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生活情境的开展方法

  • 来源:中小学教育
  • 关键字:小学数学教学,物理课堂效率,活情境融
  • 发布时间:2023-07-09 20:46

  张秀春

  (河北省临西县东枣园乡中学)

  【摘要】现阶段我国中小学提倡对学生进行核心素养的培养,对于小学数学老师来说,目前大部分小学教师已经开始采取这一教学策略。通过开展这一生活情境化教学,其不但增加学生数学的知识的积累,更提高了学生数学思维能力。但是,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部分教师缺乏对生活情境化教学的重视,对其开展的方法研究较少,这就导致学生在课堂上被动地进行学习。基于此,本文基于核心素养培养下对学生下对提问式教学的一些内容进行阐述,并提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融入生活情境的策略,希望对于从事一线小学数学教师提供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物理课堂效率;活情境融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3)4-006-01

  引言:我国这些年小学数学教材的改革,增加了许多新的内容,这就增大了对小学数学教师的专业要求,也增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因此,教师必须对知识讲解进行综合规划,并采用生活化情境教学模式,从而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教师在选择生活化情境时候必须认真进行筛选,尽量找一些多种与生活情境贴合的数学知识,比如含一些贴近生活事实的数学内容,能够将其与生活实际进行联系,使得更好生动地向学生展示出数学知识的内容,从而保障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质量。

  一、在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融入生活情境的基本原则

  将生活情境融入教学课堂中也要遵循一些原则,这样才能发挥情境设置的作用,具体包括以下三个原则:首先是生活性原则。所谓生活性原则就是教师必须依据生活实际和教学实际情况,选择一些符合学生学习状况的情境来设置。其次就是科学性原则。在创设生活情境时必须实事求是,所创设的教学情境也要全面有序。最后就是开放性。开在教师创设生活情境的过程中,要注意所选取的生活情境应该多元化和开放化,这样能融合更好地生活教学情境。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融入生活情境的策略

  (一)合理分析教材,将生活元素加入课堂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小学生最喜欢的就是新型元素的加入,尤其是低段的小学生们贪玩的天性使得小学生们在学习中会对原本不属于课堂中的新式物体充满好奇,因此教师可以将生活情境融入课堂教学中。例如:在数学小学一年级下学期的教材中有这样的一堂课,目的是教会小学生交接并学会人民币的使用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以往的小学数学教师一般会跟学生普及在人民币中,最小的为一角,最大的为一百元,其他的从小到大依次分为五角,一元,五元,十元,二十元,五十元,然后会让学生根据前面学习过的加减法对人民币进行计算。这种教学方法虽然小学数学教师也将知识传授给了学生,但是却不能让学生产生更深刻的记忆,所以对学生产生的影响力也比较小。我认为,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在教学生认识人民币的时候将人民币展示给学生看,让学生发现并区分不同人民币之间的差别,在简单的人民币计算中小学数学教师可以通过讲故事的方法引出题目,例如:小明和妈妈一起去菜市场买菜,一共买了五元钱的生菜,三元钱的白菜和一元钱的小葱,妈妈一共给了商贩十元钱,那么商贩需要找给妈妈多少钱呢?运用讲故事的方法教学,不仅可以方便学生将课堂融入生活,还可以加强学生学习印象,在学生实践中更加容易并且方便的得出答案。小学生会因为一些小的成就而表现出开心和骄傲的情绪,希望得到教师和家长的认可和鼓励,教师只需要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和拓展,就可以让学生实现自主学习的效果,事半功倍。再比如在小学数学的应用分式计算题中有这样一道题:果篮中有三个橙子,苹果比橙子多四个,梨子比苹果少一个,问:一共有多少个梨子?在这类数学题中,出题人运用了比……多,比……少作为出题方式,小学数学教育就应该首先向学生讲清楚什么是“比”,“比”就是一个事物与另一个事物中间的差值,所以寻找差值非常重要。并且需要注意题目的先后顺序,应该首先根据橙子的数量计算出苹果的数量,再根据苹果的数量计算出梨子的数量。以小学生的理解问题的能力,如果不将题目分步骤理解透彻,运用生活情境来讲解,学生很容易不懂得题目讲的是什么,更别说让学生解题了。因此,通过合理的分析教材,科学的融入生活情境,这样才能更好地进行数学课堂教学。

  (二)创建趣味生活情境,增加学生课堂中参与感

  教师要想合理的开展生活情境化教学,就需要创建趣味生活情境,增强课堂学生参与感、学生对于应用题的理解难度不仅是数学题的解决问题,还有对题目的理解问题,学生对题目都无法理解,更何谈解题呢?小学生由于受到正式教育的时间不长,所以对语言的理解能力较弱,稍微复杂一点的题目学生就很难完全理解,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加强对学生课堂参与阅读方面的训练。小学数学教师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过程中,不单单要注意理论教学,还要注意让学生学会实践应用。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应该通过直观的物体数量变化让学生明白数学的使用方法,并且鼓励学生自行完成教师所分配的任务。例如,在学习数学除法问题中,教师可以合理的创建趣味生活情境,比如,拿出二十个苹果,然后对学生们说:"现在我的手中有二十个苹果,我将它分给十个同学,可以怎样分呢?如果每个人分到的苹果数量相同需要怎么分呢?如果每个人分到的苹果数量不同又要怎么分呢?然后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将课堂的讨论空间交给学生,让学生有更多的思考和发挥空间,充分理解题目并进行讨论,通过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通过讨论会让学生对题目的记忆更加深刻,接着,小学数学教师可以继续拓展问题,将苹果分给八个学生,让学生继续讨论无法平均将苹果分给同学的问题,继而引导出接下来需要讲述的问题,除法中的余数,让学生的思维可以更加开阔,动手能力和学习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增强,今后生活中遇到与此相似的问题也可以快速解决。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过本文对生活情境融入小学数学教学的原则分析以及策略等内容,不难看出,现阶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融入生活情境教学十分有意义。

  参考文献

  [1]柳莉莉.小学数学教学中生活情境的开展方法探究[J].学周刊A版.2022(2):41-42.

  [2]陈滢.小学数学教学中生活情境的开展方法探究[J].读与写.2021(12):200.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