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 排螺旋CT 头颈部血管CT 减影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

  • 来源:今日健康
  • 关键字:64 排螺旋CT,减影成像技术,应用价值
  • 发布时间:2023-07-30 15:38

  郭汉朋

  (北京市普仁医院放射科 北京东城 100062)

  摘要:目的 分析64 排螺旋CT 头颈部血管CT 减影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0 年2 月~2023 年2 月期间在我院就诊的疑似头颈部血管病变患者50 例,均采用64 排螺旋CT 减影成像技术检查,分析检查结果。结果 检查结果可见:动脉狭窄18 例,动脉体瘤10 例,动静脉畸形13 例,血管异常5 例,烟雾病2 例,检出率为96.00%,图像评分为(4.35±0.51)分。结论 以64 排螺旋CT 减影成像技术检查疑似头颈部血管病变患者,能清晰显示头颈部血管图像,具有较高的检出率,值得推荐。

  关键词:头颈部血管;64 排螺旋CT;减影成像技术;应用价值

  头颈部血管病变是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一种脑血管疾病,具有非常高的致残率、致死率,近年来患病率呈增加趋势,因此得到临床的高度重视。因头颅部血管分布较复杂,需借助影影像学技术才能清楚显示头颈部血管,以达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目的。以往,临床上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作为头颈部血管病变诊断的金标准,但是该检查方法对环境、操作人员的要求较高,检查费用昂贵,且对患者的伤害较大,很难在基层医院进行广泛推行[1]。为此寻求一种高效、安全、经济的检查方式俨然成为临床研究的重点。本文就疑似头颅部血管病变患者施以64 排螺旋CT 减影成像技术检查的结果展开相关分析,并选取了2020 年2 月~2023 年2 月期间在我院就诊的50 例患者为研究对象,详情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研究对象共有50 例,均为2020 年2 月~2023 年2 月期间在我院就诊的疑似头颈部血管病变患者,其中男性30 例,女性20 例,最大患者年龄为80 岁,最小患者年龄为21 岁,平均(55.71±4.15)岁。纳入标准:①所有研究对象均经过DSA 诊断得到确诊;②年龄均在18 周岁以上;③临床资料齐全;④知情同意,并主动参与本研究,同时签署相关协议。排除标准:① 精神异常患者;②妊娠或哺乳期女性;③造影剂过敏者;④配合度较差者;⑤存在肝、肾等严重脏器功能疾病者;⑥半中途退出者。

  1.2 方法

  所有研究对象均接受64 排螺旋CT 减影成像技术扫描,所选的扫描设备型号为德国西门子SOMATOM Definition AS+,相关扫描参数设置为:管电压为100kV,管电流为智能毫安秒,层厚为 0.75mm,螺距为0.35mm,重建间距为0.7mm,矩阵为512×512。具体操作如下:指导患者取仰卧位,使用头架固定好患者头部,并嘱咐患者在扫描期间切勿眨眼、移动身体、吞咽等,以防止影像扫描结果。扫描前于患者上肢静脉注射非离子型碘对比剂(浓度为320mg/mL),扫描范围为动脉弓下至头顶,扫描结束后使用减影软件进行减影后,将减影后图像上传西门子syngo.via 后处理工作站,进行曲面重组、多平面重组、容积再现、最大密度投影等相关图像处理,之后进行相关图像和数据分析。扫描后的影像由2~3 位临床经验丰富的医师进行阅片,在阅片过程中,若存在不同意见,应安排会诊讨论,直到结果通过审核再做最终结果诊断。

  1.3 观察指标

  观察检查结果,并对检查图像的清晰度进行评价。图像评价满分为5 分,分数越高代表图像清晰度越高。

  1.4 统计学方法

  将研究获取的数据均输入Excel 表格进行统计与处理分析。其中计量数据采取( x ± s )为代表,计数数据采取例(%)为代表,并计算检出率。

  2.结果

  通过64 排螺旋CT 检查可见,动脉狭窄18 例,动脉体瘤10 例,动静脉畸形13 例,血管异常5 例,烟雾病2 例,检出率为(48/50)96.00%,图像评分为(4.35±0.51)分。

  3.讨论

  临床上,脑血管疾病是神经系统的高发疾病,具有发病率高、致残致死率高等特点,且很多头颈部动脉出现病变的患者,早期症状不明显,很容易被忽视而耽误病情。一旦出现头颈部血管病变,其治疗难度非常大,但有研究显示,通过早期发现并及时进行治疗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预后[2]。临床上,对脑血管疾病的诊断方法有很多种,其中DSA 是诊断头颈部血管病变的一种有效手段,具有较高的分辨率,诊断结果可靠,被认为是临床诊断脑血管疾病的“金标准”,但其也存在许多不足,难以进行大范围推广[3]。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与成熟,我国引进大量的高端、先进的医疗设备,其中64 排螺旋CT 作为头颈部血管CT 减影成像技术,给广大脑血管疾病患者带来了福音。64 排螺旋CT 的原理与DSA 的原理相类似,能有效弥补DSA 的不足,经静脉注入含碘对比剂后能快速扫描,在短时间内能全身高精度影像检查,且获取图像清晰,准确的提供了头颈部动脉狭窄情况,还能真实反映头颈部动脉解剖情况,经过重组图像和后处理后,能清晰显示血管分布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4]。另外,64 排螺旋 CT 检查还具有操作简单,属于无创检查,对患者伤害小,检查费用低的优点,所以更加容易被患者接受。

  本文研究中,50 例疑似头颈部血管病变经过64 排螺旋CT 检查后,可见动脉狭窄18 例,动脉体瘤10 例,动静脉畸形13 例,血管异常5 例,烟雾病2 例,检出率为96.00%,同时图像评分为(4.35±0.51)分,这也就说明,采取64 排螺旋CT 检查准确率高,图像更加清晰。

  由此可见,64 排螺旋CT 是一种先进的检查设备,临床应用价值高,在进行头颈部血管病变诊断时,准确率更高,且安全,能够对临床治疗起到指导作用,应当进一步的推广。

  参考文献:

  [1]林翠华.64 排螺旋CT 头颈部血管成像技术的应用[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9,10(12):100-103.

  [2]张红梅,陈晨,刘豆豆.64 排螺旋CT 血管成像技术在头颈部血管病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分析[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0,4(5):93-94.

  [3]贺素军.64 排螺旋CT 头颈部CT 血管成像(CTA)技术的应用与价值分析[J].现代医用影像学,2021,30(2):297-300.

  [4]李世彪,陆建梅,杨建君,等.64 排螺旋CT 头颈部CT 血管成像技术的应用价值[J]. 医学食疗与健康,2021,19(17):168,178.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