优良班风、学风的形成;二是能够激发学生的内驱力,让每个学生在班级管理中成为一个动力源,真正发挥自己的长处和优势,从而做到全员管班。

  二、科学的分组原则

  进行小组合作的第一步就是要对学生进行分组,小组作为管理的主体,小组成员能力以及他们之间的配合程度和融合深度是直接影响小组合作好坏的因素。很多教师都知道小组合作对教学和班级管理有着重要的影响,但是在进行分组的时候还是会存在一些不足。有些教师会直接按男女人数来分,有的会直接按座位来分,这些分组的方式都是不科学的。

  科学的分组应该秉承“同组异质,异组同质”的原则,“同组异质”是指小组成员的性格、兴趣爱好、学习能力、男女比例都应该是多层次的,比如一个性格外向的学生带动一个性格内向的学生,性格互补;一个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带动一个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以学带学;一个自律性好的学生搭配一个自律性较差的学生,以学管学;如果班上的男女人数是对半,也可以尝试男女搭配做同桌。“异组同质”是指小组成员的构成应该是合理、公平的,即使每个小组的成员构成不同,但整体上每个小组的实力水平应该基本一致或者互相接近,这样才能形成公平公正、和谐稳定的竞争氛围。

  我所做的实践是,将班上42个孩子,男生22人,女生20人,分为7个小组,每个小组6人。这7个小组除了一个小组是2女4男,其他了6个小组都做到了3男3女。我通过开学一个月的跟班观察,将42个学生按性格特点、学习能力以及自律性做了好中差三个等级的划分,再将这个三个等级的孩子分别分到7个小组,这样就保证了“同组异质,异组同质”原则。小组内的6个组员互相帮助,互相促进,互相影响,最终达到共同进步。

  三、 “无差别”培养方式

  作为教师,我们往往只能看到部分突出孩子身上的闪光点,优质的资源总是无形中就偏向了这部分孩子。为了更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激励每一个孩子进步,我们应该坚信每个孩子身上都是有闪光点的,我们要创作条件让每一个孩子可以在小组中找到属于自己的舞台。分配好小组后的下一步就是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和学习能力以及其它方面的差异来设置小组长。以往教师在设置小组长这一环节上会直接选用学习能力强、性格外向的学生来担任,但是这一做法可能会导致优秀的孩子会更优秀,能力平平的孩子一直平平下去。

  合理的小组长选拔应该遵循“无差别”培养方式,“无差别”就是说要平等看待每一个孩子,用心去发现他们身上优点,努力为每一个孩子创造提升的舞台,给每一个孩子进步的机会,小组里的每个成员都应该是一个小组长,各司其职,互相监督,互相牵制,互相管理。在小组长确认后,我们就要赋予他们相对应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让他们自己负责的区域做一个标杆和榜样。每个人都是要负责一定的事务,管理一定的人员,只有当自己做好自己的职能才可以让小组成员信服,真正让学生成为班级的管理者。

  我所做的实践是,根据低年段的行为和学习习惯要求设置了6个小组长的职位,它们分别是语文组长、数学组长、英语组长、卫生组长、礼仪组长和纪律组长;三门主课组长负责相对应课堂上的管理和配合工作;卫生组长全权负责小组区域的卫生问题;礼仪组长负责小组成员的服装礼仪、文明礼仪等方面的监督工作,同时7个礼仪组长之间互相监督牵制;纪律组长负责小组内部的纪律问题,如迟到,旷课,上课捣乱等。职位设定后结合小组成员的性格特点和提升点分配给最适合的孩子,全班42个学生每一个人都是一个小组长,同时结合实际情况,我邀请部分家长在学校的阅览室给全班学生进行了一个就职典礼的颁奖仪式,给每个学生都颁发了勋章和证书,让虚化的职位实物化。

  四、有效的评价机制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在低年段实行小组合作,如果没有一定的规矩和奖惩措施,学生的的好奇期一过,小组合作的模式就会形同虚设,效果会大打折扣。根据《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学生手册》等制度,在民主讨论的基础上,班主任把评价内容划分为纪律、卫生、礼仪和作业等方面。评价方式也进行了具体的量化,以小组的整体表现作为评价参考,这样有利于班级形成“小组团结合作,组间良性竞争”的格局,从而进一步增强小组的凝聚力,促进学生更加积极地竞争,引领学生向更深层次进行合作。

  1、每日评比

  通过具体的量化评比,将小组的表现具体化,让每个学生都可以通过这种具体的表现形式对自己表现进行一个自我认识。我利用小组的自我管理和班主任指导相结合,将每一组的评比分为纪律、卫生、礼仪和作业这四个方面。纪律的评比由班级的全体老师负责,每一位老师通过直接增减黑板的上小组的红旗磁铁,来负责自己课堂上的纪律评比,班主任每天放学时会将每组每天的纪律分数填写在班级光荣成长榜上;卫生主要是由班主任来负责,班主任上午和下午会随机到班级进行小组卫生检查,只要小组区域无垃圾,地面整洁,小组就可以进行加分;礼仪由班主任和组间评价同时进行,班主任会时刻关注学生的衣服礼仪和文明礼仪,组与组之间也有一个互相监督;作业主要是看每组的作业完成率和优秀率,未完成的小组会进行扣分,优秀率高的小组会进行加分。

  2、每周总结

  小组每日会从四个方面进行量化评比,每周五班主任会统计出每组一周的分数,从高到低进行排名,得分第一名的小组可以得到优秀小组的勋章并能够佩戴优秀小组勋章一周,除此之外还会得到表扬信,并且每周的优秀小组会在班级中进行一个鼓励宣言“我们是这周的优秀小组,希望我们组可以继续加油,也希望其他小组可以向我们学习。”从而激励其他小组努力进取,团结进步。

  3、奖励形式

  小组奖励可以通过多种形式来进行,可以是物质上的奖励,也可以是言语上的奖励,或者是精神上的奖励。只要小组可以合作完成老师的任务或者是有效进行小组自我管理,教师就可以对其个人或者小组进行语言上的表扬,也可以是表扬信或一些文具之类的物质奖励,或者是给优秀小组一个职能上的奖励,比如全组小朋友当一周的班级管理员等。除了对小组进行奖励外,教师应该还要对每周表现特别突出、优秀或者进步特别大的学生进行全班表扬和奖励。

  参考文献:

  [1]李娟. 小组合作式班级管理[N]. 中国教师报,2018-11-14(011).

  [2]潘丹丹.浅析小班化建设中的班级管理模式[J].中国校外教育,2018(31):52+87.

  [3]张磊. 小学德育课程实施的实践研究[D].沈阳大学,2018.

  [4]李云娜.浅谈小组合作互助在班级管理中的有效应用[J].学周刊,2018(06):142-143.

  [5]冯小红.小组合作助力班级管理更高效[J].北京教育(普教版),2017(10):7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